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2019-09-10张卫国
张卫国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学科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语文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运用方式及品质,它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精神为教育理念,使学生可以灵活运用知识和基本技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即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要求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的语言建构、思维品质、审美鉴赏、文化传承得到良好提升。本文基于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探究。
一、立足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体现为听、说、读、写的积累和运用。教师可通过字、词、句复述和默读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词语含义,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段落概括和情感思想。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严格的复述和背诵教学,指导学生养成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继而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语言文字运用是一种综合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理解、阅读、交流的基础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字、词、句、段之间的搭配进行学习,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和中心思想。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走进文本,积累知识技能。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就可通过读、背、写、说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作者细腻而富有美感的文笔风格。课文中作者用层次分明的语言,淋漓尽致地向学生展示了草原的美景。为了增强学生对词语意思和文章情感色彩的理解,教师可先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标注想要积累的字、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安排学生组内交流,让学生之间相互汲取经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词句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尝试用词语造句,锻炼学生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充足的学习平台和空间,引导学生将积累的词句含义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分析诵读,并让学生将喜欢的句子进行标注汇报。课堂实践过程中,有的学生回答:“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这句话非常优美,形象地描述了小丘的线条和颜色,从中可见学生具备了语言积累意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作者对景物的描述技巧,分析“作者怎样来描写景物特点的”这一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自主发现作者比喻修辞方法的运用技巧,同时教师出示沙漠的静态景物照片,组织学生仿写练习,完成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培养。
二、立足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逻辑清晰的语言表达,代表了条理清晰的思维能力,所以,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思维品质发展的基础。语文学科是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的,因为语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课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断提升。阅读是自身经验的主动建构,学生通过思考理解的过程,形成自身的观点,是思维品质发展的创造实践,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课文为载体,安排学生有深度地思考文章内容,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意境。所以,课堂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联想和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时,教师就可采用阅读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思考幸福是什么,明白朋友的陪伴和人生的价值。为了增进学生对幸福含义的思考,教师课后为学生安排课外阅读任务,并推荐《幸福是什么》《一路花香》,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幸福人生的意义,了解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外阅读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又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为什么林冲不与洪教头一较高下?柴进内心怎样看待两者的冲突?”让学生有目的地思考文中人物情感和人生经验,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升。
三、立足审美鉴赏与创造
小学语文课堂审美鉴赏与创造,要让学生明白怎样欣赏一篇文章,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意识,使学生在品读文章时感受轻松愉悦,在审美鉴赏中发展自身的创造性与自主性。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揭示语文审美性质,利用文学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达到塑造心灵、陶冶品格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此来欣赏和创造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价值。
例如,在教学《西湖》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美,教师要以西湖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西湖展开丰富的想象。针对文中景物的描写,教师可安排学生对细节进行解读分析,从词语中解析作者表达的文章主旨。其中在“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的词句中,作者利用绿、青、浓、淡的颜色,描述了西湖优美秀丽的山水风景,巧妙地向学生展示了视觉变化。文中的“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教师通过问题:“为什么湖面会和镜子比较像?”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描述出自己想象的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立足文化理解与传递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文化底蕴体现在对古今中外文化的感知和理解,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应具备民族情、家国情,为我国历史璀璨的文化而自豪,承担起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责任。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不僅在于育人,还要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认同和传递。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例如,在教学《梅兰芳学艺》一课时,教师要将课文内容延伸至戏曲的脸谱文化种类和意义,增进学生对戏曲文化知识的理解。又如,在教学《姥姥的剪纸》一课时,教师以剪纸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剪纸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的寓意,并在理解剪纸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和至善、至真的优秀品质,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优秀民族文化,不仅增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积累的认可,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和修养,使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不断增强人文情怀和文化素养。
总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对学生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创造、文化理解的全面培养,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深入创新教学目标与方法,为学生建立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展,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强化课堂教学知识情感,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规划,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运用和实践。
【本文系江苏省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一期(2017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语文“激发—探究”教学模式建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批准文号宿教研[2018]017号,编号:SQ 2017JK01-Z09。】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丁嘴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岳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