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开课《我的植物栽培之旅》研磨历程

2019-09-10武宜荣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4期
关键词:观察法定期栽培

武宜荣

2018年11月20日,我在连云港市综合实践活动共同体研讨活动中执教了公开课《我的植物栽培之旅》。确定本主题的想法来源于观摩的同主题观察指导课。课上老师让学生观察风信子种子,利用软皮尺、天平秤等工具对种子进行观察并记录,最后在教师指导中再次修改完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植物栽培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尝试一下。

一、初次备课

接到执教研讨课的任务后,初次备课时,我对培训中的观摩课进行了分析。上观摩课的这位老师的活动目标是“能通过看、摸、量等方式对物品进行观察,并把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任务完成得也很顺畅,但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翻阅了连云港市教研室周海青老师所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序列化构建与实施》一书,通过对比发现,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仅仅达成上述目标有些低了,对于五年级学生,观察方法可以再多样化一些,观察能力要求还可以再高一些。基于此种考虑,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活动目标:

1.在植物栽培之旅中产生观察需要,对观察活动具有浓厚兴趣,具有主动观察、做好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

2.了解定期观察和间接观察法,明白其运用要点。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观察记录形式进行个性记录。

3.在教师指导下,能主动地将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善于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产生对问题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活动过程:

1.红薯引入,促进思维。

2.了解种植方法,确定栽培植物。

3.了解已有经验,适时观察指导。

4.观察活动我能行。

挑战一:小组合作尝试完成一份观察记录。

挑战二:小组合作完成一份个性观察记录。

5.观察方法我来学习。

定期观察法。

间接观察法。

提出期待,植物栽培展览会。

二、磨课反思

因为在教学设计时着重考虑了目标的深度,我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序列化构建与实施》一书中关于观察指导课的目标都罗列下来了,一节课上预期学生能掌握定期观察和间接观察两种方法,同时还能达到个性记录。我的课堂上,学生观察的物品是红薯、吊兰、土豆、玉树、洋葱、山药,它们种类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已经栽培一段时间的。一节课上下来,拖堂了5分钟才完成教学任务,前四个环节几乎耗时30分钟。对于间接观察法的学习,学生只是浏览之前别的班级学生已经完成的两份观察记录。这两个记录中,学生种植的都是小麦,同样的时间、地点种下去,用同样的管理模式。只是一个学生经常让花盆里的土壤晒太阳,导致小麦发芽和生长速度截然不同,简单看一下就很容易得出结论,教师指导成了“摆设”。而对于定期观察法,只通过观察六种各不相同、生长时期差不多的植物来渗透这种方法过于牵强。通过课堂验证后,我决定把六种不同种类的观察对象换成六盆不同生长时期的多肉植物,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生长时期植物的特点来攻破难点“定期观察法”。

三、再次备课

这一次的教学设计,观察方法只保留定期观察法,此种方法也是《我的植物栽培之旅》主题活动的重要研究方法。

活动目标:

1.在植物栽培活动中产生观察需要,对观察活动具有浓厚兴趣,具有主动观察、做好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

2.学习并掌握定期观察法。

3.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观察记录形式进行个性记录。

活动过程:

说一说,走近观察。

1.出示植物图片。

师:看,这是武老师班级同学的植物栽培阶段成果,上周五大家也开启了植物栽培之旅,哪个同学来分享一下,你种植的是什么?

生交流。

2.师:种植好以后,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还需要做些什么?

生回答,师适时引导出“观察”。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别的五年级学生已经取得的阶段活动成果,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同时引入本课的活动主题,调动学生对本次植物栽培活动的积极性)

议一议,了解观察:

1.了解学生对观察的掌握情况。

师:以前开展过的研究活动中使用过观察这种研究方法吗?你认真仔细地观察过一种植物吗?

预设一:如学生具有观察的相关经验,由学生回忆观察经历,师适时小结。

预设二:如学生未开展观察活动,则进行较细致的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观察这种研究方法已有经验和掌握程度,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试一试,实践观察:

师:对于观察这种研究方法,我们进行了梳理,同学们想不想动手实践一下?

1.各小组领取不同生长阶段栽培的植物,尝试观察并记录。

2.小组交流观察记录,按照植物生长天数的长短给植物排序。

预设:教师适时指导记录不够详实、特点不明显导致无法排序的小组重新观察,其余小组完善补充。

变一变,个性记录:

1.启发:除了目前各小组采取的记录形式外,你觉得观察记录还能采用什么形式?

生讨论后交流。

师出示观察记录的多种形式作参考。

2.小组讨论并修改观察记录,完成一份个性记录。

3.小组分享交流。

师:与刚才的观察记录相比,你觉得怎么样?是的,形式上更彰显了同学们的个性,同时观察记录作为我们的研究成果,让需要它的人看起来也清晰有条理,更赏心悦目。课后大家在栽培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做更多样的个性记录。

(设计意图:按照周海青所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序列化构建与实施》一书中的目标序列化要求,五年级的学生有了前面两年的观察积淀,理应对观察活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因为各种原因,现实并非如此。“试一试,实践观察”可以了解学生目前对于观察活动整体掌握情况,教师视学生情况适当指导后,再升级到“变一变,个性记录”,使学生对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的记录能够有相应提升)

理一理,学会定期观察:

师:大家通过观察记录为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排了序,最了不起的是通过六个小组的合作还展现了一个新的观察方法呢!

1.各小组猜测本组观察的多肉栽培的生长时间。

2.各组找出盒子底部的答案。

引导:同学们在植物栽培过程中,如果种植的植物生长周期比较长,根据研究活动的需要,就可以选用“定期观察”,即选择某一时间内对植物进行观察,比如今天的多肉叶孕育期、嫩芽生长期等进行观察,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定期观察法是本课的重难点,学生通过捕捉小组观察记录中的有效信息给植物排序,促使学生要抓住不同生长阶段植物的特点才能完成排序任务,这个过程就是渗透定期观察法的使用要点。此处,用归纳法给学生明确建立概念,提取在实践中已习得的知识能力)

秀一秀,植物栽培博览会:

师:课后同学们继续开展植物栽培活动,一段时间后大家一定会有丰硕成果,可以举办一场植物栽培博览会,向老师、同学和家长们展示我们的收获。

(设计意图:本次植物栽培活动不是几个课时就能完成的,通过后期的植物栽培展览会延续学生探究的热情和给予持续的动力)

指导专家评述:在第一次教学设计时如搞了个大筐,什么都想往里面装。第二次教学设计精简目标,只留一个定期观察法,找来六盆不种生长时期的多肉给学生观察,同时用观察记录这一主线把几个环节贯穿起来,观察时即记录,记录时即渗透新的观察方法。通过分析观察记录为植物排序,完整展现了定期觀察法的要点。本次呈现的课堂教学,在设计时明确了活动目标,充分考虑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对于本课的重难点突破环节,即通过分析观察记录为植物按生长天数长短排序环节尤为出彩。在学生模糊不清、举棋不定时,引导各个小组再修改完善观察记录,特别是生长中期的两个组,对于母叶片的描述缺失造成了排序上一定的困难。教师没有取代学生的探究学习主体地位,充分放手让学生二次观察,再次排序,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猜你喜欢

观察法定期栽培
如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泰国民航局已批准10家外航复航
草莓的立体栽培
挑战臭豆腐
为什么鳄鱼要定期换牙
烽火重燃
洛伦兹力问题中运动半径的求解策略
函数值域(最值)的几种求法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