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思维课:初中心理辅导课程校本化的实践创新
2019-09-10尤迎九
尤迎九
【摘 要】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論的初中校本心理课程——成长型思维课,将跨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程中,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其成长型思维,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成长型思维课;初中;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4-0015-03
虽然大部分中学已经开设或者准备开设心理课,但实际情况是,受地区差异、学校差异、教师差异等影响,心理课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标实现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一是心理课的定位有问题,没有将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只是想去解决所谓的学生心理问题,严重脱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二是没有考虑对于学生学习和成长极其重要的思维能力的提升;三是没有基于实践实用的教学理论指导;四是缺乏统一的参考教材、参考资源和课堂操作模式,导致课堂缺乏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最终无法惠及更多需要成长指导的学生。很多情况下,心理课堂教学仍然以习得碎片化心理知识和技能为最终指向,心理健康教师没有将跨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程中,更不可能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作为主要目标。
2016年9月,笔者接触到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教授的学思维活动课程。在不断上课、磨课和专家指引的过程中,笔者逐渐理解并吸纳了学思维活动课程中的精髓部分,并将它迁移到了心理课堂上,与学校传统心理课融合在一起,开发出了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心理校本课程——成长型思维课。这个校本课程既解决了心理课程实用性不强的问题,又将核心素养落地,培养了学生的成长型思维,还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和思维水平。
一、什么是成长型思维课
简单地说,成长型思维课是依据初中学生心理、生理和思维的发展特点,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成长需求设计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为核心,突出提升学生心理素养和思维力的实践性课程。这是一门实践性而非理论性的课程,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身心健康的同时能取得优异成绩。
七、八年级按每周一个主题各制定30个主题,内容包括:认识自我、潜能激发、人际沟通、情绪调控、生涯规划、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耐挫教育、创造力培养、情商教育、自我监控、学习策略与方法、非智力因素培养、思维品质训练、思维方法探究等。
二、校本成长型思维课的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质的区别的思维发展阶段。他将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在每个阶段都应根据其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与思维提升。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是能够设定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思维具有抽象性和可逆性,善于思考事物的多种可能性,能形成逻辑性的认知策略,并开始思考未来。
2.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思维具有内在发展的可能性,包含遗传和生理思维因素以及与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强调人际交流对思维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认为任何人从出生就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社会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儿童的生活环境来促进儿童的认知和思维的发展。他还认为,活动和语言在儿童的思维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林崇德的思维型教学理论。
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林崇德教授提出了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基本观点如下: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概括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品质是一个人智力与能力最基本的成分,分为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5个方面。思维品质的训练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也是各项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思维是一个系统的结构,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能否形成学生的各种能力,其核心是思维的“三棱结构”模型。(见图1)
他认为,每位教师都应该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中渗透思维品质的训练,且应该根据不同学生思维品质的特点因材施教,要将5种思维品质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将思维品质和其他智力的品质,如知觉的品质、记忆的品质、想象的品质等相结合。
图1 思维的“三棱”结构模型
三、校本成长型思维课的一般教学模式和要求
一节成长型思维课包括6个部分:(1)创设情境。通过创设两难情境以及看似与生活经验或现实矛盾的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积极思维。(2)提出问题。在设置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澄清和明确问题。(3)自主探究。在明晰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经验,主动尝试思考和解决问题。(4)合作交流。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团体氛围,要充分重视课堂上的人际互动,其中既有生生、师生互动,又有情感、行为和思维的互动。(5)总结反思。要强化学生的自我监控力,教师在课堂活动即将结束时,协助学生对学习对象、过程、思维等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认知策略,提升思维水平。(6)应用迁移。智力和思维的发展是在掌握、运用知识及技能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成长型思维课特别重视让学生将学到的思维方法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去,因为它对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中还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创设的教学情境要能产生高认知问题和学生认知冲突,不要出现无认知或低认知问题,导致学生没有认知冲突,从而使课堂大打折扣甚至无法进行。二是关心学生是怎样提出问题的,并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和方向,以提高他们思维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三是要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探究和方法教育。四是重视联系经验,体现认知建构思想。课堂教学中,要恰当地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或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教学。五是激发非智力因素,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六是要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讲、爱讲。
【参考文献】
[1]师素方.江苏省无锡市羊尖中学成长型思维课反馈调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8):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