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瑞萍:援疆支教书写“最美”
2019-09-10秦风明
秦风明
她,跋涉万里援疆,甘做一棵胡杨;她,远赴北疆小城,带去母亲般的慈爱;她,用自己的信念,浇灌教育之花。
她就是长治市友谊小学教师冯瑞萍,从事教学工作27载,曾荣获“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省教学能手”“全国作文教学能手”“省教学设计一等奖”“省优质课一等奖”“长治市拔尖人才”“长治市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如今她主动援疆支教,在高原大漠散发“暗香”,书写“最美”,只为兑现属于她的诗和远方。
主动请缨援疆支教
2018年8月初,响应教育部发起的“万名教师进疆进藏支教”计划,冯瑞萍毫不犹豫地主动报名援疆支教。她深知,这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
直到入疆前,冯瑞萍内心仍有许多担心,因为本来身体就不好的老父亲又突然生病住院,老母亲也是三天两头就头晕心慌,用母亲的原话说———“有好几次连命都顾不住……”忠孝不能两全,的确如此!好在老人通情达理,境界觉悟高,非常支持她赴疆支教。带着对亲人舍不下的爱、放不下的惦念,冯瑞萍踏上了万里援疆路。
冯瑞萍支教单位是阜康市第五小学。入疆第一天,因为水土不服,半夜突然胃疼了起来。室外30多度的高温天气,屋内的她却捂着暖水袋、穿着羽绒衣,当胃绞痛阵阵袭来时,她疼得生生直流眼泪。好歹有长治援友的悉心照顾,才使她慢慢战胜了初来乍到的各种不适应。
冯瑞萍支教的阜康五小位于城市的新区,而她们所居住的宿舍却在郊区。如果坐公交车上班,就需要在城里兜个大圈子,将近一个小时才能到达。步行可以节省时间,但每天需要往返近十公里。
早晨8时30分,北疆已是烈日高悬,冯瑞萍和同事从住处出发,行走半个小时的路程到达学校,一直到14时下班,然后头顶炎炎烈日回家,紧张地做饭、吃饭必须压缩在半个小时之内。只有这样,才能稍微歇息一下。然后15时20分左右继续出发去学校,直到20时甚至更晚的时间才下班回家。“到了冬天,室外零下30多度的气温,简直是秒冻。”但倔强的冯瑞萍坚信,无论困难多大,她都会克服。
与艰苦的环境相比,高强度的工作挑战更大。因为教师奇缺,冯瑞萍除被安排带毕业班语文之外,还带思想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地方课等课程,加上晨读午读,一天除了上课就是批改作业。与此同时,还要负责学校青年教师的帮扶工作,承担学校的公开课和讲座等活动。因为课太多,将作业、教案搬回家,晚上加班至12时甚至深夜更是家常便饭。冯瑞萍的信念是:只要是和孩子们有关的,今天的事不能拖到明天做,今天的作業不能拖到明天阅。一切为了孩子们!
情暖学生,用爱灌溉高原的干涸
冯瑞萍带的这一届学生,是从周边30多个学校合并而来的,生活、学习习惯差异很大。为了尽快了解学生,她打印出班级花名表,把每个孩子每天的作业情况都一一标注。为了让学生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教学方式,她一有空就记他们长长的名字,直到一一对应为止。
为了让学生能够专注于功课,课堂上,冯瑞萍重视每一处知识点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注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质疑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严管与厚爱并行,充分在每一个细节上把关。教孩子们知识,更教会孩子们做人。她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益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冯瑞萍对学生别具一格的作业布置,《课标》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解读,给学生作文认认真真的批阅,有人看在眼里,感动之余,拍照发到了学校群里,大家都纷纷为她点赞。
渐渐地,冯瑞萍发现,自己的付出有了收获:原本乱哄哄的课堂渐渐安静,总会有孩子悄悄拿着她的水杯加满水,这一切都让她欣喜万分。
终于迎来了最大的转折:在冯瑞萍教学满4个月的考场作文中,平时调皮的谷姝凝写下了自己的感言:“我都不知冯老师每天背着装满我们作业的书包,那么沉重怎么往返,这可是连我们班男孩子都提不动的大书包啊!”“我们很快就要毕业了,您要是留在阜康多好,至少在大街上我们偶尔还能遇到您。”聂苗苗更是在元旦联欢会上因为害怕分别,抱着冯瑞萍啜泣着久久不肯松开。
孩子们纯真的语言,表达着对冯瑞萍的感恩,同时更从行动上给予他们敬爱的老师以回应。从最初的彼此不适应到亲如一家,从最初的抵触到主动学习,她们在爱的互动中收获成长。
期末很快到来,冯瑞萍所带班级的语文课,从最初测试的均分不到70分迅速提升到期末统考的84分。或许只有她们师生之间才能讲述这种进步背后的故事。
字体工整的背后、分数的背后、作业的背后、课堂的背后、故事的背后,是孩子们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孩子们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而这一切,都是播洒在孩子们心里的爱的种子在悄悄萌芽生长,是孩子们爱的凝结与升华。而这一切,需要老师一点一滴、数百天如一日去做,需要老师太多的真爱与辛苦付出。
今年春节,冯瑞萍千里迢迢回家了。但匆匆回到老家沁县看望了父母之后,她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与学生的远程互动中。
“老师,新年好,您一定要回来。”“老师,辛苦了,过年您还一直帮助我们复习功课。”……
从禹佳乐发来的语音信息中,冯瑞萍能明显听出来她颤动的鼻息声。“佳乐不哭,老师很快回来!”将信息回复后,冯瑞萍的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这泪水里有温馨、有深情,更有感动和欣慰。
“如果没有援疆支教的经历,我想这和男儿没有从军是一样的感受。在大漠边疆支教,对自我是提升,对人生是历练,对工作是担当。无论支教有多苦,不管支教有多难,我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折不扣圆满完成支教任务,为边疆的教育事业和祖国的民族大团结奉献自己所有的光热!”冯瑞萍在援疆日志中写道。
(作者单位:壶关县树掌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