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去雕饰
2019-09-10袁晓红
袁晓红
2019年4月3日,在日历上只是普通的一页,但是对于我而言,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零距离接触了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在我心中,余老师可算得上是高山仰止一样的存在。他曾经提出“要让学生生活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求智,求趣,求美”“‘小步轻迈’是教学细节化之‘形’,‘细腻品读’是教学细节化之‘神’”等全新的教学理念。刚接触这些理念的时候,我就感到异常好奇:这样的课堂是什么样子?能够打造这样课堂的老师又是什么模样?所以当我接到通知,能够有幸聆听余老师讲学时,心中的兴奋之情难以自抑,以至于凌晨4点仍辗转反侧,不能成眠。
初见其人,儒雅温和;观其课堂,水到渠成。余老师的课给我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感觉,他并没有刻意去思考这节课应该开展怎样的活动以提起大家的兴趣,进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也没有纷繁复杂的课件设计,甚至说话的姿态和语气都是如话家常,真正做到了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我所听的两节示范课的内容都是小说,一篇是课内《孔乙己》,一篇是课外《千里共婵娟》。我覺得聆听余老师这两节课的教学过程就像是在阅读一篇耐品的小说,起承转合,前呼后应,形成珠串式的结构。余老师把设计课堂活动和教学始终紧紧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品析一个句子、品析一个段落、品析一条暗线”3个活动设计,50分钟就完成了我们需要三四节课才能讲完的小说《孔乙己》。《千里共婵娟》的教学过程更是独辟蹊径,他让学生静读细品,动笔批注,品出文章的“小说味”,将听、说、读、写、思巧妙地融合起来,无形之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能力得到培养,真可谓是至简至真。
余老师在课堂上分板块、设话题、作示范、给抓手,不仅用活了教材,更用妙了教材,他就像是一名高明的设计者,匠心独运,使听课者无论何时都在期盼下一步又会有怎样的惊喜在等待,这是我们普通教师难以达到的境界。当前,很多老师的课堂常常是为了活跃气氛才设计活动,为了合作探究而讨论,虽然做到了课堂形式丰富多样,却缺失了真正的内涵。有的老师不禁会产生这样的困惑:明明教着语文,却不知道什么是语文;明明在讲台上站了很多年,却不知道上课究竟为了什么,在课堂上究竟该干些什么。直到听到余老师在专题讲座中所说的“永远要知道,课文,在阅读教学中不是用来零碎地提问的”,才令我恍然大悟,我想,这句话将会成为我今后语文教学中的指路明灯。
短短三个半小时,我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余老师所讲的读“厚”教材、教“薄”教材、板块分明、活动设计、话题探究、小说品读,都为我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我努力地吸收,只恨时光太短!所幸,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我可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作者单位:万荣县示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