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书读活
2019-09-10陈晋
陈晋
毛泽东同志拥有能够把书读活的别具一格的读书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调查研究
毛泽东读《徐霞客游记》和郦道元的《水经注》,就关注两位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才能写出有所发现的“科学作品”;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说蒲松龄“很注意调查研究”,否则他哪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
1961年3月23日,毛泽东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举例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那些原理原则是经过调查得出的结论。如果没有伦敦图书馆,马克思就写不出《资本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现在印出来是一个薄薄的本子,他研究的原始材料,比这本书不知厚多少倍。列宁的哲学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他用好几年时间研究哲学史才写出来的。”
经典的和重要的书反复读
毛泽东把读书学习叫作“攻书”。要“攻”,就必须到“底”。在毛泽东留存的一些书籍上,便写有某年某月“起读”“再读”这样的字迹。在延安,他对曾志说到自己读《共产党宣言》的情况:“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读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对喜欢的文史哲经典,毛泽东同样经常读。上世纪50年代,他对人说自己已经读了5遍《红楼梦》,此后,他又15次索要过《红楼梦》,这在工作人员的记录中有明确记载。
要把观点不同的著述对照读
毛泽东读美国历史的书,就让人到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去借,专门写条子说,不光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写的,也要有资产阶级学者写的。关于研究拿破仑的书,他同时找来苏联、法国和英国学者写的《拿破仑传》和有关著述,对照起来读。另外,毛泽东还一直强调,要阅读一些和自己的观点相反的书,包括反面的书。1965年初,他让中宣部编辑出版蒋介石的全集,中宣部根据这个意见编辑了《蒋介石言论集》系列。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多次讲,不读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书,就不能真正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并说“这是我的经验,也是列宁的经验,也是马克思的经验”。
传统“四到”和注重讨论
古人强调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眼到”好理解。毛泽东的“口到”,经常在一些场合,直接宣达自己的阅读体会。所谓“手到”,就是动手写笔记、写批注,由此体现“心到”。目前编辑出版的毛泽东读书批注,就有《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收了他读10本哲学书的批注和一篇读书摘录;《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收了他读39部文史古籍和范仲淹两首词的批语;《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评文全本)共5卷,收了他在“二十四史”中的一些书里作的圈画和批注;《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毛泽东手书历代诗词曲赋典藏》等,则反映了他读古代文学作品时随手书录的情况;13册《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收了他读各种书刊和文章的批示、批注和批语,数量很多。
读书时要善于当“联系员”
所谓“联系员”,有两层含义。
一是把书中的观点、人物事件,同有关的或对立的另一个侧面联系起来思考。例如,毛泽东读《史记·高祖本纪》,不仅关注刘邦,还联系书中有关项羽的描写,进而得出“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的结论。
“联系员”的第二层含义,就是跳出书本,联系现实。毛泽东在1958年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批语中说,把书中的“‘我国’(指苏联——引注)两字改为‘中国’来读,就十分有味道”。他针对工作中存在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和有禁不止的情况,要求党的领导干部读《史记》时,体会秦始皇调动各方面力量集中到主攻方向上来的领导方法。读苏联的《简明哲学辞典》,毛泽东就抓住其“同一性”条目只强调矛盾的对立、否定矛盾转化这个形而上学观点,把它同斯大林时期苏联不善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做敌我矛盾转化的情况联系起来,进而认为,这个条目反映了斯大林晚年政治上犯错误在思想方法上的根源。
读书时要善于当“评论员”
这是毛泽东1958年11月同陶鲁笳等人谈话时提出来的观点。《通鉴纪事本末·石勒寇河朔》叙述石勒对是否攻取幽州,问计于谋士张宾,张宾分析了几方面的情况,帮助他下决心攻取幽州,毛泽东从中读到的是“分析方法是极重要的”。毛泽东读《汉书·赵充国传》,认为赵充国建议汉宣帝实行屯田的奏章,由于分析得当,才取得对公卿们“说服力强之效”;读《老子》,说其中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告诫人们分析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读《不怕鬼的故事》,认为《宋定伯捉鬼》一篇对“新鬼大,旧鬼小”的描述,说明对具体事物“要具体分析”。
当“评论员”的读书方法,使毛泽东常常发一般读书人所难发的评论。诸如,他认为过去被看作荒淫无度的商纣王,其实是一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有辩证法,歌颂了一个模范丈夫;枚乘的大赋《七发》是批判保守主义的;贾谊的《治安策》是最好的政论;《水浒传》里的“三打祝家莊”,反映了搞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历史等等。
以上读书之法,反映了毛泽东的读书活动同客观实践的深刻关联。这种关联,激活了书本,让一些“闲”书有用,“死”书变活;也激活了毛泽东的思考,使他常有新的思想收获。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
文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