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愚公”朱新起

2019-09-10丁新举

中国军转民 2019年9期
关键词:淮海战役遗物革命

丁新举

一间堂屋之内就有13处摆放或悬挂着毛主席像,它们有塑像、有画像,还有用翻砂技术刚铸造成的塑像。这些毛主席像旁边摆放着《淮海战役第一枪》《英雄冀鲁豫》《爱国将領冯玉祥》等红色文化书籍,在一旁的墙角里,存放着解放前的马刀、子弹壳等物品……这是2019年5月6日,记者见到的虞城县大侯乡法华寺村73岁老人朱新起的家。

朱新起是一位革命伤残军人,现任商丘市红色文化常务副会长,20年来,他以高度的热情保护发掘红色文化,因为成绩卓著,被大家称为“红色文化愚公”。

虞城县大侯乡是革命老区,当年淮海战役第一枪在相邻村庄张公店打响。朱新起出身于革命家庭,革命战争年代,其父母均是革命干部,淮海战役期间,其母亲陈桂芝带领广大妇女为解放军推磨做饭做衣服。父亲朱继宝带领乡亲们为解放军伤员抬担架送饭。革命家庭的良好氛围让朱新起从小就产生了浓浓的革命情结,18岁那年朱新起参军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1966年朱新起参加了珍宝岛战役,并在战斗中受伤。退伍之后,他担任村干部。红色家庭的红色熏陶让他的心中产生了浓浓的红色文化情节。1999年10月1日,当他在电视上看到建国50周年阅兵情景的时候,有了抢救身边红色文化遗产的念头。

当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养成了说干就干的作风。他先是搜集身边的有关红色文化的故事和文史资料,和别人合写了《淮海战役第一枪》这本书,然后又写了《爱国将领冯玉祥》等书。近期,朱新起在整理一部有关抗日的剧本,以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

在整理和写作有关文史资料的同时,朱新起还在收集有关革命战争的遗物。碰到有关革命战争的遗物,他要么是通过说服给人讨要,要么掏钱买回家里。20年的积累让朱新起的家成了革命遗物博物馆,无论屋里还是院里,到处都是革命遗物。来到这里你可以看到当年杨勇将军的喂马槽,指挥作战的老式电话机、马灯、担架……琳琅满目。大侯乡及周边乡镇流落着许多先烈的遗体,当年因为历史原因他们没有被统一埋葬。除了收集这些革命遗物之外,朱新起还到民政部门申请,想法将他们统一安葬。2018年,在他的申请下,虞城县蜜之健在法华寺附近的张庄村挖掘出71具解放军战士的遗体,将他们统一送至虞城县烈士陵园安葬,让这些英烈的在天之灵有了归宿。2019年年初,朱新起在大侯乡王花庄找到了一座埋葬有51具遗体的烈士墓群,打算将这个墓群进行规划整理,立上石碑栽上松柏,以供后人纪念和瞻仰。

为了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朱新起还四处奔波,想法筹建了“淮海战役第一枪”纪念馆。目前,该纪念馆二期工程已经完工。该馆投资2000余万元,占地28亩,馆内殿堂和十大元帅塑像以及有关淮海战役的雕刻已经建成和完工。该馆三期工程正在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并面向社会开放。

在发掘红色文化时,朱新起还积极参与国内大型的有关红色文化活动。2018年11月,八路军研究会冀鲁豫分会举办了“红色革命老区行”活动,活动小组成员来到虞城县,朱新起参与了对他们的接待工作,12月,他奔赴北京参加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25周年活动。

除了利用好我市相关社会资源外,朱新起还多次奔赴北京等地寻求外援和赞助,并学习相关单位的先进经验。

为了红色文化的发掘和传承,朱新起付出了很多。他的妻子胡秀云因病常年卧床不起,为了不耽误自己的红色文化发掘工作,他总是每天尽早将饭做好放在妻子床头。因为购买革命遗物需要花钱,至今他的家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但是他的努力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他被虞城县委宣传部和大侯乡政府授予“虞城身边好人”和“大侯乡贤”称号。

(来源:商丘日报)

猜你喜欢

淮海战役遗物革命
从淮海战役档案见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伟力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抗日老兵梁焜益世纪老人遗物的鉴辨
西班牙游乐园拒绝遗物
中国的出行革命
从淮海战役看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步骤
粉红革命
陈云领导经济战线上的“淮海战役”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