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微信群朋友圈7大骗局
2019-09-10佚名
佚名
随着微信在中老年人群中不断普及,一些隐藏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的骗子也开始盯上中老年人。免费领红包、帮忙砍价、发广告赚佣金……这些活跃在微信、朋友圈中的新骗局您碰到了多少?
骗局1 礼品免费送
被骗经历:2018年春节期间,福建厦门的张先生在朋友圈看到一条这样的信息——申明:绝不以任何形式收费,某品牌行李箱做推广,凡今天添加微信,即可免费领取旅行箱(24寸,一人限领取一个),分文不收,先到先得,活动真实有效。张先生按照信息提示添加了对方微信后被告知可以免费领取。随后张先生将自己的地址及电话给对方发过去。3天后,张先生收到了一个包裹,但要求支付50元的邮费。张先生支付了50元邮费后,却得到一个与宣传完全不符的箱子。张先生想要退货,却发现对方地址不详,无法邮寄,只能自认倒霉。
防骗攻略:骗子以商家搞活动的名义,以免费赠送看似高价值的物品为诱饵,通过领取时需参与者支付快递费、关注微信号、提交隐私信息等条件实施诈骗。面对诸多的“免费送”活动,应时刻警惕其中的陷阱,勿贪一时的便宜;另外,不要轻易相信朋友圈中免费赠送高价物品的信息,在未经确认的情况下,慎用“群发助手”功能群发信息,以免其他人上当;对通过快递领取免费赠送礼品的这种情况,在收到快递后先别付钱,要求先验货,货不对就拒收,直接退回。
骗局2 免费领红包
被骗经历:2017年8月,北京63岁的陈唐加入的一个微信群里出现一个链接,标题为“某某(电影名)票房剑指60亿,庆功夜宴,撒钱啦,我刚刷到……”陈唐对电影内容没有太多关注,隐约记得孙子提起过这部电影,加之是红包链接,便放松了警惕,没有多想就点了进去。他点击链接后,手机上出现的并非普通的微信红包页面,而是类似于游戏界面,需通过不断下拉刷新页面来抢红包。单次抢到的红包越多、参与游戏次数越多,赚的钱也越多。
陈唐参与了两次游戏,抢到了148个红包,累计红包金额为40.96元,页面上还有“玩得越多,奖励越大”等字样。两次游戏后,陈唐选择“不玩了,立即提现”这一选项,但意外的是,这笔钱并不能被直接转到他的微信零钱中,屏幕上“需进一步分享至微信群后才能领取”的提示让他有些疑惑。陈唐又将链接分享至自己所在的另一个微信群,但分享后又接到还需再分享至另两个微信群后才能提现的通知。陈唐将链接分享至3个微信群后发现,领取红包还要下载一款名为“某某商城”的应用。经过进一步查询,陈唐发现这是一款宣传语为“百万红包免费领,收益高达90%”的某贷款融资平台的广告链接,察觉到不对劲,连忙终止了操作。几天后,陈唐得知一个亲戚按照操作在该平台投了1万元,至今不能提现。
防骗攻略:1.单个红包限额为200元,一旦遇到666元或888元等大额红包链接,需提高警惕;2.不明红包链接,可能带有木马病毒,一旦点击需要输入个人支付信息,立即退出;3.当点击真实红包后,资金将直接进入我们的电子账户,而假红包则会要求用户进一步操作;4.如果涉及需要填写个人资料或进行转发推广,甚至是要求进行下载相关程序才能提现的操作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各类陷阱。
当遭遇虚假红包骗局时,可选择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举报:1.访问腾讯安全服务平台110.qq.com,点击“我要举报”;2.进入“守护者计划”公众号,点击“反诈骗-诈骗举报”;3.也可进入“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公众号,点击“查询举报-举报”。
骗局3 扫二维码领钱
被骗经历:今年4月,59岁的长沙微友“梅子”在群里看到一個点击领取福利的二维码,“梅子”点击扫描了二维码,显示可以领取188元的红包大礼,但在随后的链接中再次弹出一个二维码,并显示:只要支付0.01元即可获得188元的红包。“梅子”没多想,立马按照二维码转账过去,结果红包没收到,反而将188元转给了对方,转账后,梅子就被对方拉黑。事后“梅子”了解到,这类二维码红包其实是一张PS的图片,骗子利用PS技术将自己的收款码伪装成红包的页面,一旦用户扫描二维码,就将进入转账步骤。
防骗指南:目前微信中类似扫二维码领取福利的骗局种类很多,但绝大多数骗局都是通过发送木马链接,要求输入自己的身份信息或银行卡号来骗钱。提醒中老年人在面对涉及个人隐私的链接时一定要警惕,尤其是银行卡密码之类的敏感信息,不要随意输入。
骗局4 帮朋友砍价
被骗经历:今年4月,北京郭先生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条帮忙“砍价”购物的链接,上面写着“找朋友砍价,最低0元可以购买苹果X手机”。郭先生当即点击了“砍价”键,留下姓名和电话后,页面显示“你已帮朋友砍了68元!活动时间有限,只要填写信息参与活动,找朋友参与砍价就能零元购手机”。郭先生将链接转发到了朋友圈,并给好友发信息要求帮忙“砍价”。正忙活时,他收到一条信息,通知他的银行卡被划走了600元。“余额一次性被转干净了。好在微信绑定的不是储蓄卡,不然损失更大。我怀疑就是填写的个人信息泄露了。”
防骗指南:不仅在微信朋友圈,随着手机平台上各类社交应用软件的普及,类似的点赞、砍价推销活动越来越多,有的还涉及虚假宣传甚至诈骗。如果活动奖品难以兑现或内容包含不确定性的承诺甚至没有公布程序,就不要轻易参与,免得被他人利用,此外,也不要随意转发,以免中了不法商家的圈套,自己上当还使更多人受骗。
骗局5 微信二次认证
被骗经历:今年5月,湖南湘潭55岁的李娜收到一个用户名为“安全支付管理”发来的信息,“根据网络刑法规定,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由于您的微信账户尚未二次实名认证,即将冻结账号,请点击链接重新认证……”消息还称,如果不进行实名认证,将冻结账户。李娜将信将疑,按照链接的操作,输入银行卡号,将要输密码时,一旁的儿子看到,阻止了她。“后来才知道这是木马链接,可以直接将银行卡里的钱转走。”
防骗指南:微信客服证实,目前并没有所谓的个人或企业微信账号进行二次实名认证事项。微信实名认证的步骤为:进入钱包→右上角“四宫格”→【支付管理】→【实名认证】完成实名认证。微信群中,陌生人发送的链接、二维码截图、压缩包等一定不要随便点击;安卓系统的微信用户收到后缀名为.apk的文件,一定谨慎点击下载和打开。
骗局6 发广告赚钱
被骗经历:今年6月,在亲戚的推荐下,山东高邑王女士加入“书蕣传媒有限公司”的微信群,该公司说给几家视频网络做推广,群友每天在朋友圈转发5条指定的小视频截图给管理员,到晚上就可领工资,管理员会以微信红包的形式给她每天发26元。王女士进群后,缴纳了369元押金成为推广员,当天,管理员转给她5个小视频和一条推广内容,王女士全部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然后截图给管理员。到了晚上,管理员直接退群,承诺的工资一分都没领到。
防骗指南:此类骗局有较强的诱惑性,骗子通过虚假成交转账截图,骗取受害人信任,实施诈骗。犯罪分子主要的作案载体是微信,嫌疑人和受害人彼此互不见面,而是以微信转账方式进行欺骗诱惑,等你一旦发了高额红包后,对方就会将你直接拉黑。由于是微信操作,涉及金额不大,很难找到嫌疑人,不易维权,中老年人应保持警惕,拒绝贪小便宜。
骗局7 微信群传销
被骗经历:今年6月,广东深圳52岁的张海丽被朋友拉进了一个400多人的“物联网精英培训群”。这个群群规很严格:每天早上都要“升旗”“奏国歌”,每个群友都要报到,不允许潜水。群里有很多“讲师”,负责对新人进行“财富培训”,要求新人要多看多学习,并承诺只要进群,就能分到3000原始股,折合人民币9000元。而新人只要在群里踊跃发言,或拉其他的朋友进群,就有机会成为讲师、记录员和管理员,除了能领到3000的原始股外,每个月还能领8000元工资。张海丽拉了两个朋友进群后,“讲师”告诉她,拉满5人才算完成任务,而3000份原始股要等平台上市后才有。此后,张海丽没在群里发言,3天后就被踢出群。而据在群里的朋友称,讲师要求每人缴纳220元手续费,才能拥有获得原始股的资格。
防骗指南:需邀请更多人入群才可获得利益、必须先交手续费或保证金,这类骗局较易识别,中老年人应对这类骗局时刻保持警醒,别被眼前的暴利所诱惑。
丽丽荐自《快乐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