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垃圾分类 到底卡在哪儿

2019-09-10

科学大观园 2019年14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分类居民

垃圾分类的概念在中国出现多年却依旧没有顺利推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垃圾分类强调了多年,但成效并不明显。在不少城市街头,虽然随处可见标有垃圾分类的垃圾桶,但很多时候形同虚设。

一件变废为宝的好事,缘何叫好不叫座?一方面,与广大市民没有形成垃圾分类意识或有垃圾分类意识但无垃圾分类常识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垃圾分类的“出口”不畅有关。

首先,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在大中城市已成标配,但在不少小城市或集镇乡村,设施滞后,大多数垃圾只能归到一处填埋。其次,不少地方没有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有的地方小区分类了,但运输時又混在一起。第三,垃圾分类、垃圾利用管理体制不够顺畅,资源综合利用由发改部门主管、生活垃圾分类由住建部门主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污染排放则由环保部门监管,“九龙治水”的管理格局,导致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难以形成完整链条。

垃圾处理,前提是分类,核心在处理。因此,改善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稳步推进垃圾精细化分类,抓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的配套衔接很有必要。

湖北宜城市 胡元军

“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大家都知道这是好事,关键是谁来为分类买单。”对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笔者的一个环卫朋友这样解释。

生活垃圾分类不是做不了,而是谁都不愿意做。居民为了图省事,不管是不是可回收利用,均用一个垃圾袋打包,一扔了事。环卫工回收垃圾时怎么方便怎么回收。环卫部门作为生活垃圾处置的责任主体,一方面苦于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场所、设备不足;另一方面受制于人力、经费等因素,宣传普及、硬件保障力度不够。

生活垃圾分类涉及多个责任主体,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首先,确立责任主体意识,不能认为垃圾分类是小事而不重视。其次,分段明责,环卫部门要加大对垃圾分类的投入和管理。第三,营造社会氛围,居民把好垃圾分类的第一道关口。另外,政府职能部门、环保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等要将垃圾分类作为重要环保课题进行研究,推动环保理念进入千家万户。

江苏扬州市 李 政

每次去放垃圾,都能看见小区保洁工在垃圾箱里翻捡可回收的酒瓶、书报、包装盒之类物品。看到他们那么辛苦,我和妻子在收拾垃圾时,特意做了分类。但小区规定所有垃圾必须放入箱内,分类也就成了多此一举。

小区摆放的是车载大垃圾箱,3至4天清运一次,可回收不可回收的都一股脑儿送进了垃圾场。之所以垃圾分类无法有效推进,短板在于没有垃圾分类设施。

推进垃圾分类,首先必须健全垃圾分类设施,全面动员、严格执行。相关部门要加大投入,在方便垃圾投放上下足功夫。日积月累,人们的行为自然会从被动走向自觉。

云南姚安县 董家成

多年来,国家一直推行垃圾分类,但是不少地方,为啥垃圾还是混杂堆放、混杂装运、混杂处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一些居民不知道垃圾混杂的害处,不清楚垃圾分类的好处,不习惯垃圾分类。

要解决这一问题,还得从源头治理。只要每户居民都对垃圾分类储藏、分类处理,整个垃圾处理就顺理成章了。

在加大垃圾分类宣传的同时,城市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对居民的培训,指导垃圾分类,把垃圾准确地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河南西华县 彭世繁

作为一名街道办工作人员,环境卫生整治是一年365天要面临的必修课,其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垃圾处理。好环境大家都想要,可轮到自己就不讲究了,垃圾随便丢放是常有的事。

经过这几年城市创建的努力,各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各栋楼楼道的垃圾通道全封闭了,楼下摆放了垃圾箱。居民基本上能做到垃圾装袋,定点投放,但也基本上是一袋装。社区工作者上门宣传垃圾分类,发放分类的相关常识资料,往往又得不到居民的理解和配合。部分居民倒是做了简单分类,但总体占的比例小。在垃圾清运的时候,又是一起进了垃圾车。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治理工作,涉及每个人的行为习惯、多个利益相关方。

除了在分类处理系统上形成闭环以外,关键还是要借鉴一些国家的先进做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治规范起来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垃圾分类这道“必答题”才能答出好成绩。

湖北丹江口市 舒 毅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分类居民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探索科普垃圾处理知识的有效路径
石器时代的居民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