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成自然
2019-09-10易小燕
易小燕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自此,无论居民还是单位,都要按照条例的规定分类投放、收运和处置垃圾,违者将被依法予以处罚。
这段时间,上海朋友圈的十二时辰无疑是在轮播垃圾分类。“你(扔的)是什么垃圾”,这个“拷问灵魂”的句子,变身为段子满天飞。
自嘲带来欢乐的同时,并没减轻垃圾分类带给市民的烦恼。有网友戏言,到了上海都不敢喝奶茶了。
按照上海市目前推行的垃圾分类准则,没喝完的珍珠奶茶的正确处理步骤为:先撕下封口的塑料膜,倒出珍珠和其他液体残渣(归为湿垃圾),然后将塑料膜和吸管投入干垃圾桶,最后把塑料杯洗净作为可回收垃圾。
分起来甚是麻烦,但又势在必行。
据了解,中国已经是生产垃圾最多的国家。2017年,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总共超过了2亿吨,一个城市居民每天能生产约700克垃圾。由于高速的城市化,我们生产的垃圾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
目前,主要的垃圾处理方法只有两种:填埋和焚烧。由于中国的垃圾“质量”太差,无法进行焚烧,所以填埋量大,国内一些城市已经被垃圾包围了。而垃圾分类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其实,早在2000年,政府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垃圾分类。选取了京沪广深宁杭厦桂8个城市作为试点。遗憾的是,收效甚微,最后不了了之。19年后,重启垃圾分类,并以强制的方式施行,也体现了政府的决心。
美好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一起维护。我们在感叹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有多干净整洁时,也应该看到他们的民众对待垃圾的态度。
朋友分享了一段8年前去加拿大的经历。一开始,她很不习惯那儿的垃圾分类。有一次,在公司餐厅吃完东西后,把剩菜随手扔进了垃圾桶,当其返回餐厅拿忘在桌上的手机时,发现坐自己旁边的同事正在默默地收拾她扔错的垃圾。“这对我触动极大,从那以后,我将‘随手扔’改成了‘随手分’。”如今,她来探亲的父母都知道:牛奶桶要洗干净;酸奶盒子不仅要洗净,还要把盒子折成小块。
从可持续的角度来看,垃圾分类是件功在当代、利在当代的好事。虽然眼下繁琐的分类程序对市民的生活造成了困扰,但习惯则成自然。一如卖油翁说的:“无他,但手熟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