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2019-09-10蒋文静
蒋文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社会目标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因此,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精神是学前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让幼儿在参加各项活动中学会团结合作,注重集体的力量,明白与人之间协作的重要性。教师应该抓住一切契机,多开展有利于幼儿形成团结合作意识的活动,从而真正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让幼儿拥有集体主义精神。
人们经常会说:“一人之智,不如众人之愚;一目之察,不如众目之明。”说的就是一个人的聪明比不上许多即使是所谓愚笨的人一起思考;一个人的明察秋毫比不上众多人一起观察。由此可见,懂得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不少幼儿因受到了家长的关注比较多,特别是长辈的过度溺爱,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如:在分配玩具的时候,幼儿不管自己会不会玩,首先抢一大堆的玩具放在自己的面前;在参加集体游戏的时候,只顾自己玩,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自我意识过强的幼儿在平时与人际交往过程当中因过于自私、不懂得为他人着想,很难融入集体生活中,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是学前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懂得团结合作是幼儿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要想让幼儿在参加各项活动中学会团结合作,注重集体的力量,明白与人协作的重要性,教师应该抓住一切契机,多开展有利于幼儿形成团结合作意识的活动,从而真正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让幼儿拥有集体主义精神。
二、通过分组合作,让幼儿树立团结合作意识
分组合作是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分组合作。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多样化的活动,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在互帮互助的真实体验下能够形成团结合作意识,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幼儿通过体验这种合作关系能够懂得原来在合作中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与快乐。分组合作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小组之间的合作互动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重要性。
教师要善于运用这样的有效方法。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座位进行安排,以就近原则进行分组。让幼儿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名字,这个组名要有一定的意义。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他们从给自己的小组命名开始便懂得了合作,树立了集体的意识。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比如:在手工课上,教师让幼儿合作完成一幅作品,从而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优先完成作品或者作品完成质量比较好的小组,让组与组之间相互比拼,及时加以表扬与奖励,提高幼儿小组合作意识,让幼儿的想象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激发。同时,在小组合作与比拼的过程当中,也有利于提高幼儿作品的质量。
再比如,可以借助小组作业让幼儿共同完成一个节目表演,每个小组成员自行选择自己的角色。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幼儿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他们分别表演不同的人物形象,把自己想象成节目中的人物,从而让整个表演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也让团队更加具有凝聚力。
幼儿就在这样的小组合作的活动当中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中感受到了互帮互助的乐趣。因此,教师在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活动的时候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三、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让幼儿感受团结合作的意义
要想让幼儿懂得团结、互助、谦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适时地渗透相关的一些故事,特别是有关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使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能够得以传承与发扬。同时,对幼儿生活当中的美德精神与点滴事迹,教师都要及时进行表扬,营造一个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教学氛围。教师还需要搜集一些有关美德方面的故事素材,通过有效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教育。比如:教师在故事课上可以向幼儿传授一些关于谦让的故事,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有关谦让、团结、互助的视频与图片。同时,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述,不仅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也能充分激发他们认真听讲的欲望。
幼儿在这样的故事情境当中懂得了谦让,学会了团结互助,他们会将故事中的情景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真正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教师通过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习得了知识,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懂得了道理。
四、结语
總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团结的精神,让他们真正懂得谦让、互助、合作团结,养成与人相处要学会互相帮助的好习惯。这样的教育形式让幼儿逐步地明白了生活当中到处都蕴藏着大道理:在生活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帮助别人,为他人着想,学会分享快乐,将快乐传递出去,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责编 孟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