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职业道德方向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2016-07-27张春志
张春志
摘 要:针对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师德建设中现存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以下建议:爱岗敬业,坚守信念,树立终身从教思想;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做法,切实转变以学生成绩为主的评价制度,公正、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团队意识,建设更加公平合理的评价制度。
关键词:爱岗敬业;坚守信念;评价改革;公平待生;团结合作
作为省示范高中的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历来对师德建设高度重视,利用师德培训、编写书籍、班主任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开展师德工作,师德建设成效显著。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1.少数教师职业理想不坚定,工作求回报,奉献精神不足
受市场经济影响,少数教师对中国传统师德的认同度降低,在付出的同时,过于追求物质回报,出现职业理想动摇、奉献精神不足的不良现象。调查显示,分别有31.89%、12.17%的学生认为有极个别老师偶尔或经常在学生面前将教师职业与社会其他职业进行过对比,并流露出不满情绪。分别有21.35%和43.68%的教师非常同意或同意教师职业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面对新时期市场经济的滚滚大潮,能否抵得住各种诱惑,坚守职业操守,这是衡量一个教师是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重要标准。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就要坚守职业操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终身从事教育事业。
2.少数教师抱守传统育人观,不能公正、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少数教师不能公正、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对教师品质进行排序的时候,有44.28%的教师把“严格负责”排在第一位,有39.32%的教师把“公正、民主”分别排在倒数第三位和倒数第二位。极少数教师缺乏公正的师德心,有8.74%的教师认为大多数教师不可能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有12.48%的学生认为老师完全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少数教师仍然抱守师道尊严、不可侵犯的传统观念,缺乏民主、平等意识。
可见,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职业公正和民主、平等的品质是十分必要的。就教师而言,应该通过培训学习等途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就学校和教育部门而言,应切实转变以学生成绩为主的评价制度。
3.一些教师重智育轻德育,不能主动和学生及家长交流,育人意识不强
教师除了“授业”,还要注意“传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一味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要毫无例外地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热烈地爱科学、爱学习和爱学校。……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然而,笔者经调查发现,少数教师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有45.60%的学生认为老师最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24.96%的学生认为老师最看重学生的道德品质。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除了教师自身育人意识出现偏差,还与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偏向于教学成绩有关。只有改变以教学成绩为主的评价制度,扭转高考指挥棒的应试教育导向,才能使教师真正做到“授业”与“传道”的辩证统一。
4.少数教师人际关系欠佳,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笔者经调查发现,有49.51%的教师认为“教师对教研组有很强的归属感,教研组能促进教师的发展”;另有15.53%的教师认为“教研组和教师间的关系很矛盾,教研组既有对教师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但是,27.18%的教师认为“教师和教研组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组织关系,对教师个人没有什么实质影响”。甚至6.8%的教师认为“教研组对教师形成一种压制和束缚,使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受到抑制”。笔者在访谈中发现,集体备课存在重形式、轻落实的现象,少数教师不按照导学案上课,还按照自己的教案和思路上课。
教师能否注重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成效,因此,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团队意识,建设更加公平合理的评价制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余保华.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