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公益模式探索
2019-09-10
回看互联网公益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正在经历一个由特殊事件引发的捐助行为,演变为系统化生态圈的过程。
2008年汶川地震后,网络捐款平台出现,很多业内人士将此视为网络公益的开端。随后,“冰桶挑战”、“小朋友画廊”、“运动公益”等公益活动出现,以场景模式代替传统捐款,传播更广,受众更多,让普通民众更多参与到了互联网公益中来。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公益进入“全民参与”时代。
全民参与公益
科技手段的引入,让中国的互联网公益不断完善、不断进步,而技术的创新为整个公益生态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个人捐助中的移动端用户就高达84%~85%,说明中国互联网公益成为主流。
阿里巴巴发布的2017年商家公益账单显示,2017年度阿里平台共有178万家商家通过“公益宝贝”参与捐赠,3.5亿买家支持,善款总额达2.46亿元。
也就是说,阿里平台上每6个卖家里,就有1个是公益人,成功带动了四分之一中国人做公益。
腾讯公益平台也成功打造了99公益日、益行家等多个知名公益栏目,自2007年创立以来,目前其历史善款总额突破37亿元人民币,历史爱心总人次接近2亿人次。
企业也积极参与到互联网+公益活动中。2018年8月6日,合生元母婴救助基金在腾讯公益平台益行家栏目再次上线“合你同心”公益捐步活动。通过“你捐步、我捐款”的形式,共吸引了700037名益行家,累积捐赠101.4亿步,成功众筹了50万元,支持“天使之旅·合生元行动”走进云南怒江的先心病儿童筛查救助活动。
据了解,合生元“天使之旅·合生元行动”已经进行了6个年头,以往都是以企业联合红十字基金组织、当地政府、爱心医院以及志愿者的形式,参与先心病贫困儿童的筛查救助活动。后来,合生元与腾讯公益合作上線“合你同心”公益捐步活动以来,已经有超过140万的网友关注与参与到这个公益活动中来。
互联网公益新生态
2012年12月,百度“人脸识别搜索”技术面世。2016年11月,该技术开始应用于走失人群。当时,民政部与国内寻子平台”宝贝回家”为百度提供了庞大的走失人群数据,百度人脸识别以此为基础,进入模型训练阶段。2017年春节,该系统上线,用户可以上传一张照片,与数据库中照片进行1∶N的比对,最终确认照片上的走失者是否在数据库内。
百度企业社会责任高级经理卢健说,人脸识别技术可通过识别人面部包括眼、鼻、眉毛乃至更细微部位的共72个特征,实现跨代识别。这意味着,仅仅上传走失儿童父母的两张照片,就可以在系统里对比出与走失者相似的照片,其技术优势在于彻底打破时空限制。
今日头条和阿里巴巴也先后于2016年2月和5月分别上线了“头条寻人”与“团圆系统”。与前者着重寻找走失的年长者不同,后者以寻觅失散儿童为主。
“头条寻人”项目组表示,截至2017年8月30日,“头条寻人”共弹窗推送了18237例寻人启事,找到3000人,其中老人占比高达35%,最年长的走失者为101岁。如今,今日头条平均弹出100个寻人窗口,就有16人能被找到。
除了互联网寻人项目外,京东公益在物资募捐上发力。京东物资募捐平台自2017年3月上线后,为有闲置衣物、过期药品、空瓶等物资的消费者提供募捐平台,依托自家的物流优势,将物资输送到提供捐赠服务、环保再生的公益组织,通过它们实现物资的再分配。
截至2017年9月,京东公益物资募捐平台已与逾60家公益机构合作,累计募集一手、二手物资超过100万件。
此外,捐步、捐阅读时间这类交互性极强的场景公益产品也一同涌入公益圈。
“‘互联网+公益’的模式大大提升了普通大众参与公益的积极性。”京东公益称,“互联网对于公益的渗透力会持续增强,通过科技赋能公益的形式,让互联网平台、捐赠人、公益机构、企业与受捐人逐渐构成一个完整的公益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