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类药服后 易引起跌倒
2019-09-10
华声文萃 2019年5期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 典型药物有氯丙嗪等可产生椎体外系反应、迟发型运动障碍、抗胆碱作用与认知障碍、直立性低血压和镇静等不良反应,因而增加跌倒风险。
抗抑郁药物 服用抗抑郁药物患者出现反复跌倒的几率高于未服用者的48%。抗抑郁药物导致跌倒的风险与椎体外系反应、运动不能、直立性低血压、镇静及抗胆碱等不良反应相关。
抗癫痫药物 癫痫本身可导致跌倒风险增加,但大多数癫痫患者跌倒并非因发作导致,约2/3是在未发作时发生,仅1/3直接由发作导致。另外抗癫痫治疗伴有临床或亚临床的骨质丢失而导致易跌倒和骨折危险性增加。
镇静催眠药 在与药物相关的跌倒事件中,镇静催眠药的影响最为明显,易造成跌倒的原因主要为嗜睡、晕眩、精神错乱、认知受损、运动失调及延缓反应时间。在开始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后的两周内跌倒风险最高。
拟多巴胺药 使用这类药物时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跌倒风险增加。
阿片类镇痛药 具有降低警觉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体位性低血压、肌肉松弛等作用,老年人使用时易导致跌倒。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
降压藥 服用降压药后,易出现眩晕、晕厥和短暂意识丧失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从而导致跌倒的发生率增高。
抗心律失常药 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从而增加跌倒风险,服药后应限制活动,注意观察。
降糖药物 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使用过量或进食不佳,可导致患者发生低血糖,从而出现头晕、共济失调、昏迷、震颤等致跌倒因素发生。
防止跌倒及跌倒损伤的主要手段是预防,药物是跌倒预防中的可调节因素,主要针对可致跌倒的药物考虑停药或减量,尽量避免易致跌倒药物的联用。
(摘自《中老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