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国”名言名句多则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2019-09-10谢涛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19年9期
关键词:国运脊梁名句

谢涛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南宋·陆游

中國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现代·鲁迅

做第一等的事业,做中国的脊梁。——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名言名句类多则材料作文题,考生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

一、厘清概念,明确要求

考生容易把名言名句多则材料作文与名言名句组合型材料作文弄混淆,其实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名言名句多则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提供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要求考生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也有仅针对一则材料单独立意的情况),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名言名句多则材料的作文一般要求考生从整体上把握材料,没有自由选择、组合的空间。与名言名句多则材料作文相同,名言名句组合型材料作文的任务指令依然明确,但是考生的取舍多样化了,因此立意的选择、发挥的空间更大些。当然,虽然考生的选择多样化了,但是要想写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好文章,就要使得选定的组合具有有机联系,并且要有一个主线,将其贯穿起来,这也是写作中的一个难点。从此次的写作要求来看,本次为名言名句多则材料作文,这就提醒考生要按照名言名句多则材料作文的要求来立意谋篇。

二、参透含意,精准审题

名言名句多则材料作文题的基本审题立意思路都是在参透材料含意的基础上去构思,含意清楚了,立意就容易了。这则材料给出了三个时代的三句话,它们都包蕴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主人翁精神。第一句是陆游的诗句,意思是,纵使年老体衰,也不忘为国效力。第二句是鲁迅的话,强调中国人就要有中国人的精神,这是推动中国进步的力量。第三句是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的讲话,强调学生要做中国的脊梁,要做最崇高的事业。

精准把握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后,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名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涉及其余”,从中选择一句作为立意的中心,再联系其他作分析。此次写作,考生可以综合运用三则材料,讲爱国传统贯穿中国的历史,应好好传承。考生可以以第一则材料为主,倡导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忘国家的精神;也可以以第二则材料为主,谈一个人须有国魂,要以爱国精神支撑自己干事创业;还可以以第三则材料为主,谈要有远大志向,要有尽最大能力为国服务的精神。总的来说,只要写作时是以“爱国”为基本点来立意,就是切题的。

佳作一

凝爱国心  铸中华魂

吴国华 (安徽省太和中学)

哪管年老体衰,也要戍守轮台,守卫祖国;哪管风雨飘摇,也要鞭策国人,振兴国魂;哪管前途浩渺,也要顶天立地,做中国的脊梁!跨越千年历史,爱国之心不变;无惧人世沧桑,中华之魂永存!

凝爱国心,铸中华魂,当传承爱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我们中华民族亘古以来就是爱国的,我们炎黄子孙从古至今就是爱国的!还记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大夫吗?面对楚国郢都被攻破,他不忍看着祖国灭亡,举身赴清流;还记得歌咏“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的于右任吗?面对祖国迟迟不能统一,他想象去世后站在台湾的高山顶上望祖国大陆、望故乡的情景,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还记得“身在异邦,心向祖国”的钱学森吗?面对新中国急需科技人才之际,他历尽艰辛终于回到祖国怀抱,报效祖国……无论他们做出何种选择,爱国永远是他们不变的坚持!“见诸往而知来者”,中华好儿郎早已用热血与行动铸成爱国文化,我们又有何理由不传承?

凝爱国心,铸中华魂,当扬我国威。国强民方富,国家的威严是百姓安全的最大保障。汉立初年,匈奴频扰,边境百姓不堪其扰,四散逃离,国家尊严倍受侵辱。也正在此时,有志之士以身报国,捍卫国家威严。从李广“不教胡马度阴山”到霍去病纵横沙场,直教胡人心胆寒。这些均是生动例证。汉王朝也由此得以安宁,百姓也得以安乐。与之相反,重文抑武的宋王朝,少有名将,佞臣频出,国力衰微,国威不存,百姓惨遭屠戮,流离失所。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当捍卫祖国威严,守卫祖国土地,这不仅仅是军人的责任与使命,更是你我的光荣与义务!

凝爱国心,铸中华魂,当建设我强大祖国。“做第一等的事业,做中国的脊梁。”“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无论是清华校长顾秉林还是作为“民族魂”的鲁迅都告诉我们,要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为国家奉献。祖国的强大,不是空口说出的,不是做梦想出的,而是踏踏实实做出来的。我们全体公民,都应是祖国的建设者,从高铁到卫星,从潜艇到跨海大桥,每一项成就都是拼出来的!我们当继往开来,继续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诚然,生活中也有一些国人崇洋媚外,失去灵魂,成为国家的寄生虫,但我相信,当爱国心凝聚,当中华魂铸起,中国必将风清气正!

凝爱国心,铸中华魂,你我共同努力!

点评

本文先扣合材料,灵活概括,快速入题,点明论点,并在化用材料的同时注意到句子的整齐,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在展开具体论证时, 分别从“传承爱国文化” “扬我国威”“建设我强大祖国”三个维度阐释论点,每一个维度都援例说理,论据或古今结合,或正反对比,或面上铺排,翔实丰富,论证有力;同时,又巧妙地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屈原、于右任、鲁迅等人的名言,增添了文化底蕴,增强了说服力。倒数第二段,作者又联系现实,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和现实性。最后,呼应开篇,强化文章论点。总之,全文很好地阐释了爱国情,表达了家国思。

佳作二

国魂扬  国运昌

程茗葳 (安徽省太和中学)

陆游僵卧孤村,却无暇自哀,心中所思,尽为报国;鲁迅弃医从文,为的便是将那“国魂”发扬起来,为国亦为民;顾校长谆谆教诲,让青年学子们要做第一等的事业,成为中国的脊梁!此皆华夏国魂之所在,国魂若扬,国运必昌。

犹记得《国殇》中“终刚强兮不可凌”的将士们,冥冥中好似有股力量,支撑着那些不甘屈敌的勇士。那力量,便是国魂。

国魂所在处,必有爱国者,为国戍轮台。

诗人陆游有言:“位卑未敢忘忧国。”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一直都将国家放在第一位,优于名利,胜过生命。为国,荆轲身携匕首,愿以性命换国之安宁;为国,昭君前往匈奴和亲,黄沙青冢亦无悔;为国,刘和珍君在府门前喋血,只求国家能昂首于世,不再卑微。爱国之情仿佛生于灵魂深处的火焰,艰难险阻从来不能扑灭这火焰一分一毫,只会让它越发明亮。原因无他,只因这火,乃国魂所生。国魂所在处必有爱国者,有爱国之士,方能勇往直前,扬我国威,国运将昌。

国魂所在处,必有不屈者,为国之脊梁。

《礼记·儒行》中说:“士可杀,不可辱。”有国魂的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即使地位不高,只要有尊严,为国且为民,便是“第一等的事业”。《诗经》中“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刘胡兰面对敌人种种诱惑与威胁,从未低下高昂的头;谭嗣同只为“去留肝胆两昆仑”,不愿做旧势力的走狗。他们画不出国魂的模样,因为他们自己,便是国魂。国魂若扬,国运必昌。

国魂所在处,必有拼搏者,使国运盛昌。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青年是国家的朝阳,他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誓愿成为中国的脊梁。他们铭记王勃所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铭记任公所说“少年强则国强”;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于是,他们背负青天,脚踏实地,为国拼搏,为国奉献。网络上热议的90后教授刘明侦,勇于拼搏,在不足而立之年就完成学生身份与教授身份的转变;以张常宁为代表的青年大学生体育人,敢于奋斗、顽强拼搏,在竞技场上书写了传奇故事;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的哈工大研究团队,放弃休息,积极进取,研制的“龙江一号”“龙江二号”卫星成功奔月……他们以己之能,为国效力。他们发扬的精神便是中国的国魂。因国魂之力而拼搏,因拼搏而使國运盛昌。

不管前路如何,我只顾风雨兼程。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胸腔中澎湃着的久久不能平息的国魂。

国魂所扬之处,必有进步国人;国人真有进步,国运必当久昌!

点评

文章首先巧妙化用材料,顺势明确论点“国魂扬,国运昌”。接着以“国魂”引出三个分论点:“国魂所在处,必有爱国者,为国戍轮台”“国魂所在处,必有不屈者,为国之脊梁”“国魂所在处,必有拼搏者,使国运盛昌”。三个分论点充分挖掘了材料所给的信息,有力地论证了“国魂”之于“国运”的重要性,体现了爱国精神。倒数第二段,联系自身,表明态度。最后用整句强化中心论点,干脆利落。全文观点鲜明,层次清晰,结构谨严,说理透彻。

此外,全文多处引用古诗文及名人名言,点面结合地列举相关事例并加以佐证,使文章很具说服力。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平时有着广泛的涉猎和丰厚的积累,且能学以致用,值得借鉴。

佳作三

立心天地间  担当复兴任

汪晓亮 (安徽省太和中学)

古有陆放翁病卧孤村犹思沙场报国,近有鲁迅先生呼吁中国人要有国魂,今有清华校长告莘莘学子做中国脊梁。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争做国之脊梁,今我青年皆应立心天地间,担当复兴任。

树崇高信仰,立凌云之志,为祖国建设燃烧青春。从古至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句至理名言成为多少人的座右铭,现今我们更应树崇高信仰,无悔于青春。青藏线上,是铁路人、子弟兵用血肉铺成的天路;塞罕坝上,是无数青年用青春换绿色;凉山深处,是救火英雄保障人民安全……正因为心中崇高的信仰,正因为身上的使命感,无数青年甘愿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更应传承这种信仰,用青春书写壮丽诗篇。

立天地正气,化民族之魂,用铮铮铁骨体现民族志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一语既出,为国献出生命,这便是民族气节,便是凝聚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力量。火焰无情,却烧不尽邱少云的爱国之情;高空万里,撒不尽烈士王阳喷涌的热血;高官厚禄,换不来张生民对气节的坚守;太空无垠,阻不断航天英雄杨利伟爱国之心……中华上下五千年,何以自立于民族之林,何以维持民族长胜不衰,靠的就是我们骨子里的民族气节,靠的就是拳拳爱国之心。

做第一等事业,誓发奋图强,为复兴之梦奋斗终生。梁任公有言:“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诚如斯言,唯有我们每个人脚踏实地,争做国之脊梁,争挑复兴大任,国家方能真正进步。青年女副舰长投身军旅,为国防事业献身;耶鲁村官秦玥飞扎身基层,为扶贫事业出力;新生代少年曹原攻坚克难,为人类发展谋福祉;元气少女傅园慧全力拼搏,为国家争得荣誉……太多太多的青年在爱国精神的影响下投身崇高事业,为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复兴默默奉献全部,他们值得赞扬。

然而,在当下国家发展的重要时刻,仍有不少缺少国魂,堕落为佛系青年的人,无所事事,碌碌无为。他们也应振作起来,担起重任,做国家脊梁!

立心天地间,担当复兴任。做国之脊梁,共奔跑追梦!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风生,诗情洋溢的佳作。

本文首段从材料出发,切入主题,提出中心论点“立心天地间,担当复兴任”,观点鲜明。接着用树立信仰、体现气节、建立事业三个分论点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每一分论点提出后即用名言佐证,并结合事例进行深层说理,事例选取恰当,采用铺排形式,使文章在体现哲理之余不乏诗情。倒数第二段又进行反面说理,使文章论证正反结合,更具说服力。末尾又重申论点,妙语点题,总结全文。

(责任编辑 / 胡  璐)

猜你喜欢

国运脊梁名句
党是民族的脊梁
封底:·英诗名句·花儿
追忆铁面法官:君子如兰耀赣鄱纵使无人亦自芳
展宏图来国运兴
《中庸》名句节选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观狮身鱼尾像
浅析文化自信的意义
中华名句
高考英语名句展播及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