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阅读教学的“三个度”

2019-09-10万勇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7期
关键词:王冕刘备细节

万勇

阅读教学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也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还需要关注作业练习的设计以及相应的评价反馈等,并且这些设计要以课标、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认知等诸多层面为基础而开展。因此,阅读教学是知识积累以及提升学科素养的关键载体,不同的文本阅读在内容、目的以及方法等层面都会存在显著不同,阅读教学的设计也应当呈现出多向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多向度的阅读教学设计,也应当有所聚焦,这样才能更突出教学实效。基于“学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的引领,在阅读教学中应从教学目标、语用训练以及阅读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聚焦,以保证学生阅读的实效。

一、聚焦阅读目标,让学生的文本阅读有“准度”

阅读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就是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这也是确保课堂能够收获显著实效的关键。作为教师,应当明确“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通过对阅读教学目标的聚焦,能够确保阅读教学的“准度”。

以《盘古开天地》为例,我着重谈谈三次试教中自己对教学目标的聚焦以及修订。

第一堂试教课的教学目标:

(1)掌握10个生字的读法,会写“创造”二字。

(2)能饱含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描绘的盘古的献身精神。

(3)能够基于文本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了解神话故事的神奇所在。

第二堂试教课的教学目标:

(1)会读“混沌”“猛劈”以及“缓缓”等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3)能够以课文中的重点句式为范例进行仿说。

(4)能够基于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表达,对这一故事进行复述。

第三堂试教课的教学目标:

(1)会读“缓缓”“滋润”以及“混沌”等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够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并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3)能够准确标出课文中的对偶句以及排比句,以此为范例并结合个人的合理想象进行仿说以及仿写。

三次教学目标的设计存在着共同之处:都有关于生字的学习以及课文朗读,还有针对文本关键点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对于上述三个教学目标而言,都是以课标为基础,基于共性目标而设置,有助于促进知识、方法以及情感态度这三个维度的发展。但是经过仔细比较可以发现其中仍然存在部分差异:第一堂试教中的第三个教学目标是了解神话故事的神奇,很显然,这一教学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但是这一方式相对空洞,并未涉及具体的方法。与此同时,在方向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第二堂课的试教目标中,基本不存在和内容相关的分析部分,虽然也安排学生认知并理解词语、朗读课文以及品味语言等,但是实际设计相对模糊。如,针对语言的品味没有指明应当聚焦在文本中的哪些段落或者哪些句子,同时目标设置过多,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而言,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在第三堂课的试教目标中,和之前两次设计相比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特别是第三个目标,能够将学生的目光聚焦于句式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侧重性。而且前两个目标的设计都是为接下来感知句式所做出的良好铺垫,前面是为了感知朗读句子,后面是为了结合想象仿写句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层层深入。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只有第三点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标,但是通过对这一训练点的适度拓展,反而可以收获更显著的教学实效。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并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为了体现课程内容,也就是学生应当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以及技能。所以,教师需要对零散的空洞的教学目标进行聚焦,更要突出教学的本体性,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具有针对性以及实效性。

二、放大文本细节,让学生的文本阅读有“深度”

在阅读教学中,基于整体感知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文本大意,了解创作思路;基于细节之处,有助于学生洞察潜藏在文字背后的丰富情韵,所以语用训练必须立足于文本表达的细节,这样才能够有效点燃语言的爆发点,才有助于促进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如,《三顾茅庐》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并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改编,故事中所体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刘备对人才的渴求和尊重。课文的侧重点聚焦于刘备的第三次拜訪:他站在草堂前,直至诸葛亮醒来。在这一段中充满了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很多教师却忽略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当诸葛亮醒来之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这句话中的“快步”仿佛与之前所描绘的耐心等待存在矛盾,实际上正是这一细节突显了刘备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于是我紧扣这一关键点展开教学。首先是基于语境进行揣摩:这一“快步”究竟应该是怎样的状态?教师让学生自主表演,再结合文本内容设置冲突:此时快步的状态和之前所表现出来的耐心是否存在矛盾之处?从中你可以发现什么?经过对比学生发现,二者之间并不矛盾,虽然之前经历了耐心的等待,但并不代表刘备心里不着急,而且刘备与诸葛亮是初次见面,必须要体现自己的诚意,那就更要尊重诸葛亮。当诸葛亮醒来之际,刘备自然急切渴望与其会面,所以才会出现“快步”走的状态,这一词语的运用反而能够体现出刘备对诸葛亮这一人才的尊重。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我选择以角色演绎的方式引导学生聚焦文章细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意蕴,并结合文本前后进行统整联系,使学生可以更直观、更真实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匠心独运。

三、引导随文练笔,让学生的文本阅读有“厚度”

阅读教学的关键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没有教师的教,学生也能够展开自主阅读,他们不但要读懂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还要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更要基于不解之处提出质疑。所以,教师聚焦阅读能力的培养,才能使阅读教学具有“厚度”。

如,《少年王冕》一文体现了王冕对母亲的关心以及孝顺母亲的良好品质,为了使阅读者能够真正体会到这些美好的品质,作者紧扣细节展开描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化对此方面的认知和感悟,我以细微处引导学生展开随文练笔。如,在阅读到“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时,通过反复品读,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很多学生从中发现:他在外遇到好吃的食物时,首先想到的也是母亲。鉴于此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想象:古时候能够吃得起腌鱼腊肉的家庭实属不多,作为一个孩子,他是不是同样想吃这些少有的美食的东西?但是为什么他自己舍不得吃,反而将它们仔细地包好,带回去给母亲吃?面对美食的诱惑,王冕的内心又会想些什么?如果是你,你又会怎样做呢?这些疑问,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使学生走入王冕的内心世界,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落实有效的语用训练。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选择文本中的一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展开随文练笔。这种教学方式仅仅依靠一句话或者一个细节,就能直击王冕的内心世界,能够使学生进行换位思考,通过和自己对比,真正体会王冕精神品质的可贵之处。

在教学实践中,最终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教课文,而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通过这三大聚焦点的运用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民主路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王冕刘备细节
王冕画荷花
录元·王冕《墨梅》(草书)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相面
细节取胜
徐庶以马试刘备
刘备的江山不是哭出来的
时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