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数量分析为依托的史料实证培养和一轮复习指导

2019-09-10吴婉玲谢自芳

中学历史教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西欧数据模型史料

吴婉玲 谢自芳

一、文章缘起

在刚结束的高考历史全国1卷中,有三道选择题和一道材料题涉及数量分析和描述,分值共37分,可见数量分析在历史研究和教学中的分量,也体现了高考1卷对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重视。本文浅析数量分析在今年高考1卷中的具体考查方向,探讨一轮复习中如何依托数量分析来培养史料实证素养,提分高考。

二、數量分析的含义和今年高考1卷运用

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成功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1] “无论是在史料的考证和处理方面,量化方法的确有用。”[2]量化分析(数量分析)即计量史学,就是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利用电脑系统的搜集、整理和存储资料,对数据资料进行数量分析,制定各种数据模型,开展对历史现象与过程的模拟研究,让史学趋于精确。由此可知,数量分析是历史学研究的有效方法,也是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素养的具体体现之一,成为高考出题常用的方法。

今年全国1卷数量分析运用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史,考查时期涉及中国古代、近代、当代,世界当代史。如24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史中西周制度变革规范了王位继承方式,29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新文化运动的两个阶段,31题考查新中国的文化现象反映经济发展;41题第一问考查新中国经济史和世界现代经济史,41题第二问考查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史。且今年全国1卷数量分析对学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出题角度有以下几个。

(一)透过数量变化的现象,反映变化的实质,如24题、29题。准确的数量变化判断和相关知识的合理结合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分析:通过考订的数据对比,商代平均每代有接近两个王,而西周每代几乎只有一个王,结合所学知识商代王位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而到西周制度变革,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同代王的变少是因为兄终弟及为主转变为以父死子继为主,是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分析:通过数量的前后对比,由大体相当到“民主”的下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青年》传播的思想发生转变,而《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进而判断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二)比较数量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如31题、41题。以数量分析为工具,实质仍是考查基础的时代背景。

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分析:通过量的对比可知,俄文书刊借阅量在1953、1954年大幅增加,这受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外交上奉行“一边倒”,且我国1953年开始进行一五计划建设,开展工业化建设需要向苏联学习。

41.(2)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

分析:本题的数量提供直观的知识背景,需要学生分析数据结论后的时代条件。抓住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钢铁业发展原因”,可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原因来思考,结合“改革开放”后的时代条件,从钢铁业发展所需政策、市场、技术、原料、资本、劳动力等条件的具备,来分析发展原因。

(三)依据数量判断变化趋势并用文字描述,如41题。要求学生细心地进行数据分析,并运用数据表达方式来解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5分)

分析:本题学生失分,主要原因在于不能耐心细心地分析出前后数据的哪怕细小的变化,如不少学生没有看出日本和苏联后期发展速度放缓,且还未能掌握数据分析的专业表述,不能选择正确的数据模型来表现原始数据。此题如果将数据表格转化为曲线图,那么趋势一目了然。

总之,全国1卷重视数量分析在考题中的运用,不仅涉及经济史,也涉及政治、文化史,不仅涉及近现代史,还涉及古代史,不仅涉及中国史,还涉及世界史。选择数据史料出题提高了高考卷的科学性和确定性,也体现了高考卷对学生实用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的教学导向,符合大数据时代发展的潮流,也符合历史教育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方向。

三、一轮复习教学指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高考1卷对史料实证的重视。其对数量史料的广泛运用,对学生数量分析的能力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第一、要能判断数量呈现的变化趋势;第二、要能准确描述数量变化趋势;第三、通过数量分析进行史学定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数据所反映的时代变化。第四、学生需要具备初步的建模能力,能根据已有数据建立适当的数据模型来体现数量变化。

如何在一轮复习中培养学生的以上能力,涵养史料实证素养?可以在一轮复习中,对某些历时代的问题建立数据模型,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和形成知识的融会贯通。具体设置以下几个例子与同行探讨。

例1:根据西欧4个阶段GDP增长率的统计,分析西欧1870-1998年的经济增长。数据来源:《世界千年经济史》

问1:增长率、增长量和经济总量是如何相互换算的?

问2:四个阶段中增长率从高到低的排序是?相比之前各阶段的增长状况如何?

问3:1870-1913年西欧GDP增长率超过2%,相对较高的原因是什么?

问4:1913-1950年西欧GDP增长率低,原因是什么?

问5:1950-1973年西欧GDP增长最快的原因是什么?

问6:1973-1998年西欧GDP增长放缓原因是什么?其持续增长有何推动因素?

分析:通过追问,梳理第二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世界市场、一战、经济危机、二战、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马歇尔计划、欧共体、经济滞涨、混合经济、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新经济等世界政治经济史概念,能锻炼学生根据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例2:历史是业已逝去的。“量化方法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有用性,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3]有些数据统计或数据模型只是估计。在教学中可以设置质疑环节,让学生去发现与认知不同的地方,以查缺补漏。

问:以下为美国、西欧、中国、印度18世纪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的曲线图,请学生根据所学判断ABCD分别对应哪个,并提出你的疑惑。

分析:根据起点、终点、走势判断,ABCD分别接近于西欧、美、中、印。抛开数据的真伪,学生能得到这些总体认识:中、印在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负增长、低增长趋势;近代以来由于不同的环境,各国经济发展交织,变化多端是常态……细究数据真伪,学生也能得出许多平常忽略的认识,如1820年中国的产值竟然如此高,美国也有一百多年弱的时候啊,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相当明显呀,二战后西欧与美国的关系耐人寻味呀,二战后西欧的数据是否有误……学生的认识可以丰富原有知识,补足教材涉猎的不足,也可以通过质疑进行讨论,升华认识。

例3:培养根据数据判断用常用的数据模型来表达的能力,以及用文字表达数据模型的能力。

问:2019年全国1卷41题第一问,该选择哪种数据模型能更好地显示各国发展状况,并表达出来呢?

分析:以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数据为例,如果用柱状图能方便的进行同一年份各国产量的比较,也可以大致知道各国的变化趋势;如果用折线图的话能很直观地看出各国变化趋势。相比较而言,在解决本题上柱状图稍显繁琐,应该选择折线图这一数据模型。

总之,高考1卷对数量分析的广泛运用,体现了新高考改革的方向,也體现了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的要求。这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史料实证素养和对具体数据分析的能力,也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精确的要求。

【注释】

[1]保尔·拉法格:《摩尔和将军——回忆马克思和恩格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95页。

[2][3]李伯重:《史料与量化:量化方法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讨论之一》,《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猜你喜欢

西欧数据模型史料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基于区块链的微网绿电交易数据模型研究
关于PowerDesigner软件工程技术的研究
基督教教育在西欧的萌芽与鼎盛发展
西欧国家体育赛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经验及借鉴
ORM工具
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分封制的比较
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分封制的比较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