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转变干部作风新成效确保高质量脱贫
2019-09-10李德明
李德明
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冲刺年、决胜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必须采取非常之举,牢牢扭住干部作风这个“牛鼻子”,着力将转变干部作风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坚持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武装干部头脑,在提升政治站位上体现作风建设新成效。通榆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两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多年来,贫困的帽子压得沉,贫困的根子扎得深,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摆脱贫困的意愿尤为强烈。但由于近年来全县脱贫攻坚的任务重、困难多、责任大,导致一些基层干部出现了畏难、厌战等情绪。有的干部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开展工作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毫无担当可言;落实工作蜻蜓点水、虚张声势,常常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研究工作不深、不细、不实、不透。究其根本是因为干部作风出现了问题,理想信念“总开关”拧得不紧不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按照“四个对照”的要求来一次政治思想“大体检”,照一照“B超”、做一做“核磁”,找准症结,猛药去疴,必要时要坚决动动“手术”,从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通榆县“摘穷帽”“拔穷根”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思想保证。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导向,在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上体现作风建设新成效。从总体上看通榆县干部队伍是好的,绝大多数干部都能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但在个别干部的身上,确实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脱贫攻坚中,有的干部在看,甚至一些干部在“捣蛋”,遇到難题躲、怕、推,见到好处蜂拥上,严重影响了全县脱贫攻坚的进展和成效。毛泽东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消除负面影响和不利因素,通榆县委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绩,果断实施了干部选拔淘汰机制,先后对2名科局级干部进行免职,对3名拟提拔干部作出暂缓提拔,真正对慵懒散漫、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拉下脸、动真格。同时,把那些对人民群众有真情实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干事的干部提上来、用起来,让他们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大显身手、一展抱负,实现了攻坚克难与发现干部、历练干部、选拔干部有机结合,为出色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一支一流的干部队伍。
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在密切干群关系上体现作风建设新成效。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脱贫攻坚这场倾国之战、勠力之战中,党员干部不冲锋、不陷阵,难以凝万众之心、聚全民之力,脱贫攻坚也难以取得全胜之功。为了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榆县委实行了县级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县委分别与16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签订了脱贫攻坚包保责任状,每人包保一个乡镇,做到分兵把口、全面包保、合力攻坚。通过强化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县、乡、村三级干部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全部投放在脱贫攻坚一线上,对标对表,响鼓重槌,尽锐出战,决战决胜。为了准确掌握并彻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在个别贫困户身上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通榆县委、县政府创新开展了“县委书记、县长吃百家饭和包保干部吃万家饭”主题实践活动,全县12777名党员干部带着诚心、带着诚意走进了千家万户,与贫困群众一起吃农家饭、唠知心嗑,在零距离接触中察民情、办实事、解民忧,从而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有效地提升了广大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
建立严格的干部考评体系,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上体现作风建设新成效。年初以来,全县进一步规范完善了脱贫攻坚包保干部、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制定了脱贫攻坚工作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包保干部特别是县级领导干部,每天都要亲自撰写扶贫工作日志,在全县脱贫攻坚微信群中晒工作、晒亮点、晒经验、晒差距,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检验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县委组织部健全完善了副科、正科以及向上推荐副处级后备干部的荐选机制,出台了《中共通榆县委关于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实施办法》,把干部选拔任用的优先权聚焦到脱贫攻坚一线,真正做到选贤用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县委宣传部、组织部紧盯工作一线,注重发现典型、树立典型、推介典型、褒奖典型,选树了姚喜全等多名“最美扶贫干部”,在这些“忘我忘家”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下,全县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为了更好地破解脱贫攻坚领域的难题,为肯担当的干部担当,县委探索实施了干部容错免责机制,让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放下包袱,放开手脚,为他们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当好“主心骨”。
坚决查处扶贫领域的腐败案件,在正党风严党纪上体现作风建设新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领域的“苍蝇式”腐败,虽然可能是单个案件金额不大,但危害不可小视。“蚁穴虽小溃大堤,蝗虫多了吞沃野。”如果任由贪腐行为滋生蔓延,积少成多,不仅会使脱贫成效大打折扣,而且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一直以来,通榆县委、县政府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发现一起严查一起,绝不姑息迁就。特别是当前扶贫工作到了攻坚阶段,全县农村到处是工地,到处是项目,县委、县政府提前做好了风险评估、预测和防范,整合县纪委、监委、组织、政法、审计等多方力量,切实加强对扶贫领域资金项目和干部的监管,对那些无视群众疾苦,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对吃、拿、卡、要、贪、占等行为严惩重处,有效做到惩戒一批、警示一批、震慑一批,既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确保了扶贫资金使用安全,又促进了干部队伍的风清气正。
脱贫攻坚,作风当先。持续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做到心中常想、手中常抓、方法常新、效果常有。只要每名党员干部都将自身作风建设放在心头、印入脑中、抓在手上,以扎实过硬的作风汇聚全县力量,以奋斗的姿态、勇士的担当,一鼓作气向着胜利的终点冲刺,必将如期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彻底“摘帽”的目标。(作者系中共通榆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