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枪杆子与笔杆子的较量

2019-09-10曾勋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士子可读性报刊

曾勋

回 溯清朝历史时,往往感叹如《儒林外史》的腐败生态,同时又赞叹王夫之的哲学思想、黄宗羲的社会政治思想、顾炎武的“众治”的主张、颜李学派的“实学、实习、实用”之学。特别是到了清朝末年,留学生归国,人们的聚焦点从“洋务”的物器变革,转向了对西方文明先进的根本动力的思考。当时的中国活力四射,似乎有点先秦的文化气氛。阴阳怪气的太监与穿着西服的留洋士子,共同生活在一个皇朝的版图上,滑稽与先进,并存碰撞着、激荡着。

大时代拐点,最易沉积正义与邪恶,荣光与耻辱。这一时期,西学势不可挡地涌进“天朝缸”,文人士子开出了更多的药方来治疗几千年的沉疴。那么,这种思想的交锋必然要落实在具体的媒介上,并通过传播影响更多人。因此晚清最后十年的报刊史,很大程度上囊括了思想史与言论史。

历史的写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王尔敏先生严谨而逻辑性较强的著述,另一种是《明朝那些事儿》的娱乐化演绎。前者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后者注重文本的可读性,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把两种写法的优点兼收并蓄,既通过详实的史料勾勒出了晚清大变动的历史背景,又顾及了文本的可读性,读起来让人无法释手。

从《国风日报》冒天下之大不韪报道武昌起义从而打开“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扇天窗”到垂死挣扎的清廷“官报”在黎明前倒行逆施地批判自由民主,从改良派与改革派的论争到“一份争取新闻自由的联合宣言”,目不暇接的笔杆子与枪杆子的战斗把人带回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合上书,眼前闪过严复、梁启超、章太炎、彭翼仲、于右任这些思想泰斗與报界大亨的身影,耳边则响着一个童音,从晚清凋敝的街道风尘仆仆地传来——“号外、号外……” 每一次“号外”,都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每一次“号外”,都具有改变亿万民众命运的能力。

从报刊媒体的视角入手,了解晚清激荡的岁月,这无疑是一次耳目一新的思想之旅。

猜你喜欢

士子可读性报刊
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通俗易懂”吗?
赶考步履不停
可读性
“良知”的颜色
2017年“少儿报刊阅读季”启动
五代时期士子入宋对宋初公文文风的影响
公益广告招贴的可读性设计分析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我国电子档案长期可读性的障碍分析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