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该怎么教
2019-09-10姜丽敏
姜丽敏
【摘要】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人文内涵,能够丰富课堂传统文化元素,是培养学生民族素养至关重要的途径,也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大力倡导的方向。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反复朗读,感受文言之美;找准切入点,突破教学难点;资料补充,升华主题;关注言语形式,适时表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探索,奏响课堂上文言教学的“最炫民族风”。
【关键词】文言文;民族素养;教学探索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一朵绚烂的奇葩。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经过精挑细选,更是前人思想、智慧的结晶,其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及蕴含的人文精神毋庸置疑。
习近平在2014年教师节走访北师大时曾一针见血地提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语文部编教材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课本大大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整个小学语文教材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语文部编教材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元素,这是一个风向标,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即将刮起传承和振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中国风”。语文课堂中如何开展古诗词、文言文教学已成为重点工作。
这个学期的公开课中,笔者选择六年级《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作为授课内容。这是一篇传统课文,读懂文章,背诵文章,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是本课的目标。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还能引导学生感受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真挚情谊呢?笔者采取了如下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开始,出示伯牙抚琴、子期倾听的插图,教师讲解传说故事,引出这个感人的故事,把学生引入文言文特有的故事情境之中,以此激发他们学习本文的兴趣,也巧妙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文体特点。
二、反复朗读,感受文言之美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思考子自知。”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与现代文字的距离感和文字的凝练概括以及语言自身特色,造成了现代人阅读文言文及理解上的困难。但是,语言学习读为上。读通顺、读流畅、读出节奏,在反复诵读中,学生就会逐渐体会文字的内涵,了解文本的含义。教学中笔者发现,读是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学习手段。学生对文本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情感的感悟就越明了。
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古诗,背诵古诗80首,对于古诗的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已经形成一定基础。文言文与古诗的学习一脉相承,具有共同之处。所以,笔者大胆舍弃了示范读、领着读、逐字逐句带领学生理解的步骤,转化为类似游戏的“闯关”环节,设计了多个层次的“读”。每一次“读”的目的均不相同,各有侧重。这样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六年级学生乐于竞争、敢于表现的年龄特点。学生有了挑战的意愿,读得更有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就这样,以往文言文教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的“读”的问题迎刃而解,课堂节奏也更为明快,同时为下一步的理解留出充足的时间。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多次接触文本,对文本逐渐熟悉,对其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也渐渐有所感悟。多次诵读之后,笔者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达到“不待师讲而自明”的效果,做到了读中促理解、自读自悟的目的。
三、找准切入点,突破教学难点
如何体会知音深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结合学生认知情况和文本自身的特点,笔者设计了以文本质疑,设置认知冲突,抓住琴声悟“志”这一突破点。通过讲解达官贵人听不懂伯牙琴声中蕴含的志向,而只有樵夫钟子期能听懂伯牙蕴含于琴声中的胸中理想、高山流水般的志向,使学生明白能听懂对方的心声,真正理解对方心意,与对方心意相通之人才是真正的知音。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提示与引导比之前环节都要多,且这样很必要。通过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学生突破思维的“瓶颈”,认知得以升华,于豁然开朗之中顿悟知音真谛。
四、资料补充,升华主题
反复诵读文本,说出每句话的意思后,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子期死,伯牙要断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呢?小学生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们对此理解的困惑。这一点也正是教学的难点,决定了教学的成功与否。
为了加深学生理解,笔者采取了资料补充法进行教学。首先,补充伯牙作为全国出名的音乐家,在宫廷中演奏时,无人能听懂其琴音中情感的资料,引领学生感悟伯牙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之情。其次,通过文本感悟“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伯牙终觅知音的欣喜若狂。最后,出示伯牙得知子期死后,在子期墓前写的短歌进行配乐朗诵,营造动人心弦的课堂氛围。此时此刻,学生仿佛看到了、感受到了伯牙对于知音之死的悲痛欲绝,对于伯牙断琴绝弦行为的疑问自然就解决了。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补充了大量资料,对于引导学生感悟人物情感、走进人物心理、感悟知音深情、升华文本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关注言语形式,适时表达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曾说:“从汉语的特点来说,文言是好的白话的母亲。”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发现言语形式,关注言语形式,把握其奥妙,学习其艺术,是文言教学的重要任务。文言文作为汉语言文化长河中一枝美丽的奇葩,其独特的言语形式是学习初浅表达的最好范例。
这篇文言文中有一个经典句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仿句环节: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伯牙心中还想到了什么,子期能听出来什么呢?经过思考,学生运用文中句式写出了明月、杨柳、芳草、炊烟等句子。这一环节不但让学生练习并掌握了文中的重点句型,更进一步理解了知音的含义。所谓知音,就是世上那个最懂你、知你的人。这一环节呼应正式授课前课堂热身环节的词语积累,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体现课堂的起承转合。学生初步运用课文中的句式,进行了新知识的有效迁移,进行了简单的言语运用,尝试了初浅的文言表达,一举多得。
作为语文课本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言文教学在课本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钻研文言文教学的方法,挖掘文言文教学的人文内涵,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大胆尝试,使文言文教学有深度、有厚度,更有民族文化的温度,唱响语文课堂上的“最炫民族风” !
【参考文献】
李佳慧.小学文言文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崔云飞,刘扬帆.小学文言文学习兴趣培养的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