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打帘子”者没有舞台
2019-09-10李长安
李长安
近日,為了慎重迎接省上督查组到来,某机关“接待清单”里如是写道:“小李负责给赵处长开车门、拎包;小张负责给高主任端茶杯、按电梯……”这一看似正常的系列“规定动作”,却让人突然想到一个词——“打帘子”。
清末年间,军机处有6位大臣,个个都是手握实权的大官。排名第一的被称为领班军机大臣,排名末位的是“打帘子军机”。每天上朝时,“打帘子军机”就跟在其他军机大臣的后面,每当众人快到军机处时,“打帘子军机”便加速上前,恭敬地撩起门帘子,待其他大臣进门后,自己才最后进去。“打帘子军机”是清朝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百余年后的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拳出击,引领全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打帘子”现象依然存在。比如,开会或迎检时,个别地方,一些单位就会情不自已地安排专人“恰到好处”却又不失时机地伸手为领导撩门帘、推门。
为领导撩下门帘、推下门,举手之劳,本身没毛病,亦不必说三道四。可,问题不在动作上,而在指导这一行动的思想上。一些人为什么热衷于为领导“打帘子”?还不是想“唯上”“媚上”,还不是为了领导“满意”。这些党员干部深谙“陪同就是培训,提包就是提高,开门就是开窍”之道。如此,个别为书记、局长鞍前马后的“提包”年轻干部,入机关两三年便成了办公室主任。对此,群众调侃道:今天“撩个门帘子”,明天“开个车门子”,后天“戴顶官帽子”。正是因为撩出了实惠,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官僚主义,“打帘子”却依然能吃香喝辣,成为官僚主义遗风。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折射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上下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坚决斗争,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坚定意志和行动自觉。如何铲除“打帘子”现象的土壤?
领导要徙木立信、以上率下。干部“打帘子”,无非就是想和领导“混个脸熟”,为有事相求做个铺垫,以期曲径通幽。作为领导,就应该车门自己开,茶杯自己端,门帘自己撩,断了投机取巧者的求官之道,不给“唯上”者机会和舞台。
干部要以实干成就美好未来。干部想得到领导的赏识是好事情,但方式方法要得当,有为才有位。与其挖空心思去“打帘子”,不如甩开膀子去干实事。《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落实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
当全党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实干浪潮,“打帘子”者就裸露在了沙滩上,再也混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