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主型家庭教育对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2019-09-10张向玲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8期
关键词:社会性教养家庭

张向玲

摘要:《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指明:“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運。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0~3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本文通过家庭教育方式中民主型家庭教育对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阐述了家庭教育方式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各种社会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教育方式幼儿行为

一、引言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特别对于幼儿来说,0~3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0~3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教育方式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让人不太满意。因此,本文通过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对于防止幼儿行为问题,形成幼儿健康人格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民主型家庭教育的界定

著名青少年问题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编审日前提出,当代青少年的父母应从淡化“家长”称谓入手树立民主、平等的现代父母观

孙云晓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多项全国性少年儿童调查发现,当代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分为6种类型:溺爱型、否定型、民主型、过分保护型、放任型和干涉型,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是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我接纳程度较高,相应地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都比较强,容易形成敢想敢说敢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否定型教养方式则相反,父母经常责备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训斥多于鼓励。

三、民主型家庭教育的特点

在这类家庭里,家长通常对孩子怀有较高但又合理的“期望”,同时也通常给予孩子慷慨的“帮助”,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身作则,由此家长本人还可能成为孩子仿效或学习的“样板”。然而家庭实施的种种“规则”或“规矩”倒并非完全由家长单方面,而由家长和孩子两方面一起商量制定,故孩子不但知晓“应该”做什么,而且更明白“为何”须这么做。一般来说,在这种充满了民主气氛的家庭中,孩子更可能学习奋发、努力、主动,心理素质也较好,而且也较能应付种种挑战和压力。专家们一致认为,正是孩子在这种民主型家庭中充分享受到的平等,使得他们获得更多的健康成长的机会。

四、民主型家庭教育与幼儿社会行为的关系

家长应充分尊重子女,信赖子女,使其感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并承担一定的责任,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有利于其身心发展。民主型家庭,其人际关系是亲切和谐的,家庭是温暖和睦的。亲切的态度使孩子看一下父母的眼神就能感受到父母的温暖,感情上产生亲昵感、温暖感、亲切感、安全感。有民主的家庭,他的教育方法是温暖、理解、民主式的,教育出来的孩子不是畏惧父母,而是亲近父母,与父母敬而亲之。对父母敢于说真话,敢于吐真情。父母的话,他们听得进,父母的话容易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感情。

五、民主型家庭教育对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关颖等人进行的“幼儿家长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表明:父母采取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放任型教养方式虽然给孩子较多的自由,对孩子的压抑较少,有利于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但孩子接受父母影响教育较少,对孩子是不负责任的。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最初阶段,采用这一教养方式,会导致子女社会性发展的不成熟,父母采用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往往是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对孩子过多干预,过分保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自我意识的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水平和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的程度,是影响其选择家庭教育方式的最主要因素。

六、民主型家庭教育与其它型家庭教育的比较

关颖等人进行的“幼儿家长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表明:父母采取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放任型教养方式虽然给孩子较多的自由,对孩子的压抑较少,有利于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但孩子接受父母影响教育较少,对孩子是不负责任的。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最初阶段,采用这一教养方式,会导致子女社会性发展的不成熟,具体表现为儿童的情绪、情感、社会认知、对道德规则的遵守、同伴关系、自我意识等方面父母采用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往往是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对孩子过多干预,过分保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自我意识的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水平和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的程度,是影响其选择家庭教育方式的最主要因素。

七、总结

(一)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家庭教育观

家长不能把幼儿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幼儿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和理想,去补偿自己生活中的缺憾。幼儿是独立的、有意识的、有思想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

(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相关研究证明,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与父母素质及文化水平的高低相关。当今的幼儿求知欲强,兴趣广泛,这些都要求父母通过各种方式,结合家庭教育实践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家庭教育从知识上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改进教育方法、妥善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例如:当幼儿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家长不能不懂装懂,乱说一气,更不能压制幼儿提问的积极性。

(四)美化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父母要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环境的氛围,每时每刻都会给幼儿的情感、气质、行为、道德、个性等多方面产生影响。

(五)教育幼儿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1、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幼儿都有上进心,当他们由于合作而得到家长的肯定、赞扬时,在情绪上产生快感,心理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鼓励。

2、非语言信息的影响

孩子起初都是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由于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形象性,所以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

总之,不同类型家庭的不同教育方式对儿童的个性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关键的影响。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干骨、顶梁柱,是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导者,孩子成长的责任人。因此有责任去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掌握科学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融洽气氛,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宝玉、王小波:《家庭教育环境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调查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黄人颂、季诚钧:《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张雨清.教师用儿童量表的结果与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出版社1994年版。

猜你喜欢

社会性教养家庭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死亡
the Walking Dead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跟踪导练(三)
家庭“煮”夫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恋练有词
一只有教养的狼
所谓教养,不过是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