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正操家风 人民是最大的靠山

2019-09-10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穷孩子卫队张学良

2009年,吕正操去世后,有媒体称“他带走了一个时代”——57位开国上将自此全部离开了我们。吕正操跟随过张学良,是八路军抗日名将,当过新中国铁道部长……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所有的大事件之后,他对子女念叨得最多的是:“人民永远是靠山!”2005年1月14日,在百岁寿辰当日,他感言:“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多做事。”

吕正操,原名吕正超,字必之,1905年1月4日出生在奉天省海城县(今辽宁省海城市)唐王山后村,当时正值日俄战争,母亲生他时为免遭不测,把他藏到柴草垛里。战后,日本人占领南满铁路,中国人必须绕道行走。吕正操家的菜地就在铁路边,他的祖父、大伯过铁路时,都被日本人砍伤过。

吕正操五六岁时就恨日本人,他回忆:“山后村当时有一百多户人家,东街富,西街穷,我们家住在西街。我是西街穷孩子的头儿。我们做游戏打仗,骑着秫秸当马,谁输了谁就装日本人。玩着玩着就真打起来了,有钱人家的孩子欺负穷孩子,我就领着穷孩子和他们拼命打。”

1913年,吕正操上村里的小学,老师为他取学名为吕正言,他觉得不称意,在心里琢磨:上学读书,为的是求知识,长大要当兵,操练好了才能打日本。于是,他打定主意,自己改名为“正操”。有一次,老师过铁路人行横道时,被日本人用战刀砍得头破血流。吕正操目睹此景,挥拳怒目:“长大了当兵打日本!”还有一次,一个乡亲过桥时被日本人用刺刀刺死,推到了河里。吕正操“眼看父老乡亲被日本人凌辱、屠杀,恨透了日本人”,发誓一定要报仇雪恨。

吕正操上小学时,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提倡剪发。同学们都不敢剪,吕正操第一个站出来,把小辫子剪了。放学回到家,奶奶一看,就骂了起来。吕正操却提着剪下来的辫子,得意地说:“剪下来有啥不好,上边长满了虱子!”原来,吕正操为了剪辫子,成心不梳不洗,让它生虱子。

有一次,學校某富家子弟欺负穷学生,吕正操看不惯,挥拳出手。老师偏袒富家子弟,要罚吕正操打手板。吕正操气急,举板凳自卫,老师惧退。后来老师罚他背三篇古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祭鳄鱼文》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要求他第二天完成。结果,吕正操当场默读了两遍后,自信地说:“我现在就背!”说完,背诵了三篇课文,竟一字不差。老师又惊又喜,叹道:“是儿必成大才。”据吕正操晚年回忆:

爷爷和父亲都没念过书,所以对我念书很重视,每天放学后,爷爷都要我背书,他不识字却严厉,我不敢糊弄他,只要一打“奔”儿,他就用烟袋锅子敲我的脑袋。我念书还没入门,怎么也背不好,常挨打。这次却非常流畅地背下来了。从此我在学习上一下就开了窍。以后老师对我特别好。

1918年春,吕正操因贫辍学后,来到海城北关的裕德号缫丝厂当学徒。一次上工的路上,一个日本孩子挡住了他的去路,不让他走,还踢了他一脚。吕正操愤怒地暴揍了对方一顿。不久,日本人将缫丝厂告到县政府,丝厂经理和县长都吓坏了,吕正操却站出来说:“是他先打我,我的腿还被踢红了一块呢。”丝厂经理和县长跟日本人好说歹说,这件事总算过去了。

1922年,一位在张学良部下当军医的远亲向吕正操介绍,张学良的卫队是新式军队,重用识字的青年人。吕正操从小就想当兵,以为扛上枪就能打日本,说服家人后,就入伍了,成为张学良卫队旅1团3营9连的一名士兵。不久,卫队旅部在部队招考文书上士,吕正操考取后,到旅部副官处上任。其间,张学良看到他的字写得不错,就推荐他去考东北讲武堂。

吕正操晚年回忆张学良时,仍然热情满满:“我和张学良是同乡,他也是辽宁海城人,对我特别关照。他是讲武堂第一期毕业的,当时任讲武堂监督,因此我们不仅是同乡,他还是我的长官和老师。”

吕正操1925年从东北讲武堂毕业后任张学良的副官、秘书,此后直到1936年“西安事变”,他一直在张学良身边工作或在他部下任职,深受张学良的爱国思想影响。

(责编/陈小婷 责校/闻立 来源/《吕正操回忆录》,吕正操口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版)

猜你喜欢

穷孩子卫队张学良
1934年,张学良枪毙张学狼
张学良:对汪精卫由佩服到厌恶
最呆萌“检阅”
读《含泪推荐的好文:<我叫山果>》
贱贱地红
瘾君子张学良
黑老大助张学良戒毒
幸福就像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