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2019-09-10张卫婷冀莎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核心素养能力

张卫婷 冀莎莎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此外,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加快,教育部对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阅读;能力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以及时代都发生着变化,所以这就要求学校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在新课改之后,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良好的核心素养能够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材精选的文章与古今外名著阅读要紧密结合,要在阅读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阅读方式上要进行多角度的阅读。此外语文教师还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学习,通过改变教学策略,拓展语文知识点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语文”“大阅读”理念增加了语文教学的活力,但是课内阅读内容较少,所以阅读教学就必须向课外进行延伸,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教师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但是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初中阅读教学效率非常低,虽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取得的成就却非常少。比如,老师普遍重视课内阅读内容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内容的拓展,至于学生审美情趣、理性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没有重视,这就导致学生与阅读内容之间失去了联系,不利于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

二、新课改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习以及语文阅读都是需要长期积累的,需要不断去坚持,只有进行日积月累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语文课程目标提倡学生扩展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所以老师给学生安排了具体的阅读任务,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课外阅读量上要达到200万字。就目前初中阶段的阅读课文一共只有三四百篇,加起来也不过是几十万字,所以这就需要老师给学生安排课外阅读任务,必要时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文章的阅读。

在新课改中,教育部对语文阅读的要求更为具体也更为全面,要求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不断提高阅读量的同时还要对阅读的教材进行科学选择,从而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改下,语文阅读还要求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实践创新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激烈的人才竞争的需要。

三、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一)培养阅读习惯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承上启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学习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新课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去感知,在阅读中去感悟,在阅读中去熏陶”。可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所以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中鼓励学生对好的篇章、语段进行阅读,从语文教师角度讲,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阅读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阅读,学生受到周围环境的熏陶,可以让自己更好地融入到阅读教材中,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恰当的点拨,组织学生互相谈感受和心得,师生共同对名著、名句的赏析,在课堂上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要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改中,老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表达习惯,所以老师要把话语权归还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从敢说到想说,从多说到善说,这样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同时,老师巧妙地结合课文的阅读及听说训练的安排,把语言表达的技巧传授给学生,鼓励学生在写作文时大胆尝试。

(三)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兴趣是学生的第二个老师,良好的阅读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实现在阅读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自身的核心素养。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吸取文章的精髓,反复品读妙语、绝句,学会仿写。

(四)重视作品的导读

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对文章的导读部分进行理解,导读的内容是文章的总体概述。在读完导读之后,能让学生对文章有着总体的把握,能够更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内涵,这样才能不白读文章,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学生在刚开始读新的作品时,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因为读不懂而放弃阅读。所以说作品的导读能够让学生找到阅读的出发点,增强与作品之间的感情,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總的来说,教师要想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就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对知识进行思考,从而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自身的能力。此外,老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这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玉.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 课外语文:上,2017(6):21-21.

[2]许镇坤.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 考试周刊,2019(4):64-64.

[3]梁雪文.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 时代教育,2017(18):157-157.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核心素养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