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2019-09-10胡廷贤
胡廷贤
摘 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部分小学生因为自身性格、家庭等原因语文成绩迟迟得不到提高,成为一个标准的后进生,甚至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本文从后进生的成因入手进行分析,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对策,为小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后进生;成因;转化对策
引言:
在实际教学中,班级内后进生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他自己的整体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是每一个教师都关注且头疼的事情。教师应当正视后进生的存在原因,针对后进生出现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策略。面对仅是因为学习成绩排在全班倒数、年级总成绩排名靠前的“后进生”,各位教师也不必过度紧张。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后进生”,不是今天本文要讨论的对象。
一、后进生产生原因分析
(一)学生性格原因
经过调研可知,后进生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畏惧挫折、难以承受压力、对学习没有兴趣。这样的学生表现十分明显,课堂上溜号,作业不认真做,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这样的学生往往在屡次考试成绩不好后严重受挫,丧失对学习的兴趣,甘于落后,安于现状。
(二)学习习惯原因
有些小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原因是学习习惯不好,他们表现出严重的拖延症,不主动学习,没有预习的习惯,没有定期复习的习惯,更缺少总结经验的习惯。这样的学生有一部分头脑非常聪明,只是心思不在学习上;还有一部分是记忆力本身不好,不定期复习、总结的话,考试时大脑一片空白。
(三)家庭氛围原因
部分学生成为后进生是因为家庭氛围原因,他们的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或仅仅不重视语文一科,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的思想无形中传递给孩子,导致孩子严重偏科或整体学习质量上不去。还有一部分孩子是因为缺少学习环境,家长关系不和、亲子关系不睦,导致学生没有心思学习,缺乏对生活、对未来的热情。
(四)课堂教学原因
小学生的三观尚未完全成熟,会因为习惯一个教师而努力学习,也会因为讨厌一个教师而放弃一门课程,这也是导致后进生的重要原因。除此外,教师课堂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枯燥,都有可能引发孩子对学习的厌恶,从而导致学生成绩迟迟提不上来,成为后进生的一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一)改善師生关系
进入学习阶段后,小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基本与在家的时间齐平,与教师的相处时间和与父母的相处时间差不多,教师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一员。教师要积极改善与学生的关系,使小学生愿意与班主任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及时发现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帮助小学生进行情境改善。若小学生在家长那里收到了什么委屈,也可以向教师倾诉,由教师去和家长沟通改善家庭现状。总而言之,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逐渐改变后进生的状态,无论是家庭状态还是心理状态,都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
(二)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不可因学生的成绩落后而歧视学生,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给予同等的关注,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情绪,避免因教师自己的原因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小学生对于他人对自己的情绪十分敏感,教师是否喜欢自己对于他们来讲十分重要,教师可以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来使后进生明白自己是受到重视的,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然后去改变他们的学习成绩。教师要积极挖掘后进生的优点,发现后进生在成语积累、谚语积累、演讲、写作方面等方面有优势时,要及时给予鼓励,给予后进生展现自己的平台,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自信心,改善他们自卑的心理。
(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小学教师们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不好管,其原因在于“熊孩子背后有熊家长”,因此,我们要先将家长的工作做通。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小学生入学后要积极与其家长沟通交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成为教师的帮手,而不是学校教育的阻碍;定期通过一对一沟通、网络沟通、家长会等渠道,传授给家长一些亲子沟通的方法,帮助缓解亲子之间的关系,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校有任何异常的表现,教师与家长都要及时沟通,共同发现问题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善于利用课内外读物
无论是课内教材还是课外读物,都是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调整心态的重要砝码。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读物,借助课文中的故事、主人公事迹来激励后进生,促使他们寻找到感兴趣的方向,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的后进生有感于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情,对唐代诗歌感兴趣,教师可以从此方面入手进行语文教学,将这种兴趣逐步扩大至语文学习的整体。
结束语:
小学后进生产生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挖掘根本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与家长打好配合,为小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环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解决后进生问题。
参考文献:
[1]丰玉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后进生”心理模式探究与教学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