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屠呦呦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

2019-09-10

科学大观园 2019年9期
关键词:抗疟青蒿青蒿素

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有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

1955年,她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除参加过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没有长时间离开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那是一个不小的军事计划的一部分,代号523。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开始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1971年10月4日,一双双眼睛紧张地盯着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成果。随着检测结果的揭晓,实验室沸腾了:该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44年后的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收获了诺奖。

她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首位中国得主,也是该奖项的第十二位女性得主。“因疟疾死亡的人每年可以达到两亿人,她以惊人的毅力发现青蒿素,是第一個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青蒿素可以将受疟疾感染的死亡率下降20%,她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著名传染病学家安德森说,“中医关于中草药有着丰富的知识,而西方科学家可以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中草药进行分析提炼。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完美地把这些结合在一起。因此东西方医学研究携手合作,会得到丰硕成果。”

◎ 来源|人民日报,有删减

猜你喜欢

抗疟青蒿青蒿素
五月雨
青蒿可退虚热
青蒿素的合成方法研究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泰国改变用药策略应对耐多药疟疾,抗疟效果有所改善
“青蒿素抗药性”如何应对?屠呦呦等提出合理方案
屠呦呦获诺奖赞
青蒿之内还有宝藏
乡野里的青蒿
“中国神药”青蒿素治疟还治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