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伦敦奥运会,李宗伟离冠军仅一步之遥

2019-09-10程勇民

羽毛球 2019年8期
关键词:杀球对角落点

程勇民

上期杂志,我们与大家一起回味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男单决赛,简要分析了一下李宗伟缘何与冠军失之交臂。本期,我们依然来怀念一下李宗伟,重温一遍2012年伦敦奥运会他与林丹的那场起伏跌宕的决赛。

时至今日,仍然会有很多人认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李宗伟距离冠军最近的一次。当年的李宗伟刚满30岁,无论技术、战术、体能还是经验等都处在最均衡、最稳定、最高峰的时代,理论上是夺取奥运会冠军的最佳时机。决赛过程虽有起伏,但基本上吻合这一假设。为此,本文开始还是先欣赏一下李宗伟在巅峰时期的得分必杀技,饱饱眼福。

必杀技一:抢网+突击+推扑压

如图1-1所示,李宗伟(黄色衣服)在网前反手切对角(这是他在网前创造进攻机会的常用手段),质量很高。林丹上网挑对角,明显不到位(图1-6)。李宗伟果断起跳抓突击,头顶杀直线(图1-9/10/11)。林丹反手挡直线,李宗伟快速上网推压追身球(图1-12)。林丹再挡直线,此时李宗伟抢点反手勾对角(图1-14/15/16)。林丹紧跟上网,正手抢搓(图1-17)。就在林丹出手的瞬间,李宗伟就像离弦之箭跳扑网前(图1-18),并在球头刚刚翻越网口之时,一个漂亮的扑杀解决战斗。

必杀技二:预判抢点突击扣杀

如图2-1所示,李宗伟在中场反手弹推直线区小对角。林丹后撤到底线,已经处于相对被动状态(图2-5)。在这种形势下的回击,过渡网前的可能性较大,正是基于这种大概率的判断,李宗伟有意识准备大胆压向网前(图2-6)。此时林丹正好选择了正手过渡直线网前,于是被李宗伟逮个正着(图2-8),李宗伟快速正手勾对角,导致林丹在网前的被动(图2-12)。就在林丹上网之际,李宗伟再次预判取位,快速向左侧移动,准备抓直线突击(图2-11)。等到林丹的反手推挑球一出手,李宗伟果断起跳抓突击,头顶杀对角(图2-15/16/17/18)成功。

必杀技三:连贯平高攻击——不是杀球胜似杀球

如图3-1所示,李宗伟在底线起跳击球。看林丹的站位准备,明显倾向于抓网前。但李宗伟起跳后既没有杀球也没有吊球,而是直接打出对角平高球(图3-3、图3-4、图3-5)。他的这一选择明显超越了林丹的抓网前预判,林丹只能转身用反手回击。从图3-6的回击姿态看,林丹相当被动。林丹反手反弹中路高远球,李宗伟在底线再次起跳(图3-9)。林丹的预判准备还是抓网前(图3-12),但李宗伟再次重复平高球(图3-11)。林丹因为预判错误,导致底线的深度被动(图3-13),无奈之下只好正手弹拉高远球,结果球出边线。

从整个比赛场面看,李宗伟占据一定优势,第三局几度领先,但均被林丹追平和反超,最终还是只获得了亚军。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李宗伟缘何会功亏一篑。三次丧失领先优势,主因在于患得患失的心态

伦敦奥运会的比赛场地有比较明显的顺逆风现象,给两个人的发挥均造成了影响。第一局,林丹处在顺风场,李宗伟处在逆风场地。专业运动员一般不喜欢在顺风一侧作战,因为控制底线的难度增加,要么容易出界,要么出球不到位,所以大多采用控网下压,整个战术的调控范围被限制在一个比较狭小的空间。

如表1的统计结果所示:林丹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无谓失误(非压迫失误+攻击性失误)超多,总量达到了11个,而李宗伟仅有3个,毫无疑问这是林丹第一局输球的主因。

表1 第一局比赛得失分统计

第二局,双方交换位置,李宗伟到了顺风一侧的场地。结果如表2所示,李宗伟的无谓失误直线上升,非常有意思的是总量也达到了11个,而林丹无谓失误只有3个,两人正好调了一个个。因为比分差距拉大,第二局后半段李宗伟有战术放弃的倾向。由此可见,前两局,受场地风向的影响,两人打成了1比1。

表2 第二局比赛得失分统计

战至决胜局,李宗伟与林丹一直处在胶着状态,5比5时,由于林丹的几个连续失误,让比分跳到了5比8。这是李宗伟在逆风场地扩大比分优势的大好机会,也是他实现奥运冠军梦想的第一缕曙光。

但是,希望之光顷刻间被乌云覆盖,而招来乌云之人,竟是李宗伟自己!一次发球失误,6比8;紧接一个接发球失误,7比8;再接一個主动放网失误,8比8。连续的失误让李宗伟走神了,感觉好似梦游。如图4-1所示,林丹发球,李宗伟接发正手滑板推直线,效果不错,直接导致林丹在底线的被动(图4-7)。在这一情形下,李宗伟预判林丹肯定会过渡网前,于是不顾一切地提前起动抢网(图4-8/9)。但林丹没有软过渡,而是采用了硬抽压直线,李宗伟只好眼睁睁看着球从自己的身边呼啸而过(图4-10/11/12),比分变成了9比8。

之后,双方的比分再度进入胶着状态。13比13时,林丹的两次隐形失误(推球不好,被李宗伟抓突击),比分变成13比15。此时是双方第三局交换场地后的下半段,李宗伟是在顺风的状态下取得的领先,是非常难得、非常有利的局面,这应该是他夺冠的第二缕曙光。

然而,李宗伟鬼使神差般地再次接连犯错。如图5-1所示,林丹接发反手推直线,李宗伟第三拍直接进攻。图5-6显示的攻击点明显过头,已经不是最佳攻击点,李宗伟正手杀直线,力度打折、落点欠佳、重心滞后(图5-8),这样的进攻很容易被利用而得不偿失。结果正是这样,林丹一个简单的正手挡直线(图5-11),就让李宗伟陷入被动,无奈只好被动挑直线,球不到位。林丹见机高高跃起,一记正手杀直线,直接把球钉在了地板上。非常经典的防守反击机会被林丹抓到后,李宗伟似乎有些急于求成,在接下来的一个回合中又出现了一次主动的攻击性失误,硬是把顺风状态下的领先局面还给了林丹。

李宗伟夺冠的第三缕曙光出现在第三局16比16时,林丹连续两次几乎致命的错误:一个高点挡放失误、一个半场正手抽杀失误,再一次把机会送给了李宗伟。如图6-1显示,李宗伟在网前正手位抢点不错,但出手过狠,推压直线太平。如果针对右手持拍型选手,这样的处理非常合理,且威胁很大;但针对像林丹这样的左手型队员,这样的处理几乎等于送死。果不其然,李宗伟的推球正好送到林丹手上,林丹迅速反击,正手抽杀对角,只是可惜球下网了。这样比分就定格在了16比18,李宗伟离奥运冠军近在咫尺!

面对即将到手的冠军,李宗伟对于得分的渴望明显提升,加强进攻也是合情合理的戰术,但“怎么攻”便成为决定局势走向的关键!

此时,李宗伟又犯了一个同样错误,即想攻又想保,导致攻击效果不佳,再一次被林丹的防守反击打穿。如图7-1所示,李宗伟发球,林丹接发球反手推对角。从图7-6的击球位置看,球也已经过头,这种情况可攻可不攻,如果选择进攻,那落点一定要非常精准,要尽量打到林丹的远身位。实战中,李宗伟的进攻落点非常保守,几乎就在场区中间即林丹的正手近身位置,林丹几乎不需移动,非常轻松地接杀勾对角(图7-9/10/11)。李宗伟的反手网前出现了大空当,尽管他奋力追赶将球救起,但被动挑出的对角球质量不高(图7-13)。早已做好反攻准备的林丹直接起跳正手杀对角(图7-15/16/17/18),又把球直接钉在地板上,李宗伟第三次把优势还给了林丹。

在如此关键时刻,李宗伟重复犯下同样的错误,说明他在心态上确实有点患得患失,没有完全豁出去。在这方面,林丹的表现截然不同。同样是关键分,19比19,同样是加强进攻,林丹的出手又狠又准,一点不给对手喘息机会,完全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

如图8-1所示,林丹发球,李宗伟接发球正手推直线。林丹毫不犹豫地底线强攻,头顶杀直线。如图8-9所示,杀球落点靠近边线,李宗伟的整个身体重心被拉开,难有变招,只能挡直线(图8-10)。此时,林丹的战术很简单,就是重复杀上网抢放。图8-11显示,林丹上网后正手抢放,李宗伟反手推挑直线(图8-14)。林丹坚持强攻,还是头顶杀直线。图8-19显示,林丹的杀球落点相当刁钻,李宗伟几乎是在半鱼跃状态下防守。图8-22显示,李宗伟的接杀挡弧线偏高,林丹快速上网,一个高点抢放(图8-23),李宗伟被动至极,无力回天。

纵观整个第三局,林丹犯了很多错误,其中对结果影响巨大的“攻击性失误”就有7次,远远超过李宗伟的4次。可以这样讲:这场比赛林丹是很“慷慨”的,至少送给李宗伟3次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的机会,但每次李宗伟都原封不动地还了回去。而林丹却抓住了最后一次机会,不顾一切地搏杀,蝉联奥运会冠军。

第三局,双方比分仅有2分之差,足见实力之接近。林丹尽管主动失误多,但是主动得分也不少,有13分(己方直接得分+对手压迫失误),其中不少防反得分是源于李宗伟患得患失的决策行为(隐形失误)。所以,如果一定要给双方在这一次比赛中的表现做一次区分性评价的话,那么,林丹偏向于外向、作风硬朗,关键时刻豁得出去;李宗伟偏向于温和保守,搏杀时少了一点狠劲儿。

猜你喜欢

杀球对角落点
混双面对女生时你会怎么打
中场突击技术之
核心力量在羽毛球后场腾空杀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杀球的一些术语
关注有效落点 优化交往策略——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交往策略
会变形的忍者飞镖
K—对角占优矩阵的性质
心的落点
心的落点
折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