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雕琢队员灵魂的工匠师

2019-09-10闫佳麦延

羽毛球 2019年8期
关键词:杨明女单世锦赛

闫佳 麦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运动队,教练即为老师,和千千万万的园丁一样,教其为人,传其技艺,是雕琢每一个队员灵魂的工匠师。

国家羽毛球队的五个项目组,有着五位主管教练:陈其遒、罗毅刚、杨明、陈郁、潘莉。他们有的始终在队,已有20年;有的离队已逾20年,为了东京奥运周期又回归队伍。当球员时,他们的风格都十分鲜明突出,有的倔强,有的勤奋,有的张扬;当上教练后,风格还在延续,呕心沥血,雕琢并传承着队魂!

苏杯期间,五位教练会默契围圈,迅速地以“石头剪刀布”决出优先适应场地权,抢到“门票”的二人会愉快击掌。而在训练中,时常会见到打破组别的合练场景,这又是另外一番和谐热血的互帮互助。

或许,他们有着不一样的成长故事,但身为国羽人,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不论顺境还是逆风,执着的初心就是他们动力的源泉

罗毅刚(女单主管教练)

关键词:

里约奥运会后,随着李雪芮的受伤、王仪涵和王适娴的淡出国家队,曾经所向披靡的国羽女单陷入了青黄不接的低迷。2018年尤伯杯失利、长时间无缘高级别赛事冠军等困扰着国羽女单组,而这一切,随着罗毅刚的到来有了一些改变。

2018年6月4日,休假中的罗毅刚接到一通电话,“是否愿意执教国家队女单组?”重回北京体育馆路2号?重回曾经书写青春梦想的地方?罗毅刚,这位曾经的男单名将接到电话后心潮澎湃。他痛快地答应了下来,当时距离8月南京世锦赛只剩不到2个月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6月8日,罗毅刚踏上了重返北京的路。

上任前,罗毅刚对这支以新人为主的女单队伍所知甚少。“基本算是从零开始认识。”到了北京,他忙着了解队员们的脾气性格、打法特点。连续跟了两站公开赛,他从中摸清了怎样布置战术能让姑娘们更好地理解。

向成绩要自信

比赛时,罗毅刚发现队员们出现了一些失误就会不自信起来。“那时候,她们普遍缺乏自信。”于是,他开始有针对性地跟队员沟通,遇到问题时也不急于责备,更多是以“可以做得更好”来鼓励。

罗毅刚知道,有问题很正常,因为羽毛球本身就是个重细节的项目。根据队员们的打法特点、自身成长规律,罗毅刚为她们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打法戰术。至于比赛时队员能发挥到几成,他讲凡事不能操之过急,要给队员们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在罗毅刚和教练组的带领下,队员们在技战术实力,身体素质、战术运用等方面一环扣一环,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起变化,罗毅刚认为比赛成绩是最涨自信的基础。“在积累中有了信心,会做得更好,技术也更有威胁性。在我看来,她们还是有点不够自信,我希望女单组的姑娘们能够对自己更加有自信,有底气。”

为了让女单组尽快复苏,队伍需要培养出一个领军人物。当时,罗毅刚将精力重点放在李雪芮、何冰娇、陈雨菲三人身上。这期间,陈雨菲凭借卓有成效的训练和稳定发挥,走上国羽新一姐的位置。从去年的福州到今年的全英和瑞士,世界排名第二的陈雨菲不断实现突破。那个对什么都无所谓的小丫已经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求胜欲、不服输的劲头。

陈雨菲在场上越来越自信,打球越来越霸气,在她向世界顶尖高手蜕变的过程中,罗毅刚给予了无微不至的护航。对于爱徒,他如是点评:“训练或比赛,陈雨菲完成度都很高。她的领悟力好,善于举一反三,比赛中出现问题,能够很快变化。但是,可能和性格有关,她在场上心态会很放松,所以会出现大比分落后再追分的‘大心脏’。”

不惑之年也追梦

从湖南羽毛球队男单主教练到国羽女单主管教练,工作内容没有变,但是罗毅刚明显感觉在北京时间过得飞快。每天晚饭后,罗毅刚都会与家人通个视频电话,和女儿天南海北聊上一会,这是他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当运动员时,罗毅刚在国际赛场上总是与冠军失之交臂。曾经,他也为没有机会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深深遗憾过。回北京执教,是他给自己一个再追梦的机会。对于羽毛球,他还有许多未了的情结,他渴望以教练员的身份,带着自己的队员一一去冲击。在如今频繁的国际赛事中,罗毅刚能够很快从比赛中检验到训练的效果,有成就感,也有满足感。作为主管教练,他希望把组里每个人都培养成世界冠军,也希望她们能够为自己心中的梦而全力以赴投入眼前的每一天训练。

年初,为了突破项目固有的局限,罗毅刚和女双主管教练潘莉一拍即合,从此两组每周上一堂合练课。这样的训练模式,单打组可以提高场上速度,学习双打技术,双打组也可以补全基本技术,练习场上跑动。通过变化训练的方式,罗毅刚试图从多元化的角度带给队员们新的内容。

温柔细心有一点固执

执教女单组,每天都要面对女孩子们的叽叽喳喳,对教练的耐心是极大的考验。也许是因为家有女儿的关系,罗毅刚的好脾气得到了女单姑娘们的公认,在她们的口中罗指导,“温柔、细心,有一点点固执”。

罗毅刚的温柔体现在了有分享精神,从哪家餐厅好吃到自己手中的水果,他都乐于和大家分享;细心则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为了方便练习多球,他特意定制了多球专用包;而固执则是,所有力量训练必须五组以上,没有商量的余地。

多球训练时,姑娘们总免不了叫苦连天。“罗导,你发那么多组的多球,手不累吗?”听到这样的问话,罗毅刚边笑边有节奏地挥着拍。一次多球训练,他连续发何冰娇的中路,都被顺利回网,“防守很顽强嘛!”“我对中路还是有相当自信的!”“看来我要先加强力量训练再进攻你了。”而一次,当把手中最后一颗球掷过网,何冰娇以为没球而漏掉时,罗毅刚说:“哎呀,确实有人说我手大,看不到最后一颗球。”自那儿以后,每次他发最后一颗球前,都会略带夸张地说:“还有最后一颗,看好啊!”

作为主管教练,对队员们的训练表现,罗毅刚的洞察力惊人。在成都双流集训时,女单组队员都佩戴了监测带。一次课后,罗毅刚问:“是不是韩悦的指数最高?”监测人员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他笑着说:“这就没错了,因为韩悦今天的表现最好。”队员训练中的认真与付出,逃不过他的眼睛。

自2011年夺得世锦赛冠军后,国羽女单便一直再无世锦赛金牌入账。今年8月的瑞士世锦赛,罗毅刚将带领女单姑娘们向世锦赛的领奖台发起冲击。他说:“不论对阵谁,都希望姑娘们拿出自信,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陈郁(男单主管教练)

关键词:

当上主管教练后,陈郁越发显胖起来,他自嘲这样的体型,没人相信自己和鲍春来曾是亲密的“革命战友”。

作为五位主管教练中唯一的80后,陈郁执掌的男单组光环最重,年龄跨度也最大。组内上有昔日队友、双圈大满贯选手林丹,中有年届三十的谌龙,下有黄宇翔、石宇奇、陆光祖等二十出头的新生代。对于这些经历、年龄皆不相同的队员,陈郁的训练方法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亦师亦友亦兄长

与男孩子之间的相处,陈郁亦师亦友亦兄长。和队员们进行3V3训练时,赢了球,陈郁会调侃自己宝刀未老,年轻几岁的和他单挑,都不是他的对手;体能训练时,看到队员放慢脚步,他又会上前推着徒弟的背,一起陪着折返跑;训练结束后,他会拿出营养补剂递给大家,甚至还帮忙把瓶盖拧开,而且还时不时提醒队员们抓紧时间去治疗。

遇到问题,队员们愿意主动和陈郁沟通交流,“陈导善解人意,我在场上很容易急躁,他会有耐心包容我。”这是石宇奇眼中的陈郁。00后的白玉鹏这样说:“我打不好比赛找客观理由时,陈导会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但是他会慢慢说,一遍遍地教。”刘海超则说:“陈导非常关心我们,不仅盯训练,也盯拉伸和放松。他喜欢讲他们以前训练的故事,感觉像是个‘大队友’。”

量体裁衣张弛有度

从国家二队女单教练做起,到2008年担任二队男单主教练,而后,2014年初调入国家一队男单组配合总教练夏煊泽做助理教练,再到2017年5月正式接任男单组主管教练,挂拍后的陈郁始终工作在队伍一线。退役后担任教练,让他更容易在两种身份间进行换位思考。陈郁深知良性沟通的重要,他愿意倾听队员们的声音,开解他们的心结,引导他们积极前进。

面对林丹、谌龙,陈郁会根据他们的意见,酌情安排训练计划和运动量。作为曾经的队友,他提到的更多是信任与配合。“到了他们的境界,我们之间聊得更多的是怎么把训练做好,将比赛准备好。”在他看来,一直以来大家都很了解,現在相处起来和以前没有什么不一样。“要理解老运动员的不容易,他们在团队需要的时候更能激发出强大的主动性和爆发力。而且,37岁的林丹、30岁的谌龙还在为了梦想奋斗,无论是榜样作用还是经验传授,对男单组的队员或教练都是一种无形的助力。”

而对于正值当打之年的年轻新生代,陈郁则是重点盯紧,加强对他们的针对性训练,提升他们对“球”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明确的目标。单打是个人项目,他鼓励队员之间的竞争,相信心中有目标,对成长的促进会更有效。“年轻人很容易只关注眼前,有目标是动力所在。”

对于队员生活上的管理,陈郁不介意年轻人热衷于电竞、游戏或是时下潮流。在他看来,拓展视野、开阔思路有益于他们更集中于训练,“松弛有度才能全力以赴。”

逆向思维化解负能量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出现情绪时,有的表达激烈,有的相对内敛。”陈郁对组里每个人的脾气特点都要了解掌握。如何化解队员的负能量,他有自己的办法和考量。

顶着青奥会男单冠军的光环,石宇奇进入国家一队后被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也是从那时起,陈郁主带起他的日常训练。生活中很温和的石宇奇,打球有资质也有天赋,但在球场上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陈郁说:“很多时候,队员有情绪是因为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和自己着急。像石宇奇不会藏着掖着,当他表现出来后,第一时间先了解他当下的想法。其实,很多优秀选手都有这样的情况。但要让他明白,情绪上的负能量不利于做好过程。”在碰撞中寻找目标的一致,陈郁将分歧甚至失败视作好事。“每个教练都想避免队员走弯路,但有时候,适当的犯错会让队员理解得更深。”

从2018年汤杯到2018年亚运会,再到2019年苏迪曼杯,陈郁作为主管教练,从训练情况到心理准备,再细小的问题他都要保持高度的集中和投入。

说起第一次坐上世界大赛的临场教练席,因为将注意力全部放在盯紧场上问题和对手上,赛后看到家里人发来的截图,陈郁感觉自己的表情太过严肃。此后,他努力坐得挺拔,眼睛睁得再大一点,希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让队员感受到那份来自教练的坚定支持。

颇有硬汉气质的陈郁,每逢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刻都会非常激动。犹记得2018年广州总决赛他在场边拥抱夺冠的石宇奇时,眼眶湿润了。今年中国队重夺苏杯的时刻,陈郁的太太和儿子小芋头也来到他的家乡南宁,在现场亲历了激动人心的一幕。他说:“能让家人一起体会到这份荣誉感,是自己投身心爱事业的最大动力。”

东京奥运积分周期已经开启,8月世锦赛在即,对陈郁而言,这是新的挑战。“队员在不断突破自我,我也需要一同砥砺前行。”

陈其遒(男双主管教练)

关键词:

陈其遒是大家相对熟悉的一位,退役后的他先后在广东队、国家少年队和国家青年队担任教练,在2008年至2017年这十年间,先后担任过国家队女双、混双和男双组教练,算是项目覆盖最广的一位教练。2017年亚锦赛前,陈其遒正式接手男双组,上任的头等任务便是苏杯。

虽然2017年国羽没能夺得苏杯,而后傅海峰正式退役,但起码张楠和“双塔”展现出来的能力让陈其遒对男双组很有期待。现在回看这两年,男双组先后夺下两届世锦赛冠军,在汤杯和亚运会男团比赛中稳定夺分,成绩突出。都说男双竞争激烈,在大环境严峻的情况下仍能取得佳绩,必然是困难满布和努力满路。

思想决定行动

在陈其遒看来,他的优势有三:队员、自我和团队。

张楠是全组的榜样和标杆,时刻引领和鞭策着年轻队员。其他队员都十分年轻,就算是“双塔”这样已身背三颗星的“老队员”也不过25岁,他们既有想法也有天赋。而作为在一线执教超过十年的“老教练”,陈其遒的经验和阅历无需赘言,他经历过如2010年尤杯的失败,也经历过各种高光瞬间。

从80后到90后,再到如今邸子健和王昶这样的00后已经进队报到,队伍在年轻化,陈其遒也在不断“升级”。从前带女队员,陈其遒需要句句小心婉转,考虑到女生的细腻,现在和男生沟通则直截了当。以前的女队员甚至会对他说:“陈导,您现在比以前带我的时候粗鲁多啦!”训练场上,陈其遒和队员们打成一片,同声同气。看见大家喜欢玩微博,他也跃跃欲试,在微博上当起了“鸡汤博主”和“学习达人”,以另一种方式和队员互动与分享。

生活中,陈其遒是很能“静”下来的人。到了休息时间,他喜欢泡上一盏茶,按计划地看书、学习。在他看来,那既是生活,也是业务。“我一直觉得,思想决定行动。羽毛球不只是体力活,而是一门对抗的艺术。你的控制和反控制都是跟人在斗,所以场外才是体现你智慧的地方。”他说。

艺术处理问题

当运动员时,大家评价陈其遒时多用“犟”甚至“一根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变得柔和许多,但并非不追求完美,只是知道没有完美,只有更好。他坦言,自己骨子里的“倔”一直都在,甚至会爆发。

2018年4月,队伍正在遴选汤杯阵容,当时“双塔”在训练中表现的态度让陈其遒很不满意。他当场就停了他们的训练,并向主教练张军申请选拔赛,提出在选拔赛中胜出的一对才能出任汤杯二双。结果是“双塔”赢了,帮助队伍重夺汤杯,他们也因此认识到教练的用心良苦。

对于李俊慧和刘雨辰,陈其遒是“爱子心切”,所以更要赏罚分明。像他们在格拉斯哥世锦赛以头号种子身份遭遇一轮游后,陈其遒陪着他们走出了低谷;像刘雨辰在汤杯前髋关节受伤,整整十天无法走路,陈其遒每天陪他一起恢复;像“双塔”在一年内接连收获汤杯、世锦赛和苏杯三颗星时,陈其遒喜在心里,嘴上却仍要求他们保持清醒。

现在几对男双都是一个天赋稍高的队员配一个能力稍强的队员,性格和风格完全相反,容易使其站在自己的角度,在无形中看高自己,这一点的把握决定了组合的进退。陈其遒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看到自己的问题。用陈其遒的原话说就是:“你不要希望有一个好的搭档,你必须要成为一个好的搭档。”

“有困难找陈导”,陈其遒成为了组合间有问题时的首选咨询对象,他本人也肯定了自己这个角色。他认为,自己不是要教队员东西,而是去引导和释放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坚定自己的风格。

面对世锦赛和奥运会,陈其遒认为,这次的挑战和以往两届很不同,形势更混乱。他和男双组没有害怕,而是在智慧中努力前行。

杨明(混双主管教练)

关键词:

里约奥运会后,国家队没有设立混双组,即使主攻混双的队员也分别属于男双和女双组。2017年,混双在苏杯上三次丢分,接着在世锦赛上屈居亚军。之后,国家队对混双组合进行了重组,并正式设立了混双组,而教练人选很快锁定在杨明身上。

杨明从国家队退役后,曾在国家青年队和广西队任教,也当过商人和赛事创办人。2017年11月,他回到国家队。两个月考核期后,他正式出任新成立的混双组主管教练。

从零出发迎难而上

上任之初杨明面临两个困难,一是配置,二是成绩。混双组刚成立时只有7名队员,人数少、对抗程度不够。慢慢地,人数升至9人、11人,到如今的14人,不断壮大。杨明表示,人数的扩充和常有的临时借调陪练,体现了张军主教练和其他组别教练的信任和重视,也体现了混双组的成长。

另一方面,混双组合打乱重整,一切都是新的和未知的,谁也不曾预料这两年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上任伊始,有人问杨明:“面对今年多次失手的混双组,你有怎样的压力?”杨明反问一句:“为什么要有压力?重新出发就是从零开始。”

他这么说,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心里始终没底。队伍和杨明协商确定的任务是2018年要拿6个冠军,其实挺不容易的。当时,王懿律/黄东萍并未成熟,郑思维/黄雅琼刚刚配合,最年轻的何济霆/杜玥反而成为了配合时间最长的搭档,不稳定是头号隐患。

刚开始,由于对队员不熟悉,杨明更多的是观、听、察,逐步摸索每个运动员的个性和训练比赛规律。这一年,混双组在摸索和跌撞中呈现出很好的上升趋势,单是郑思维/黄雅琼就完成了整个混双组在全年的目标,而且是超额50%完成。

然而,提到这些成绩时杨明总是波澜不惊,仿佛和他无关。他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那些败仗,特别是郑思维/黄雅琼在去年全英决赛领先时被翻盘,以及屈居亚军时心中受到的巨大冲击。包括去年6月,“雅思”和“黃鸭”两对组合先在马来西亚公开赛会师决赛,却在紧接着的印尼公开赛接连败给马来西亚的陈炳顺/吴柳莹,这些都被杨明一笔一划地记录在了训练手册上。

大框架和小个性

现在,外界都说混双这两对组合是“双保险”,一向谦虚低调的杨明是绝不会认同这种说法的。不管是郑思维/黄雅琼的高处不胜寒,还是王懿律/黄东萍的成熟促进步,他们在杨明眼中总有“美中不足”。对于他自己,他甚少提及,采访时目光也会不自觉地扫到队员身上,他说这是自己忘我到组里。

“雅琼太沉稳,东萍略急躁,思维太能冲,鸭子太能倒。”杨明口中满是对徒弟们的了解。培养这些高水平运动员,杨明有自己的一套,那就是多元多向发展。他认为,队员有不同特点和个性,应结合大框架和小个性来培养。所以,他会允许黄东萍偶尔发脾气,允许黄雅琼自己休息。在成都双流集训时,郑思维因为伤病缺课较多,每看到队员打对抗他都手痒,想上场。对此,杨明甚至要主动去限制郑思维上去肆无忌惮地蹦跳。

这样的思路还体现在比赛场上。像今年印尼大师赛决赛,“雅思”面对正逢退役战的纳西尔,仪式感和魔鬼主场让这一关的难度变成超难。没想到的是,杨明心态很好,他心里是允许“雅思”输的,他只想把这当成奥运会的模拟,探索出现问题时我们应怎么办。所以他没有急,这样的“放”却造就了最后的“得”,“雅思”赢了。

想法看经历,曾经的多元身份让杨明能多角度考虑问题,在耐心、宽容和理解上有更多的想法。当运动员时,杨明没有参加过奥运会,如今他将以另一种身份冲击奥运会。但他说,奥运会太远,他得先把手上的工作做好、做细。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个规律用在混双组上最适合不过。男女队员相互提高,在这之上,杨明正用他自己独特的风格探索着前路。

潘莉(女双主管教练)

关键词:

利落的短发是潘莉的标志性造型,这也让“女强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潘莉出现在场地边总是马力全开,走路带风、掷地有声。场上任何的问题,都很难逃過她犀利的眼睛,那时而爆发的洪亮提醒,时而又会耐心嘱咐的极小细节,提醒着你,这才是“高速运转”的工作写照。

在训练场上,“女强人”自然不会温柔,潘莉是女双姑娘们眼中公认的“严厉型”教练。但是在场下,她的细心和体贴也洞悉着队员们的成长,堪称“慈母型”。

欲带女双重回巅峰

在女双组的鼎盛时期,人们对国羽女双决赛会师、包揽前三这样的新闻司空见惯。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随着一批老将的相继退役,潘莉接手女双组主管教练,摆在她面前的是后备人才的青黄不接。陪伴着女双组一路风雨兼程的她有过失落,有过犹豫,但是她勇于直面自己心中的女双情结。执教近20年的她,想在退休之前带着国羽女双重回巅峰。

2016年,陈清晨和贾一凡还跟在于洋、赵芸蕾等大姐姐后面训练,那时的她们每天的训练任务就是陪大队员杀球,还没来得及想象2020年东京奥运会,就被迅速推到了台前。也是从那时起,潘莉开始认真了解起两人的性格特点、技战术发展方向,每天与她们耳鬓厮磨,盯着她们训练。

在潘莉看来,进入国家一队的队员肯定是技术很有特点的,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次训练,潘莉建议贾一凡尝试一些反手过渡球,可以多用反手勾对角去接杀。而贾一凡的回答却让她大吃一惊,“潘导,我反手一条线都不会。”这让原本还有点着急的潘莉冷静下来,拿上球拍讲解起了反手基本动作的技术要领。

随着了解的深入,潘莉发现,认真的陈清晨需要多去鼓励,胆子大的贾一凡则是阳光普照型选手。这两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姑娘进步很快,她们一路“坐火箭”似的,直接飞上2017年世锦赛女双冠军领奖台。冠军拿到手后,潘莉喜悦之余,对女双前进的路有了更深远的考量。

急与慢、变与定

为了提高女双组的整体水平,在双打主教练张军的提议下,专家组对女双组进行了会诊,并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适龄女双队员的选拔。潘莉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并吸收了有潜力的苗子到国家队进行培养。全面飞跃需要时间,性子急的潘莉知道,培养队员急不来,她只是对每一堂的训练课质量要求更高。

进入2019年以来,国羽女双分为两组平行训练、竞争。潘莉表示,这样能够激发教练员的创造性和责任感,对年轻教练也是促进。同时,从年初女双和女单组的合练课开始,潘莉渴望队员们在训练中有更多元化的丰富。平日里,潘莉所做的一切都是和队员们相关,甚至在南宁苏迪曼杯比赛期间,她的宝贝儿子田源作为志愿者身在同一个场馆内,她都没空去见上一面。

1999年,潘莉进入国家二队执教,将张洁雯、杜婧、张亚雯、于洋、王晓理、赵芸蕾、田卿等一大批优秀后备人才培养输送到一队。从当年的86后队员,到如今的00后,潘莉说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在改变。曾经,她更多是要队员服从训练计划,如今她不会逼得像以前那么狠了。“也许年纪大了,心软了。但是,我觉着教练确实应该给队员们留一些空间,不能扼杀她们的一些想法。”

在潘莉看来,队员们需要不断突破极限,提高自己。至于那个极限的度,她会在朝夕相处中做到心中有数。曾经,队员们练得扛不住时,潘莉会激励道:“我现在可以放过你们,但对手永远不会放过你。”如今双流集训,因为训练强度大,潘莉有时会心疼的说:“我都不好意思要求你们了。”但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您会不好意思,但是对手不会不好意思!”眼见着队员们的成长潘莉感到欣慰。

“潘导,你别总是皱着眉头啊!”陈清晨隔三差五就“要求”潘莉眉心舒开,她也试过,但是人一进入想球的时候,完全顾不上眉头是不是皱着。她说:“我尽可能不皱眉头,但是如果钻进战术里面,你们就不要在意我的表情。也不要在意我说话的语气,说得急也都是针对球。”

赛场上,潘莉的临场指挥方式会因人而异,比如激情型和内敛型就需要不一样的调动。她说:“我表情丰富夸张时,肯定是在对着陈清晨和贾一凡。如果黄雅琼还打女双,我会尽量让自己没有表情,因为她性格内向,需要心定。”

今年,女双组的成绩有了稳步的提升,在与日本女双的对抗中也不落下风。陈清晨/贾一凡先后在全英、马来西亚和亚锦赛摘得三金,杜玥/李茵晖也初尝超级300赛之德国公开赛冠军滋味,李汶妹/郑雨、刘玄炫/夏雨婷、董文静/冯雪颖也是冲劲十足。潘莉说:“能力和多拍相持有进步,但是面对世界上的优秀女双,我们还需要再大踏步前进。”

猜你喜欢

杨明女单世锦赛
星问答
林丹世锦赛止步次轮
最多观众的世锦赛伦敦田径世锦赛10天卖票70.5万张
1920s—age of progress and liberation
四分之一只烧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