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课堂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2019-09-10杨景丽
杨景丽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实现幸福课堂、打造幸福课堂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开始有了活力,呈现出改革的多样态势。通过幸福教育的实施,推进课堂的根本性变革,学校走上办学品质提升之路。
关键词:幸福课堂;内涵;实施策略;
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间交流、碰撞、研讨、反馈与沟通,还缺少具体的考证、探究与细化。完善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过程的“幸福教育”,“幸福教育”不再只是一种感觉,也不再只是一种体验,而会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道德上的洗礼、理想与追求的定位与提升,“幸福教育”会更为饱满。
一、幸福课堂的内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校园文化为根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人的解放和超越为核心,构建学生、教师和校长的“幸福链条”,以幸福课堂为重点,全面实施幸福教育,让师生在愉悦的环境和心理氛围中工作、学习、生活,实现最理想的发展,构建师生的幸福人生。面向未来30 年培养学生, 始终以学生未来需要的各种素质和能力为培养目标, 重视课堂效率,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幸福指数和校园生活幸福指数,让学生以良好的成绩和素质奠基未来的幸福,实现“成绩”与“素质”的双赢。人对幸福的认识可以改变、培养与提升。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具有可能性。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状态、教师教学状态,教师如何幸福地教、学生如何幸福地学这一全过程。构建幸福的课堂,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幸福的思维,思考幸福的感觉,营造幸福的人生。使每一位教师把幸福的意识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科内容,紧扣幸福主题,围绕知识渗透幸福。幸福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定位人生观的作用。幸福课堂的目的在于在传授知识的交替过程中,师生间具有扑捉幸福的悟性,具有理解幸福、体验幸福、奉献幸福的体验与能力,以打开阳光与挑战并存的领域,生命的价值就在这一领域之中润泽色彩。
二、实施策略
1.研发幸福课堂校本教材。学校组织编写了各年级主要学科的《幸福课堂导学丛书》(学案),拟在以导学为方法,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色地做好促进者的工作。
2.探索幸福课堂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讨论中受益;给学生一个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在反思中进步;给学生一个对手,让学生在竞争中成长。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帮,师生互帮,使课堂和谐、热烈、有序。基于“四步教学法”,具体教学流程为:1.预习生成:上课前学生独立预习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课前知识准备的过程。预习生成环节主要分为独立学习、组内交流、成果检测、展示准备四个阶段。独立学习阶段: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案,对预习内容进行学习,要求在书上进行勾画圈点,做好预习笔记。组内交流阶段:学生根据独立阶段的生成情况进行组内交流、质疑、补充。成果检测阶段:由班级学科代表对各小组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整体检测或部分抽查。展示准备阶段:小组根据提供的展示任务,结合本组实际,由科助理(组长可协助)进行任务的分解,组员根据任务进行充分准备。2.交流展示:是对预习生成成果的再現和检测,是学生培养能力、展示风采、智慧火花碰撞的机会与平台,交流展示环节的课堂由学生做主。负责讲解的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进行讲解。3.拓展延伸:听课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由其他同学释疑、追问,必要时老师点拨、指导。全班同学根据预习所学内容,进行知识的补充,将教材知识面拓宽。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提炼,形成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完善素质结构。4.检测反馈:是根据课程标准和目标要求,对学生学习达标情况进行诊断和考核,并利用其结果修正后期教学工作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包括预习生成检测、交流展示检测和阶段性检测。预习生成检测:学生利用学案、教材或教辅资组成员进行普查或抽查。交流展示检测:交流展示后可以进行组与组之间进行抽号板书、开展每组相同学号的擂台赛等等来实施检测。阶段性检测: 是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特点划分的段落性检测。料完成预习后,科代表直接应用学案中的内容对各
3.丰富的课堂师生对话。对话是一种新课堂常规教学方式,富于艺术技巧的对话,能培养学生自信心理、民主精神、交往能力,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幸福感的体验。然而,课堂的对话,仅仅流于热闹喧哗的形式是不科学的,还应研究谈论的内容、信息的生成。在课堂师生对话中,师生之间必须保持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对话中,教师应尊重个性,关注每一个鲜活的学习生命体。教师对学生信息的即时板记和应用,是教师尊重、承认学生思维表达成果的体现,是教师理解学生学习、善于生成课堂的表现。在依据学生表达而深入的对话交流中,师生得以一起感受平等共享的幸福、合作探究的幸福、教学相长的幸福、智识生成的幸福。这需要教师能够处理好“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的关系。笔者在观课过程中欣喜地发现,师生间进行的非课本知识的信息交流、对话和分享,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当然,这所有都是对教师教学智慧和大文化学养的综合考验。
新课程背景下的“幸福课堂”的构建,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合作、主体创造、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它会为新课程添上灿烂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吉顺育. 走向和谐的课堂师生问答[J]. 软件导刊,2017,( 6) : 53.
[2]郑桂芳. 质疑教学小议[J]. 绥化师专学报,2018,( 3) : 77.
[3]刘婷婷. 促进学生参与的课堂即时评价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7.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