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悟经典

2019-09-10

小读者之友 2019年9期
关键词:蹄子癞蛤蟆尚书

【原文】

孟子曰:“尽①信《书》②,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③,取二三策④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⑤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⑥也?”

【注释】

①尽:完全。 ②《书》:指《尚书》。③《武成》:尚书篇名,已亡佚。 ④策:竹简。⑤伐:讨伐。 ⑥杵:舂米的木棒。

【译文】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尚书》中的《武成》篇,所相信的只是其中二三处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像周武王这样天下最仁爱的人去讨伐像商纣那样最不仁的人,怎么会发生血流成河,连舂米的木棒都漂起来的事情呢?”

【导读】

孟子在这段话中谈到读书,他说书是应该读的,但是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故事】

按图索骥

春秋时期,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

后来,他根据自己丰富的识马经验,专门写了一本书,叫《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参考。

伯乐有一个儿子,智商很低,但他也想继承父亲的事业,成为一名相马专家。于是,他每天都捧著《相马经》研究来研究去,很想四处去找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于是,他决定带着书,到各地去找千里马,试试自己的眼力。

他按照书上所描绘的图形去找,找呀找呀,一连找了大半个月,结果一无所获。他有一些泄气了,没精打采地在路上走着,忽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只癞蛤蟆。这只癞蛤蟆有高高隆起的额头,大而有神的眼睛……

“啊!这不就是父亲书里写的千里马吗?”他兴奋极了,捧起这只癞蛤蟆,急忙往家里跑。

一进家门,他就大声喊道:“父亲,你看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只是他的蹄子有点小,可能无法背太重的东西!”

伯乐看着儿子捧着一只癞蛤蟆兴高采烈的样子,感到又好气又好笑。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有点笨,有点傻,因此并没有责骂他的意思,只是笑着对他说:“哎呀!你找来的这匹马太爱跳啦,我看你是没办法骑呀!”

(摘自《中华国学智慧经典诵读·孟子》)

猜你喜欢

蹄子癞蛤蟆尚书
狗蹄子花
癞蛤蟆穿新衣
谦虚
自大的马谡
叫男人大猪蹄子,到底冤不冤
《尚书》
《红楼梦》“蹄子”意象创意及译者的策略适应
癞蛤蟆,对不起
可爱的小山羊
谢谢癞蛤蟆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