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治疗希望的“胰腺肿瘤”
2019-09-10栗光明张雪莲
栗光明 张雪莲
去年年底,王叔叔去医院进行常规体检,可等体检报告出来后他却傻了眼!检查发现,他患了一种长在胰腺上的特殊肿瘤,体检医生也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一定要赶紧接受正规治疗。
在很多场合,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一直以其高难治性、高死亡率著称,让人闻之色变。但是,王叔叔接受了3个月正规、系统的治疗后,竟然康复了。有些人不禁要问,王叔叔胰腺上所长的肿瘤有什么特殊之处吗?真的能治好吗?专家告诉我们,所有的秘密不外乎一个“宝盒”,这个“宝盒”可以使相当一部分患有这种特殊肿瘤的人不被判处“死刑”,帮助患者延长生命期。
到目前为止,胰腺癌的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一,即使通过治疗,其5年存活率依旧不足10%。但并不是所有长在胰腺组织上的肿瘤都属于胰腺癌,像王叔叔这种肿瘤就不属于胰腺癌。而来自山西的贾先生就没有王叔叔那么幸运了,贾先生今年65岁,2017年时他便总是感觉肚子不舒服、大便干燥,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在他的肝脏和胰腺上发现了16个病灶转移点,当时贾先生的主治医生直接怀疑是晚期胰腺癌,认为他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后来贾先生一家人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本想着死马当活马医,但没想到的是,医生检查完后发现贾先生患的并不是胰腺癌,而是与王叔叔一样,患上了一种长在胰腺上的特殊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完全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贾先生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手術切除肿瘤后,经过三个疗程的化疗,贾先生现在已经可以健康地常生活了。
神经内分泌肿瘤有以下3个特点:
1.可治疗
这种特殊类型的恶性肿瘤,通过现有的医学技术手段,50%以上的人能达到5年以上的生存率。
2.易转移
这类肿瘤特别容易转移,它发生肝转移的机会超过50%,甚至有些人会出现肺、骨头等部位的转移。
3.发病后会有明显症状
这类肿瘤在发病后,会有明显症状,比如皮肤潮红、反复发作的低血糖等。
胰腺是身体里负责“解油”的重要器官,有内分泌功能和外分泌功能这两个极其重要的作用。胰腺每天要分泌1000毫升的胰液,参与脂肪、淀粉、蛋白的吸收,这是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如果是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出了问题,就会不停地分泌胰岛素,除了引起血糖问题,还有可能出现的疾病就是神经内分泌肿瘤。但神经内分泌肿瘤却不仅仅只会出现在胰腺上,它还可以出现在人体整个消化道的任何一处,甚至还有一小部分会出现在肺部。
而不同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必然也会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肺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是哮喘,而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则主要表现为顽固性的溃疡,还有部分生长在消化道上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以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
在上述几种常见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症状中,最危险的就是顽固性低血糖,也被专家称为“叫不醒”的低血糖。神经内分泌肿瘤导致的低血糖和糖尿病所致的低血糖不同,它往往会出现心慌、大汗的症状,有些患者早期还会出现记忆力下降、谵妄、癫痫样发作等精神类疾病。严重的低血糖还会出现黑朦、昏迷等症状。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是4~6毫摩尔/升,这是因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可以保持我们血糖的稳态,不会出现过低的血糖。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会异常分泌出较多的胰岛素,过度消耗体内的血糖,人便会不停地感到饥饿,不停地吃东西。此时,这种低血糖的状态即使用药物也不能有效缓解。
幸运的是,随着诊断手段的提高,神经内分泌肿瘤已经不再是一种罕见病,只是它的发病率在近四十年间足足提高了5倍,胰腺区域的癌症中,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大的“万幸”就是它是可以治愈的。改善预后甚至实现临床治愈的关键就是早期诊断、早期定性,目前区分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癌的“金标准”就是嗜铬素A检测和活检穿刺。因此,我们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编辑 车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