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2019-09-10田宁
田宁
《天火之谜》一文主要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冒着生命危险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故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实验、大胆探索的科学研究态度。
经过深入解读文本,笔者抓住“钥匙”这个“点”,层层突破重点段,设计上勇于打破常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富兰克林揭开雷暴秘密的艰难,体悟富兰克林大胆实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抓“天火”,了解前知
1.生板书“天火之谜”,师画出“天火”。
2.让学生谈谈对天火有哪些了解。(“雷神”“雷暴”“上帝的怒火”)
3.(播放“雷电”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感觉如何?
4.(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哪句话概括了本自然段的意思?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师小结:在概括段意时,如果有一个句子能够总说本段的意思,它就可以直接作为本段的段意。
二、由“谜”入手,认识“雷电”
1.师圈出“谜”,让学生用它组词(谜语、谜底、猜谜……)
2.“天火之谜”到底是什么呢?(生迅速在课本上画出来)
出示句子:……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理解“无稽之谈”指的是什么)
训练:用“不是……而是……”将两个短句连接起来。
释疑:录像展示科学上的解释。
三、“钥匙”引发,激发质疑
1.抽查朗读其他段落的情况。
2.听写并正音“钥匙”。(一生在黑板上画出一把钥匙的样子)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根据“富兰克林、钥匙、天火之谜”三个词语,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四、小组交流,分享收获
1.观点:我认为他拥有
的钥匙。
2.读句子,抓关键词语,谈体会。
3.感情朗读。
五、小组展示,教师提升
1.感知语言,品味语言。
(1)“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抓住“靠近”“铜钥匙”“啪”“骤然”体会富兰克林勇于实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
(2)“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比较训练:
他惊奇地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他惊奇地發现麻绳上的纤维竖了起来。
(体会“怒发冲冠” 的本义和形象生动的特点)
(3)提升:从“风筝实验”你体会到他身上还有什么特点?
从材料的准备上,看出他拥有“做事周密”的钥匙。
师小结:正因为他拥有这样的钥匙,所以,他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2.感情朗读,重温情境。
播放《命运交响曲》,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其他学生闭眼再次找寻身临其境的感觉。体悟富兰克林那伟大的品格,为复述做准备。
3.积累词语,训练复述。
(1)学生圈出本段中积累的词语。
(2)教师幻灯出示四字词语和表示他动作的词语。
(3)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训练复述,同时教给学生方法。
六、课内外结合,体会其他品质
从课内外的文字中,你认为他还拥有哪些钥匙?
七、评价人物,激发感情
1.补充材料:逝世时,2万多人送行,哀悼一个月,墓碑上写着“印刷工 富兰克林”。
2.齐读三遍,读出一遍又一遍不同的味道。
一把小小的“钥匙”使整个教学浑然一体,让整个课堂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博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