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景歌》识字教学设计

2019-09-10柯晓珊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编者小节拼音

柯晓珊

【教学意图】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但学生思维较为感性,如果直接讲解,或者通过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识字,必然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因此,教师可以搭建平台,创新形式,让识字教学变得富有趣味。统编本教材一改传统枯燥的编排方式,将识字内容变得富有趣味。以二年级上册《场景歌》为例,借助一则韵文进行识字,通过朗朗上口的韵文引导学生在场景中认识事物,认识与事物相关的汉字,给枯燥的识字教学添了韵味。

【教学设计】

一、学生自由拼读韵文

1.多媒体出示带有拼音的韵文,让学生自由地借助拼音进行拼读,同桌之间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读得连贯。

2.教师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她)是否读得准确。如果准确、连贯,请给个“赞”;如果不准确,请试着帮他(她)纠正读音。

3.多媒体出示第一小节:“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引导学生结合一年级所学的“一”字的变音知识,鼓励学生尝试变音读,然后进行对比检验,最后进行大声连读。

二、去掉拼音識记生字

1.多媒体出示相关场景,并附上表示场景的四组词语,鼓励学生进行分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去掉拼音,分小节展示,请学生先自由朗读,接着进行全班齐读,重点要求读准平舌音,即“艘”“翠”等字音。

三、借助归类认识汉字

1.出示第一组生字:滩、艘、舰、帆、稻、铜、园。

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拆字,思考可以拆成哪两部分,这两部分与这个字有什么关系。(提示学生从形声字的构造方式进行考虑)

2.出示第二组生字:孔、队、军、号。

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并思考在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提示:从生字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进行思考。)

3.对生字进行组词,并熟读。

【教学后记】

韵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场景歌》这篇韵文来说,一共有4小节,每小节为一个场景,分别由数量词组成的短语合成韵文。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12个,会写的字为10个,其中“园、孔、队、铜、号”这5个字,既要求会认,又要求会写。对于这一课来说,学韵文是辅,而识字是主,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编者意图,尽可能充分利用韵文,引导学生通过朗诵熟读的方式进行识字,以便让识字教学过程变得更有趣味。

从设计来看,笔者不仅考虑到韵文的特征,还联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一”字变调,进行诵读,以便从中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乃至结合联想与想象,读出画面。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同时,引导他们结合场景、具体事物进行识字,让识字过程变得有趣而简单,这样不仅在更深层次实现了与编者的对话,还较好地传承与发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另外,笔者还结合汉字构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识字。比如通过分组识字,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概括、总结,在发现其共同点的同时,也能从中初步窥探汉字的构造方式。如针对第一组形声字,笔者利用“拆合法”,在引导学生记住字形的同时,也让他们初步理解汉字意思;而第二组,则是重在结合字形进行识字,并且结合书写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在田字格中的具体占位。针对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笔者在引导学生识字写字的同时,更注重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养成,强调书写习惯、书写姿势等。

与传统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有了不小的改变,而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认真研读、准确把握,以便从中实现与编者的精确对话,继而从中创新形式,将编者意图准确表达于课堂之中,为低年级识字教学添加韵味。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天安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编者小节拼音
快把我哥带走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
节节草的秘密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
Happiness Is Some Little Things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