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家风建设的主要内容、鲜明特点及时代价值

2019-09-10向楠曾狄

邓小平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美德家风

向楠 曾狄

[摘要]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邓小平非常重视家庭,重视家风建设,是培育优良家教家风的榜样。坚持理想信念教育、重视读书治学之道、崇尚传统家庭美德构成了邓小平家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红色”特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基本底色,实事求是和务实肯干的思想行为特征是邓小平家风建设的鲜明特点。邓小平家风建设对培育新时代的优良家风,以家风带动社风、党风和政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家风家教的重要性,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其中邓小平就是杰出代表。对邓小平家风建设的主要内容、鲜明特点及时代价值的研究,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现代家风,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和落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邓小平家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生中,把崇高的理想信念、严以律己的要求以

及自身独有的精神品格融入到家庭教育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邓氏家风,涉及坚守理想信念、勤奋读书治学、传承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等内容,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坚守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理想信念坚定是共产党人保持政治定力、敢于面对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也是邓小平一生鲜明的政治品格。这一政治品格也体现在邓小平的家风中,是邓氏家风的灵魂内容。

邓小平的一生充满波折,他总结自己时用了“三落三起”一词。他在“三落”中能无所畏惧,实现“三起”,必定有一种精神的支撑,这种精神就是邓小平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展开邓小平的人生画卷,可以看到,邓小平接触马克思主义有几个特点:接受时间较早、接受时年龄较小、接受较为直接、与实践联系紧密。正因为这些特点,使得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真诚和持久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了重大挫折,但这未能动摇他的信念。邓小平冷静地告诫人们:“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正因为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和信仰,有为人民服务的决心,邓小平才能在困难挫折中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这种因坚定信仰而无私无畏的精神品格在长期潜移默化中成为邓小平家风建设的灵魂。正如邓小平的长女邓林所总结的,“无私才能无畏”是邓小平一生的崇高品德。“因为无私,他才坚强,无论什么挫折、痛苦都不能把他打倒;因为无私,他才勇敢,敢于实事求是。”长子邓朴方也说:“父亲在任何时候都不畏惧,在最艰苦的环境里依然很开朗。和父亲在一起,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一生都很重要。”邓小平经常告诫子女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始终具备无私无畏的品格,这是战胜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

(二)重视读书治学之道,强调学以致用

邓小平十分重视子女的文化知识教育,重视读书治学之道是邓小平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邓榕说:“在我们家中,父母亲特别重视孩子们的学习和教育,不但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要学习好,要上大学,而且要求考上好的大学。父母亲从小教育我们的这一想法,成为我们家几个兄弟姐妹学生生活所追求的明确目标。”邓小平晚年对孙辈说:“对中国的责任,我已经交卷了,就看你们的了。我十六岁时还没有你们的文化水平,没有你们那么多的现代知识,是靠自己学,在实际工作中学,自己锻炼出来的,十六七岁就上台演讲。在法国一待就是五年,那时话都不懂,还不是靠锻炼。你们要学点本事为国家作贡献。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

邓小平不但强调读书与学习的重要性,更强调读书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关于学习的目的,邓小平强调要学以致用,要根据不同的现实条件和历史任务开展学习。由于国家建设急需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邓小平便经常鼓励子女们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即使后来邓朴方身体致残后,还是勉励和支持邓朴方继续学习科学技术,以便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关于学习的态度,邓小平特别强调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勤奋刻苦。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人生经历,不仅磨炼了一代伟人的宽广胸襟和革命主义乐观精神,也影响了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无论处于何种困难的境地,邓小平都坚持读书。邓小平的女儿回忆,邓小平下放江西临走前,“他们到院子后面的大书房中去挑选,把多年来珍藏的马列著作、历史、文学类各类书籍,一本一本挑出来,转进中办帮忙做的几个大木箱子里面。他们知道,在今后的岁月里,将由这些书来陪伴那些不眠的日日夜夜”。这样的学习态度,也潜移默化地融入到邓小平的家风中。邓林身体多病,學习有些困难,曾几度休学。邓小平的夫人卓琳鼓励她“要发愤图强”,邓小平说:“不要发‘愤’,你不是跟谁生气。你应该奋发图强,自己振奋起来,争取好的成绩。”正是在这样的鼓励和支持下,邓林不断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关于学习的方法,邓小平强调要实事求是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强调潜移默化在实践中学。正如邓楠所说:“父亲教育我们从来不用说教,不讲大道理,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比如管我们学习,就是学期末看你的记分册,而且看老师的评语。对我来讲,为了学期末给他看记分册,我就得努力学习好、表现好。他看一下,大多表扬,但对我们来说为了这一次就得努力,这就是压力。我们家孩子都学习好,包括我们的孩子们,学习也都很好。”“父亲不过于看重课本,不过于看重书本知识,他希望我们知识面广。”“父亲干事非常认真,遇到不认识、不清楚的字、词,就要查辞海、查字典。我们从小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帮他查字典,这也就培养了我们爱查字典、查《词源》、查《辞海》、查《康熙字典》的习惯。我们很小就学会了拼音,都是他教的。”

(三)注重家庭,倡导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也是邓小平家风建设的基本内容。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邓小平的家风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在邓小平的家庭里,年龄最长的是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1950年,重庆解放不久,邓小平便把自己的继母从老家广安接到了重庆。从此,夏伯根便与邓小平一家生活在了一起,彼此相互照顾,享受天伦之乐。全家人对夏伯根都很尊重,邓小平夫妇和儿女也随孙辈们一道称她为“老祖”。邓小平去世后,家人继续悉心照料夏伯根,老人活到101岁高龄。邓小平对晚辈的爱是深沉的、内敛的。他很少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更多时候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邓林说:“我爸爸还有一个习惯,给我们掖被角。他总怕我们的肩膀受寒,所以晚上我们睡了以后,他总要给我们掖掖被角。”邓朴方说:“他沉默,这大家都知道,不怎么说话,耳朵有点聋,好像别人说话他也没有什么反应。但是他表达感情的方式,特别细腻,不是那种很夸张的,动作很大的。”邓榕说:“饭后给他削一盘水果,他吃两口,然后就往这边一推,说大家吃。给孙子、孙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江西的日子,由于担心子女受自己牵连,一向只重大事的邓小平在给中央写的信件中多次提到关于子女的事,体现了一个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邓小平对自己的孙辈更是疼爱有加,他对晚辈表达爱的方式是含蓄的,但也给晚辈足够多的自由空间,没有束缚他们的天性。邓楠说:“父亲是一个很少说话的人,他平常也不太跟我们聊天的。在家里说话的时候,我们说九句话,大概他能说一句话。但是我们可以随便说,我们这个家比较民主,什么话都可以说,不是那种死死板板的家庭,就是说比较开放。”但是,邓小平给晚辈足够多自由空间的同时,也要求晚辈遵守规矩和原则,尤其是国家的法律法规。邓林说:“父亲对子女很民主,但不是放任。”“父亲对我们的要求是国家法律不能侵犯,我们家的孩子要守法,要谨慎,名不要出太大,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能干出格的事。”

夫妻恩爱,相濡以沫,荣辱与共,是邓小平和夫人卓琳长达58年夫妻生活的真实写照。邓小平一生深情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也深情地爱着自己的家庭和妻子。从相识到相知、相爱,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家庭生活的变化把他们紧紧连在一起。邓小平的性格沉默少言,卓琳的性格却开朗外向。虽然夫妻二人性格不同,却异常和谐。正如邓榕说的那样,虽然二人表面上性格不一样,实际上他们的心底有很多内在的东西是彼此相通、融合的。他们是夫妻,更是同志和战友。正因为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又相互宽容理解,夫妻二人才能长时间相濡以沫,荣辱与共。在长达58年的共同生活中,他们始终相互尊重理解,相互体贴照顾,同甘苦共患难。邓小平很体贴妻子,在江西的时候,卓琳的身体不好,血压高,有时候上楼梯会感到头晕,邓小平便伸手扶着她慢慢上楼梯。卓琳不仅是邓小平工作中的秘书,也是生活中的秘书。邓楠说:“我妈妈对我爸爸在生活上的照顧那真是无微不至。冬天穿什么衣服,夏天穿什么衣服,什么时候该换被子等等,都是妈妈来安排。怎么让父亲休息好,是妈妈主要考虑的问题。妈妈照顾爸爸的生活非常到位。”邓家的晚辈就是在这样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也养成了他们平易近人的宽厚性格。

邓小平不仅孝敬长辈,疼爱晚辈,尊重妻子,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很关心和照顾。邓小平的妹妹邓先群说:“大哥是很体贴照顾人的。他平常没有什么话,也听不到他跟你说几句贴心的话,但是,他把所有的事都装在心里头,你能体会到他对你的关心、对你深深的爱。”邓小平是家里的长子,俗话说“长兄如父”,邓小平对待兄弟姐妹正如父亲那样既严厉又亲切。邓小平从不插手兄弟姐妹工作待遇方面的事,他更看重一个人的品格和奋斗的精神,他会为他们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而感到高兴。邓小平的弟弟邓垦说:“关心嘛,当然很关心了,不过具体事很少。待遇问题啊,从来没有哪个关心过我的待遇问题,他也不应该管这个事,我也没跟他讲过这个事情,我没有这个印象。”在邓小平的影响下,邓家人都十分团结,兄弟姐妹都相处融洽,并相互鼓励为国家和人民多作贡献。

邓小平衣着简单,生活简朴。在四川广安的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中,陈列着邓小平生前穿过的部分衣物,有中山装、军便服、白衬衫、圆口布鞋、视察南方时穿的布夹克,还有用了几十年的手表、皮带等。邓小平在衣着上非常讲整洁,但也非常简单朴素,很多衣服领子、袖口都补过,一件毛衣穿了20多年,肘部磨破了,经过卓琳的修补后,又继续穿。据邓小平的身边工作人员回忆,一次在杭州视察,服务员在洗衣服的时候发现一件有不少补丁的衣服,就问工作人员是谁的。当得知是邓小平的衣服,服务员简直不敢相信,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衣着却如此简朴。邓小平生活也十分简单,在饮食上从不挑食,从不吃滋补品。川菜是他一生的爱好,能有辣椒和四川泡菜就可以佐食一顿饭。这种简朴的生活作风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家人,形成了勤俭节约的邓家家风。

一、邓小平家风建设的鲜明特点

邓小平的家风不仅具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体现出来的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和人民群众充满赤诚而深沉的爱,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核心精髓,而且他一生都体现着实事求是、务实肯干的鲜明特征。

(一)“红色”特质是邓小平家风建设的基本特点

“红色”具有浓厚的政治意蕴和历史底蕴,一般用来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政治信仰而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象征着强烈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指出:“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这样的“红色”特质也形成了邓小平家风的基本特点。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人民深沉的爱,成为邓小平及其家人能在艰难困苦中继续前行的动力和精神支柱。因为对“红色”的坚定信仰,才能在面对各种挫折困难的时候无所畏惧。

(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邓小平家风建设的基本底色

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作为邓小平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邓小平家风对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继承和传扬。邓小平一向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家庭美德,也滋养了邓小平的家风。在1992年的南方讲话中,他专门讲道:“家庭是个好东西。”邓小平从传统家庭道德文化中吸收了优秀美德,从而也赋予了邓小平家风中传统家庭美德文化的基因。

(三)实事求是、务实肯干是邓小平家风建设的显著特点

实事求是、务实肯干是邓小平极具个人特色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

邓小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无论是在“文革”前的工作中,还是“文革”后针对“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批判,邓小平都多次强调实事求是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更加强调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成为他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邓小平深刻总结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靠的是实事求是,改革开放要取得胜利同样需要实事求是。邓小平反复强调“拿事实来说话”,“真抓实干”,“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等等。他还自称是“实事求是派”。在实事求是思想原则指导下,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务实肯干成为邓小平重要的行为标志。“邓小平同志以一生的实践证明,他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也是一位求实、务实、踏实的实干家。”美国学者石池雨在《中国对外政策的精髓》-书中写道:“邓小平是务实风格的典范”,“几乎没有人怀疑,邓小平是一位有务实个性的领导人”。这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也体现到了邓小平的家风中,从邓小平关于治学的目的、态度和方法中可以一窥究竟。关于学习的目的,邓小平强调学习要学以致用,要根据不同的现实条件和历史任务开展学习;关于学习的态度,邓小平强调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勤奋刻苦;关于学习的方法,邓小平强调要实事求是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强调在实践中学。这些治学之道都是秉持实事求是和务实肯干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形成的。

三、邓小平家风建设的时代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的模式、结构和形态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境遇下,我国的家风建设尤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所指出:“不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邓小平家风建设对培育新时代的优良家风,以家风带动社风、党风和政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培育社会主义优良家风,以家风建设带动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是邓小平一生的坚定信念,也是邓小平家风建设的灵魂内容。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家庭结构的演变,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家风是家风建设的重要课题。就人类家风发展的历史背景来看,我们经历了从“家国”到“民族国家”、从一般民族国家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与之相应,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从家国情怀到国家情怀,再到人类情怀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家风的变化。培育现代家风的重要内容就是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培育现代优良家风的思想根基。只有思想根基牢固了,才能培育良好的家风,从而使家风影响民风,民风引导社风,形成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环境氛围。学习及借鉴邓小平家风中的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的灵魂内容,有利于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坚定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求解放的价值追求。

(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以家风建设净化党风、政风

“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的期望。通过家教、家风建设,使得广大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不仅能够保持共产党人高尚的品格和廉洁的操守,也能够引导和监督家人的行为,在源头上规避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风险。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也将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遵纪守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也是邓小平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学习借鉴邓小平家风建設中对传统家庭美德的传承,不仅能够在建设现代家风的实践中彰显家风的文化传承特征,也能够通过家风建设达到净化党风和政风的作用。当然,在建设现代家风的过程中,不能照搬传统家风文化的内容和方法,而是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并结合现代家庭的实际特征进行现代性转化,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

(三)培养具有实事求是、务实肯干行为品格的现代家风,以家风建设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作为较为抽象、深邃的价值理念,要被广大民众认同,就需要贴近民众的现实生活。而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这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地方。因此,注重家庭家风建设,就成为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载体之一。随着社会的巨大变化,社会生活的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相应的,人们的家庭规模、结构、形态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完全迥异于传统社会的变化。相较于传统家庭,现代家庭不再是大型的家族性家庭,而是小型的核心家庭;不再是全能的政治经济文化家庭,而是主要侧重于家庭文化生活;不再是基本可以独立于社会的自足性家庭,而是与社会强联系的家庭;不再是一味强调家长权威的家庭,而是更加倾向于民主平等自由的亲子家庭。与这种变化联系在一起的是,小家庭对原生家庭、对家族大家庭的依赖越来越弱,甚至连家庭成员对家庭的依赖也越来越弱,但是家庭仍然是个人生存成长的基本环境,现代优良家风的培育要适应这种现代家庭的时代转型。在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包括在家风的熏陶中,培养家庭成员的自立、自主、自强的行为品格就显得格外重要。学习和借鉴邓小平家风思想中的实事求是、务实肯干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利于促使现代家庭及其成员形成实事求是和务实肯干的行为品格,满足现代家庭及其成员在扁平化和原子化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独立自主发展的需要,从而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接体现”。邓小平家风建设对培育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家风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通过现代家风建设这一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和落实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以千万个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以千万个“家庭梦”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美德家风
坚持实事求是与党性原则的统一
小学生拾金不昧 传承美德树榜样
实事求是
家风伴我成长
道人善即是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节约用水是美德
助人为乐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