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2019-09-10姚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7期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时代创新

姚源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水平逐步提高,新媒体技术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现如今互联网技术已经在我国多个行业之中得到应用,尤其是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取得了全新的发展。为此,相关人员便需要提高重视程度,针对视觉传达设计方面,认真展开把握,以此推动整个行业不断进步。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特点,探讨新媒体时代下视觉环境发展的机遇,并对于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方法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发展;创新

对于新媒体技术而言,可以促使信息传递更具广度和深度,并且使得艺术的呈现形式也变得更具多元化特色。在这一环境背景下,人们的思想理念发生了诸多转变。因此,如何满足广大人群的需求,便是当前新媒体技术发展的重要核心,也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特点

1.1 互动性特点

所谓新媒体,主要是指与传统媒体存在差异化的全新媒体方式,在这一背景下,广大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具体需求,选择最为适合自己的方式,以此完成信息获取。尤其是当前的新型传播模式,对于人性化和交互性方面有所注重。只有将重心全部都放在人们的体验层面,设计更具先进行的媒体模式,才能确保企业走向成功。

1.2 精确性特点

对于早期的纸质媒体来说,基本上只能算作是一种单向交互模式,用户很难自主获取一些自身需要的信息内容,只能被动选择接受。显然,这种媒体形式已经十分陈旧,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的实际需求。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之中,自然会被淘汰。而对新媒体技术来说,自身信息传递更具精确性特色,人们可以获得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内容。

1.3 及时性特点

对于早期媒体来说,在制作新闻内容时,往往更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如此自然会造成信息资料失去应有的及时性特点。而在新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能够进行信息发布,同时也不再需要使用早期的设备和平台,确保信息传递更为及时。

1.4 多样性特点

现如今科技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快,同时许多全新的设备也被投入到了使用过程之中,因此,媒体新闻的传播将会更具多样性特色,形式种类有很多,以此满足不同用户的基本需求。

2. 新媒体时代下视觉环境发展的机遇

2.1 信息传递更具交互性

通常来说,对于早期的信息传递来说,基本上都以线性为主。而新媒体的出现,可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多样性特点得到增强,特别是在网络技术得到发展之后,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有所增加。正是基于这一因素,视觉传达设计同样需要做到不断创新,针对早期设计模式存在的缺陷,及时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以此满足广大用户自身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将其交互性特色全部展现出来。如此一来,人们的感官体验自然会得到全面增强,实际感知也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2.2 从静态传递向动态传递发展

伴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图像本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显然,早期一些静态化图像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必须对于这些图像内容展开创新,促使其更具动态化特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信息传递的速度也有所提高。基本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之中,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信息获取。为了保证效率和质量能够达标,单一传递逐步开始向多感官进行转变。诚然,视觉传达模式仍然是主流。基于多重感官刺激,信息传递的模式自然会更具多样化特色。

3. 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方法

3.1 动态视觉创新

3.1.1 创新设计的基础优势

针对视觉传达设计本身,对其采取动态创新的方式。

其一能够确保信息资料的传递速度得到提升,极具高效性特点。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将全新的技术渗透到视觉设计活动之中,促使观众们的感官体验得到增强,尤其是可以体会到技术的层次性特点,进而保证获取的信息资料更具精确性、高效性以及多元化。不仅如此,由于这种设计模式极为新颖,因此可以在脑海之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确保信息传递的质量得到提升。

其二,对于这种设计模式来说,可以将听觉表现和视觉表现整合在一起,促使人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信息获取,丰富了现有的信息面,提升了技术应用效果。

其三,这一设计模式的视觉表现效果非常强,可以有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毕竟相比于一些静态物体,动态物体的表现力显然更强,带来的实际感官体验自然也更为震撼。正是因为这一因素,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理应将这些信息资料全部都存储进来,以此保证实际成像更具生动性特点。不仅如此,人们在接受的时候,也不会再有强烈的疲倦感产生。

其四,依靠动态设计的方式,可以有效保证信息资料内容更具趣味性特点。因此,人们对于这种模式自然会更为青睐,喜爱程度也更高。

3.1.2 动态设计表现

对于动态设计的具体表现来说,通常主要能够分成三类,分别是文字内容的动态化表现、图形内容的动态化表现以及色彩图像的动态化表现。

其一是文字动态化,也就是针对文字内容本身,采取一些动态化设计的方式。对于广大群众来说,文字永远都是最具直观性的传递方式,针对早期的传达形式,自身往往可以起到优化的效果,并且保证设计模式变得更具内涵。一般来说,首要工作便是针对文字自身原有的问题展开设计,促使其演变成一种简单的小动画,使得字体本身变得更具美感,对人们有着更高的吸引力。其次则是对于设计活动本身的时间性特点予以重视。在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理应将重心放在人们的体验层面,以此保证文章的呈现形式以及持续的时间都能够和人们的阅读习惯保持一致。

其二是图形动态化,也就是针对一些单帧图片展開全面处理,以此保证图像内容更具连贯性特点。人本身便属于一种视觉系动物,相比于静态事物,对于动态事物显然更为敏感,对其注意力也更高。所以,工作人员在处理图像的时候,促使其动态化水平得到增强,可以有效提升人们的感官体验,对于文字本身的印象也会有所提高。

其三是色彩动态化,对于这一模式来说,通常都会和图形一同出现。在针对文字展开设计的时候,提升其动态化水平,并做好色彩的调节工作,可以有效提升设计表达的具体效果。

3.2 多感官交互体验创新

3.2.1 听觉的互动创新

在当前时代中,人们理应注重信息本身的接受质量,同时对于人们的情感体验也不能有所忽视。除了需要在视觉层面展开创新之外,对于人们的感官体验同样不能有所忽视。因此,听觉感官以及听觉感官自然和视觉感官同样非常重要。如此一来,人们的体验自然会得到全面增强。

3.2.2 触觉的互动创新

对于人体而言,触觉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感觉,尤其是对人们的信息获取影响非常大。而通过这种体验模式,可以使得人们对于外部事物的感知得到全面增强,信息接受也变得更为真实。不仅如此,通过将触觉体验和多种不同的感官体验整合在一起,为人们带来的感受自然也完全不一样。

例如,对于早期的手机来说,基本上都是依靠按钮的方式完成信息获取。而在近些年之中,相关技术得到了增强。人们可以直接通过触碰屏幕,获得相应的感受。如此一来,视觉感知、听觉感知以及触觉感知便能够有机整合在一起,整体效果自然也会得到增强。

3.3 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在这个时代之中,新技术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因此,视觉设计同样需要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通过应用新技术,逐步打破外部条件带来的限制,以此完成传播模式的创新。总体来说,对于视觉实际活动来说,主要理念便是设计和科技联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APP软件,通过使用之后,人们可以更为方便地进行信息获取。由此可以看出,视觉传达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设计者除了需要对新时代有着深入了解之外,还要对自身理念进行转变,掌握基本常识,并将新媒体的特点全部展现出来。

3.4 增加人性化沟通要素

对于视觉设计来说,不仅要有着较强的人文性特点,同时还要具备人性化特色,以此将人的基本作用全部展现出来,从而使得人们对于各方面思想的情感共鸣得到增强,实现理念层面的沟通。特别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理应将人文素养展现出来,渗透一些更具个性化的基本理念,以此保证人们的感官和思想同样可以融入进来。这样一来,设计作品的整体质量自然会得到全面提升。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Apple Watch,尤其是其表盘的设计,整体形式极具特色,可以让使用者们根据自身需求,自由展开选择。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媒体时代的背景,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为设计创新在技术层面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对于视觉传达设计方面,同样需要在原有基础之上,不断展开优化,促使其更具创新性特点,满足广大人群的实际需求。如此便能有效增强人们的感官体验,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力,张阳阳,孙雯.新媒体视域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与发展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0.

[2]翟若楠,王瑶.新媒体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西部皮革,2019,41(05):101.

[3]王艺茹.新媒体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评《新媒体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494(02):99-100.

[4]李杰辉,高黎明.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分析[J].戏剧之家,2019(7).

[5]彭杨.新媒体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发展与变化——评《新媒体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传媒,2018(1).

[6]李杰辉,高黎明.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分析[J].戏剧之家,2019(7):00034-00035.

猜你喜欢

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时代创新
数字化境遇中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探索
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