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语言表达研究——《视觉表述》课程探索和实践

2019-09-10赵铂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7期
关键词:视觉语言教学创新课程改革

【摘要】视觉语言是借助视觉图像来阐明设计的信息处理方式,它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也是运用最普遍的信息传递方式,是信息傳播过程中最有效的载体。《视觉表述》课程是以视觉语言的表达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着眼于以视觉符号为主体的视觉语言表达,本文主要以《视觉表述》课程建设作为研究对象,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视觉表述课程教学角度出发,探索目前国内各个设计类院校纷纷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大背景下,如何进行专业课程的建设改革工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并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课程建设的方法,从而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视觉表述课程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特别是在教学创新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视觉语言;视觉表述;课程改革;教学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这就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定位要领先于时代,培养适应行业需求,并最终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这一目标的达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的合理搭建,以及处在这个体系中每一门课程的内容建设和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度。

目前国内各个院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都在探索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和课程改革,以期能够在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上获得更大的收获。但针对《视觉表述》课程改革建设的研究和探索比较少,本项目从课程的内外两方面研究并实践在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背景之下,《视觉表述》课程的改革建设,对内,指的是课程质量的建设,在《视觉表述》课程的建设中,通过建设团队的搭建、课程的专业研讨、课题库的建立、课程标准的梳理实现课程质量建设的保障;对外,则是厘清《视觉表述》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梳理课程与体系中的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内外两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视觉表述》课程的优化和提升。

1. 《视觉表述》课程开展概况

设计的过程就是利用视觉语言的形式来表现、阐明信息的过程,视觉语言是借助视觉图像来阐明设计的信息,它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也是运用最普遍的信息传递方式,是视觉传达过程中有效的载体。作为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应用表达能力的重要基础课,《视觉表述》这门课程主要包括对视觉语言的发展演化、视觉语言的内涵与外延的探索,研究并实践视觉语言是如何表现的问题,课程从视觉要素、设计创意、视觉传播等方面入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视觉信息的编辑、组织与传播的完整过程。关注学生掌握理论核心要义的能力,增强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创新思维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引入了国际上著名设计院校的课程课题。

2. 课程开展的模式

2.1 梳理课程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视觉表述》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关键且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方面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一起担负着对整个课程体系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与体系中的各个课程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且相互影响的课程体系框架。《视觉表述》课程课题的设计,始终关注到与课程体系中其他课程的链接关系。以课题“语言表述与视觉表述”为例,,通过该课题的训练使其丰富了对字库和字体的认识,意识到不同的字体是有不同的表情和意义的,学会如何正确的按照设计语境来使用字体。同时,引入了设计构图的概念,打破了单一的构图形式,丰富了画面语言。课题的设计使《视觉表述》课程与《字体与版面设计》、《字体设计》等课程产生链接,为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2.2 明确课程目标与课题目标的链接

《视觉表述》的课程目标,即为使学生具备设计表现能力和视觉表达能力,掌握具体的设计方法,并拥有创意思维。目前课程已有13个课题,按照课题类型分为以上五大类,对应课程培养学生的四种专业能力,所有的课题设计目标清晰,解决的问题由易到难、由浅至深。课题的设计遵循从易到难,循环往复的原则,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反复练习、不断突破,最终达到熟练掌握并运用的目的。

课程以课题制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和大量的实践训练以及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设计表达、创意思维等能力,通过对视觉语言的发展、概论、思维活动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方面拓展了学生在视觉表述方面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在理性思维方面的能力,了解人类视觉的生理特征。

2.3 建立标准化课题和考核标准

《视觉表述》课程自建设以来,就将标准化课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建设目标。所谓“标准化课程”,从宏观上讲,是指课程有着明确、清晰、统一的课程目标、内容框架、课题设计等;从微观上讲,即指课程的授课效果、质量,不会受到授课教师的改变、学生的更迭等因素的干扰,能够始终保持在基本要求之上。而要达成这一目标,是需要一系列环节的保障。期进行课程研讨,明确教学团队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在开课前,团队会进行总结说课,总结上一轮教学中的经验,从课题库中挑选课题,确定本轮教学的最终课题,并就每一个课题的的要求、目标进行深入讨论和梳理;在学期中会不定期的进行课程研讨,就教学中表现较为突出的问题集体商议并解决,机制形式较为灵活;学期末会对本轮教学进行回顾总结。

3. 课程实施的成效

3.1 设计思维能力的提高

本课程通过对视觉语言的发展、概论、思维活动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方面拓展了学生在视觉表述方面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在理性思维方面的能力,了解人类视觉的生理特征,能更好的服务于设计。理性思维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事实上只是创意过程中的一种思维习惯,从与之有关的各个方面大范围、多角度、深层次地进行思考,提出各种创意的可能 性,然后将之进行比较、选择、改进与完善,最终得出最佳设计方案。

3.2 可视化传播途径的确立

符号在视觉语言的体系中是最具有识别性的语言。通常它都以最简洁、最迅速、最 直接、最易懂的形式穿梭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符号的广泛应用让我们习惯了它的存在,我们早已经把它纳入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将能够了解基本的视觉表现方法,掌握视觉语言的发展演化、视觉语言的内涵与外延等基本知识。

3.3 世界语境下的视觉语言的融合

视觉语言的出现是借以传达新思想和新观念的新形式和新方法,并以此弘扬时代的科技人文之精神,“视觉时代”的到来,图形语言所呈现的视觉魅力,文字符号体现的视觉力量以及色彩语言带来的视觉愉悦,为未来的设计发展蓝图描绘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能够正确理解视觉表述的基本理论,通过对视觉要素的分析和组织,能够有效的进行视觉交流,分析不同视觉要素、设计创意、视觉传播等视觉元素的属性,并能够正确应用。能够灵活运用图形、色彩、立体形态、材料等视觉元素进行相关主题的视觉表达。

4. 后续的研究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工作,目前课程中有针对创意思维的训练课题,但形式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限制,在后期建设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做更多的尝试和更大的改变,加大创意思维的课题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基础性课程,应该更加注重设计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引导学生从绘画思维转向设计思维。

作者简介:赵铂,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图形符号研究与再设计、品牌形象系统创新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视觉语言教学创新课程改革
浅议民国月份牌广告中的视觉语言之美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谈安瑟伦基弗作品中的材料应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浅谈界面视觉语言的可识别性设计
张艺谋电影中的构图和色彩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