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设计

2019-09-10张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7期
关键词:动画互联网+互联网

张阳

【摘要】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及平台软件随时随地进行聊天与沟通,互联网是大众信息交流平台,它的用处已不仅仅是信息的发布,而且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消费增加。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渗透,动画产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应用型动画人才的匮缺逐渐成为阻碍我国动画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够解决这一弊端,为我国动漫事业发展培养出更多实用性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动漫专业在培养人才时要重视对教学课程体系的研究与设计。目前,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全新需求,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动漫专业的教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动画;研究;设计

【基金项目】质量工程项目:2018年度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设计》(编号:2018jyxm0622)

1. 高职动漫专业的现阶段

“互联网+”技术和动画技术的相互渗透值得我们思考,作为前沿、高端、高科技密集型的文化产业,近五年来,动漫产业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优秀的动漫作品层见迭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产值,同时也给人们的精神世界打了一剂强心针。如2016年动画电影《大鱼海棠》、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都刷新了国产电影的票房记录,让国产动画大受属目。随着动画行业近几年的踏实沉淀,行业的发展也趋向稳定而迅速。

在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扶持下,国内各高校相继开设了动漫专业并年年扩招专业人数。动漫行业潜力无限,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绝不能盲目跟风,但是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教育培养的动漫专业学生该何去何从?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 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問题

2.1 培养目标滞后

高等职业教育是属于高等层次的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特征主要是优先满足基层一线对高等教育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但是,当前两种不同方向的培养模式出现在了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种是落后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把理论学习作为重点,忽略学生的创新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的动漫人才缺乏实践经验;另一种则是对流行软件的重视,忽略了理论学习的培养,结果培养的动漫人才进入企业只能从事机械、枯燥、单一的重复劳动。多数高等职业院校的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缺乏系统、准确的定位。很多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因为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绘画基础,因此,会开设一些视觉传达类的课程,再添加一部分动画软件类课程;还有一些高职院校非艺术设计类专业,会以开设数媒软件技术类课为主,再增加一些设计理论类课程。很多院校在动漫专业教育研究上存在偏差,所以在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建设上很难做到正确安排,不是重理论就是重技术,高等职业教育动漫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必然会受到其影响。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眼前大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动漫专业并没有进行切深入的剖析,也没有对区域的动漫产业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只是一味的参照周边的本科院校动漫专业的设置,把大学本科的课程压缩成在高职的三年时间内授完,根本没有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动漫行业发达的江、浙、沪、深等地区的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如出一辙,没有体现出当地的区域特色。但实际上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应当是跟随市场、随机应变的,企业的诉求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以就业为导向。近年来在众多求职网站上发现,动漫企业的招聘要求,除了基础知识以外,应聘者要具有创造力、勤奋和不怕吃苦的工作态度以及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较强的团队意识是企业所看重的。

2.3 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复合型教师是动漫专业所需要的,虽然各地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动漫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有的也进行了重大改进,使得教师梯队的人数、年龄、结构等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突出的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动漫专业的大多数老师都是从美术教育、设计学等艺术专业转过来的,只能担任一些基础课教学,真正能够承担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优秀的动画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当老师,去动画公司报酬高;另外动漫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教学要求高、薪酬低、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真正的动漫专业教师不愿意到高职院校来。

其次,教师梯队建设不完善。动漫专业教师年龄多在35岁左右,比较年轻,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与其他专业相比普遍偏低,真正从事动漫专业的教师职称低。专业带头人的缺乏,中青年学术骨干严重不足,从而未形成科学的老中青学术梯队。

最后,教师能力与“互联网+”融合的断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科技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动画产品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动画产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动画教育要与时俱进,满足市场需求,可是很多动漫专业教师都是照本宣科、闭门觅句,缺少对新知识的学习。不关心市场需求,不了解新技术、对校内外的各种文化资源按部就班的使用,没有任何创新,理论与实践教育严重脱节。这是与“互联网+”时代相违背的。

3.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设计

以“互联网+”时代下高等职业教育动漫专业教学设计为对象,研究“互联网+”时代下,动漫专业在内容、形式、传播方式和受众群体上的变化。如“互联网+”概念的界定研究;“互联网+”时代下动漫的特征研究;“互联网+”赋予动漫创作的新要求(包括创造力、影响力、交互性等)研究。

了解高等职业院校动漫专业人才在当下“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并以高职院校培养职业导向型人才为前提,对高职动漫专业课程进行研究与设计。适应“互联网+”时代动画人才需求的高职动漫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研究。结合“互联网+”及其特性,对动漫专业的课程设计思路的研究(包括修建高职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设计思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工作坊并积极参加专业竞赛、与实习企业对接并进行岗位量身定制、)。针对高职动画专业教师能力与“互联网+”融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4. 结语

通过研究“互联网+”时代动画艺术教育中高职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研究角度新颖,研究意义深远。着重针对“互联网+”时代下国内高等职业动漫专业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及改进方法,并以典型高职动漫人才培养为例,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原则、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设计高职动画人才培养新模式;并以此为出发点,通过研究、比较、借鉴、归纳等方式设计了高等职业教育动漫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框架。这将为大学生就业和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以及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是新时期高职动画教育规划的内在要求和战略抉择。

参考文献:

[1] 张赟.新媒体语境下的高职动画课程体系的研究与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报,2017

[2] 汤晶晶.中国动画教育完整概貌简谈——评《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J].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04期.

[3] 贾兵.中国动画教育现状与发展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12期.

[4] 王艺洁.浅谈我国动画与动画教育现状[J].青春岁月.2017年05期.

[5] 顾倩婷.谈高职动画教育中产学互动模式的构建[D].南京艺术学院.2017年。

猜你喜欢

动画互联网+互联网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动画迷,变身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