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历史学“专业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析
2019-09-10朱卫
朱卫
关键词 历史学 专业英语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9.051
Keywords history;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model
历史学“专业英语”是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历史学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历史学“专业英语”旨在实现历史学与英语两门学问的契合共融和学科性互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能满足历史专业学生拓展专业知识理论的理性需要,又增强学生阅读英文文献资料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坚实的史学专业基础和专业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拓宽未来就业渠道,夯实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使本课程的教学实效与预期效果存有一定距离。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实效,最大化的实现教学目标,仍有较大提升的空间。
1 影响高校历史学“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几个问题
“专业英语”的目标就是“要把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和高层次系统知识的灌输二者有机结合起来”。[1]国外“专业英语”教学(ESP教学)已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且发展态势良好,对ESP教学的研究也早已发展到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仅在美国就有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等诸多刊登ESP科研论文的期刊杂志。而在我国,“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却是起步较晚、举步维艰,许多学科的“专业英语”课程直至本世纪初才开始陆续在各地高校开设起来。历史学“专业英语”课程也是如此,还有一些高校由于师资、教材等种种原因至今还仍未设置历史“专业英语”课。整体上看,由于国内各高校开设历史“专业英语”课程的时间较晚,大多还处于尝试、探索阶段,使本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本课程与公共英语和双语教学之间交叉互融、界限模糊,各学校办学层次和本专业师资力量影响着本课程的定位。历史学“专业英语”旨在实现历史学与英语的互补,开设本课程的重要初衷之一,就是能够双向提升学生的英语与历史专业水平。但这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能力的基础之上。这样,就使历史学“专业英语”、公共英语和双语教学之间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思路上产生的交叉重叠,边界模糊。所以,要对高校历史学“专业英语”定位清晰,首先必须厘清“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双语教学各自教学目标的差异与关联,明晰历史学“专业英语”的学术性与英语语言的公共性之间的关系;其次因该考虑到不同学校及本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学术水平,合理定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设计教学计划、教材教案、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2)整体而言,教学资源、教学设置、教学评估、师资力量等影响着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正是因为历史学“专业英语”定位不清晰,导致本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逐渐有被边缘化的倾向。教师感到教好本课程备课难度大、工作量大,而教学效果却强差人意;学生也往往兴趣不高,有的学生上课就是应付考试。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因为涉及历史学专业,所及既要能让大多数学生感兴趣又要具有本专业背景,导致教学资源较少,教学内容单一且难度大,这无形地影响到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运用;第二,本课程设置时数少(30-40课时),教学评估方式单一,授课也多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与学生互动较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第三,“专业英语”教师在数量、学历、专业素质及学术地位等方面均与历史学科“专业英语”教学发展与建设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实际教学中英语授课的比例不大,大多处于英语“渗透型”的初级双语教学阶段,距离实现历史学科双语教学的真正目标还很远。
(3)学生英语水平、能力的差异,心理认知等也是影响着本课程实际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际教学中,客观上学生英语水平与能力存有差距,一方面是增加了教师备课、教学难易度把握的难度;一方面是一些学生对学习本课程存有思想顾虑。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没有必要学习“专业英语”,浪费时间又没什么效果,可能吃力不讨好;有的学生认为即使学好了“专业英语”对本专业也没太多帮助,考研也不考“专业英语”;有的同学英语本身就基础差,学习本课程感到吃力、枯燥,学习兴趣不高等诸多问题。
2 高校历史学“专业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析
虽然高校历史学“专业英语”面临着学多问题,但从高校师资和学生英语水平的发展大趋势来看,英汉“双语互依”的教学思路将仍然是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历史“专业英语”课程教学采取的主要思路。在英汉“双语互依”教学思路下,本文尝试构建以“学”、“导”、“讲”、“用”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的历史“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英语学习历史和用英汉双语自由地表达历史知识的学习意识,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1)教材的选择。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历史学“专业英语”教材内容的选择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2]目前,对于本课程的教材选择,有的高校选用原版的英文教材如L.S.Stavrianos《A GLOBAL HIS-TORY: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有的高校采用张德明主编的《历史专业英语》、或沙露茵、马紫梅主编的《历史学专业英语教程》,还有的教师是根据自己的科研或专业方向选择部分文献作为教材的一部分内容。考虑到学校办学层次和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本课程的教材可以在广泛调研国内高校有关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收集国内外有关专业英语教学的资料的基础上,尽量选取难易适宜、内容兼顾中外的资料且附有注释详解的“专业英语”教材,使教师面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有较为宽泛的选择面,同时也能让学生能够在课下自主学习,既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又能有效弥补因课时不足可能带来的授课不精问题。
(2)“学”、“导”、“讲”、“用”四个模块都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在课前、课堂、课后中的双向互动。所谓“学”、“导”、“讲”、“用”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性的学习活动。“学”和“导”指的是教师课堂内外的教学与导学、学生课堂学习、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因为历史学的专业内涵,文献中有许多生词、词组,如果学生不提前预习相关章节内容与单词、词组,那么上课时教师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这些单词、词组的翻译,导致本课程变成了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翻译课,学生自然也会觉得枯燥乏味。“讲”和“用”是指,将“听、说、读、写、译”贯穿于教学实践之中,在课前积极预习的基础上,课堂教学中注意口语运用中主动参与,特别突出“译”在“专业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开展多种形式的翻译教学。通过上述一过程,力求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一定量的历史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基本顺利阅读有关历史学专业的原版外文书籍报刊和浏览相关的外文历史网站,大部分听懂历史学专业的国际学术报告和用英语交流心得体会,能够写出相应的英文小论文﹑摘要和简介,能笔译和口译有关历史专业的英文小文章。
(3)灵活采用探究式教学、自主式教学、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正确调节教师在教学中的“导”、“讲”与学生“学”和“用”间的关系。本课程的特殊性不但需要授课教师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还需要授课教师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调高學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比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小组为中心提前准备,然后通过小组同学课堂讲授,其他同学提问题,教师答疑总结的方式;也可以在学生提前对某一问题比较认真掌握相关知识脉络、学术动态的背景下,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探究、参与等方式,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英文经典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然学生体会西方文化的历史脉络、思维习惯、文化特征等。
(4)实行多样化的测试与评估手段。目前,本课程称通常采用考试或考查的方式,侧重词汇、段落短文的英汉互译,这两种方式都侧重于总结性评价的传统考核模式,与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能力从而拓展历史学专业内涵的教学目标脱节。因此,课堂考勤、课上参与、撰写小论文、期末考试、教师评价等都可作为评定学生“专业英语”课程成绩的考评标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为全面综合考核学生历史学专业英语的综合水平。
湖南文理学院校级教学改革一般项目:《高校历史专业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YB1865
参考文献
[1] 沙露茵,马紫梅编著.历史学专业英语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总序.
[2] 任勇翔,张建锋等.浅谈《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历史教学,2009(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