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表现个性与当代变化
2019-09-10王洋
摘要: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革中,人们对视觉的要求发生了一些改变,多元化并且带有突破性的艺术实践给传统审美框架下的艺术观念带来了冲击和重要影响。通过材料而引发出的对画面意涵的探索成为一种新形式的思维方式。绘画材料的丰富是对绘画语言的补充,也是对视觉语言的深化。综合材料绘画有着独有的艺术个性及发展潜能。
关键词:综合绘画;材料语言;艺术表现
正文:多种媒介参与的艺术时期,艺术观念的不断改变,传统意识下的艺术形式不断受到冲击。如何创新地增强绘画的艺术张力成为具有时代性的目标之一。综合材料作为辅助艺术家完成创作的媒材形式,承担着建构画面、表达意趣的重要使命。综合材料同样具有隐喻意味,有效的运用材料和精神表达之间通过指向性的暗示连结起来。材料在暗示中传递出创作者的艺术感受与艺术表现,这种“默契”建立在“材料语言服务于艺术创作”的基础之上。我们运用何种材料,无论是呈现具象肌理还是抽象肌理,对材料的熟悉和认知是带有个人独特视角的,是带有明晰的艺术立场的,充分发挥出载体的隐喻作用。
无论是拼贴、涂鸦还是一切走向综合的艺术形式,无论是立体主义、达达主义、波普艺术,这些多元化并且带有突破性的艺术实践给传统审美框架下的艺术观念带来了冲击和重要影响。通过材料而引发出的对画面意涵的探索成为一种新形式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艺术家创作中的造型体系、色彩体系等不再是唯一表达审美价值的渠道,这也意味着增加了更多的出口来完成与实现多样化艺术。这里提到劳申伯格,他认为一切材料甚至废物垃圾都可以为创作服务,他将硬纸板、旧车轮、废弃的雨伞、挂镜、鸟的标本等粘合在一起并喷洒一些颜料,呈现出带有强烈视觉效果的“混合艺术”。
无论通过什么载体进行交流,并非全部是艺术的部分。艺术的表现多是将艺术家内心的情绪、状态展示出来。创作里出现的元素或者事件都作为一种“感情的集中”被处理成画面中的一部分。艺术表现不能作为艺术的必要条件,有些绘画单纯的关于绘画本身,呈现最本质的绘画性,即具有认知性而非感情性的。还有观点论述说,如果非要将此类作品定性为涉及情感表达,这仅仅是因为“每一个人类行为都表达某种情感,人类把他们的感情带到了他们做的任何事情中,由不得他们不在身后留下感情的迹象。
绘画材料的丰富是对绘画语言的补充,也是对视觉语言的深化。综合材料的运用具有独特性,与传统绘画相比,综合材料强调表现方法的宽泛度,强调画面的呈现、造型的塑造和一些适当的肌理效果。旨在突出视觉效果的本身呈现,减弱对绘画类型的具体划分。综合材料仅仅作为一种表达手法辅助对形象的塑造,服务于画面、主题或者绘画的具体语境、情感表达等。我并不是说完全的依赖于某一种材料,而是可以得心应手的使用材料在精神传达上是一种极大的自由。材料语言作为一种观者与艺术家之间交流的媒介之一可以达成沟通。不是以“炫技”为目的,不可成为画面表现中的累赘附加。
每一种媒材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属性,只有了解了特性才可能将具体效果发挥到适应画面需求的状态。具体到每一种纸张的特性,每一种颜料的特性,以及哪一种材料可以互相调和、覆盖的程度。当然,这些只作为综合材料在“绘画工具、颜料”方面的综合。综合材料绘画还涉及到创作风格、形式的综合、媒介的综合、艺术语言的综合等。平面与立体的综合、静态与动态的综合、视觉与听觉的综合都可作为综合材料表达的途径。当材料完全服务于画面的时候,所追求的综合是一种无形的综合,不设置程序、步骤的综合,增加的不再单单是视觉肌理的厚度,而是材料与主题之间,肌理与画面之间,偶发效果与情感表达之间……当我们提高了绘画表达的自由度,便不再纠结于我们笔下完成的作品归属于哪一个画种。艺术的重心放在了个人情感与艺术表达间如何实现最大化的相融上。中国传统绘画在一些时期是受到西方绘画影响的,在不断地探索中,除临摹与再现之外的创作是依托对情感世界的充分表达而实现的。绘画的创作是需要借助更多的元素或者说手段来进行融合,对画面或形式多样性的追求愈来愈被强调。材料具有一种独有的引导作用,促進实现精神的传达与对画面、色彩等其他因素的理解。
贡布里希说:“艺术史基本上是一连串表现技巧不断改进的历史。所谓艺术的表现形态的改变是由于艺术家个人技巧的发展变化造成的。”艺术家对艺术技巧的运用过程中,既不能让技巧抢了表达的风头,又不能让表达中没有技巧的体现,这里说的技巧单纯是具体的绘画方法,并非抽象的意识里艺术概念中的技能。艺术家希望将材料转化为最终的艺术语言,拓展绘画的实体空间。传统媒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材料上的突破在某种层面上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特征,这种存在于视觉形态中的特质,被材料与技巧的具体形态突显出来。综合材料绘画的意义远不止视觉层面上的突破,更是艺术家精神世界外延的扩大与对时代特征的诠释。
在我的艺术创作中,常用宣纸和国画颜料作为基础媒材,但是传统纸本颜料的视觉张力略显平淡,探讨如何增加艺术张力和视觉表达成为创作目标之一。我将较为日常化的材料融合在一起,比如彩色铅笔,炭笔,马克笔或者钢笔、圆珠笔。这些自身带有“日常亲近感”的画材工具,所呈现的质感具有生活琐碎的朴实质感,带有记录式的痕迹感。这些独特的质感肌理符合我的整体画面也能够传达出我的个人意旨。在尝试了多种材料综合的基础上,我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到多种绘画语言的综合。一部分的创作我将传统水墨的绘画手法和涂鸦式的绘画手法相结合。用不同类型的符号图示作为画面中的冲突出现,从而弱化材料的重叠。多种绘画手法的综合中还与他人绘画作品进行互动,我认为这种跨越了个人绘画进行再创作的方式也称得上是一种综合,即绘画观念和绘画语言上的综合。在他人的画中添加一些互动式的修改、颜色和相呼我画面的元素。重新创作的画面既看得出交流又保留了冲突。这种绘画方式在我看来也是一种综合材料的表现。
对综合材料绘画的诸多探讨是围绕其视觉意义以及传递意涵所展开的。综合材料绘画有着独有的艺术个性及发展潜能。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试图通过材料语言抒发艺术观念,提出艺术思考。我们应该不只是关注材料本身关于物质性的属性特征,而是将材料放到艺术的范畴内重新审视,将细微的隐喻性联结着材料来讨论,高于具体肌理的视觉是精神层面的指向性表达。
参考文献:
[1][澳]罗伯特·休斯著欧阳昱译.《绝对批评——关于艺术和艺术家的评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美]拉塞尔常宁升等译.《现代艺术的意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王洋(1990.08—),女,汉族,籍贯:河北保定人,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学院,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