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少数民族戏剧

2019-09-10李溶玲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2期
关键词:剧种彝族戏曲

李溶玲

上个世纪,以戏剧为载体涌现出了一批山歌地方剧,云南省境内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尤为典型,分别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四类本土戏剧:白剧、傣剧、壮剧和彝剧。那时的戏还不能称之为剧,各民族人民只是在用本土民族语言诠释着日常劳作与生活,无形中也是在效仿着各类传统戏剧。唱、念、做、打、是戏曲的命脉,在那个传输讯号不健全的年代,少数民族戏将其融入其中,形成了一个既像戏曲又像戏剧的山歌剧类。

四类剧种的发展历程也各不一致。傣剧和壮剧出现的时间较早,在剧种探索中,不断加入其他传统戏曲元素,从无角色行旦区分,逐一创造出与戏曲相符的角色行旦,同时配合地方曲调属性,形成了与戏曲较为相近的一种地方特色表演形式。白剧是在少数民族剧种发展相对稳定时段产生的地方剧,唱词形式基本上用白族诗歌常用的“山花体”用白语和汉语演唱,唱腔曲调有三十多种,表演节奏鲜明,规律严谨,比较古朴,有严格而固定的程式。在这同一时期,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西北部大姚县也出现一种极具彝族特色的戏曲——彝剧。彝剧和以上三个剧种同样相似,以本族腔调和肢体为基础,混合多样性乐器演奏,以唱、念、做的形式表现出来。追溯根源,彝剧的出现时间还更加久远,据史料记载,明代以来,大批内地汉族移民进入楚雄地区,带来了中原的生产技术,促进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楚雄地区开始出现了滇剧、花灯和其他民族剧种。受这些艺术形式的影响,在双柏县的彝族聚居区,一位名叫李二多的民间艺人,根据《毕摩经》中的一则故事,改编演出了二人说唱节目《阿左分家》,角色不固定,说彝语,唱彝调,跳彝舞,在羊皮鼓伴奏下,边舞边跳。稍后,又创作演出了一出别开生面的《大王操兵》,虽然采用了一些戏曲形式,但演员说的是彝腔汉话,跳的是彝族舞蹈,反映的基本上是当时的彝族生活,彝族说唱即而产生。1949年后,彝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得到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一些彝族村寨也出现了用传统歌舞填新词演唱的宣传时事政策的节目,期间很多彝族业余文艺爱好者不断创作出亲民的彝族说唱。1956年合作化运动时,一部名为《半夜羊叫》具有戏剧特征的剧目初成雏形,作者杨森艺人又相继创作出《狼来了》、《牧羊在林中》、《两个梨手》等剧目,当时,昙华山彝族称这种演出形式为彝族戏。1958年4月,具有戏剧特征的剧目《半夜羊叫》经过修改,在楚雄州建州庆典大会上演出,并受到与会代表和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的肯定,至此彝族戏被确认为新兴的少数民族剧种——彝剧。

彝剧初期的創作素材,主要以山林村寨民风民俗以及乡音乡情为主,剧本文学以散文体、七言体、十言体为其唱词格式,人物对白采用汉语彝腔(译:汉语彝腔:彝语翻译成汉语,采用彝语腔调)。在音乐上,以彝族各支系民歌素材为剧目编曲创作。民歌又分曲调,如:梅葛调、过山调、爱恨调、青蓬调等,根据不同情景采用不同曲调。舞蹈大多数以跳脚的形式表现,跳脚又分左脚、对脚和跌脚等。彝剧采用最多的肢体表达就是跳脚,除了规定情景中的大悲,在喜、怒、哀、乐中,都分别以不同的跳脚方式来表达情绪,因此又由跳脚衍化出欢快步、迎客步、送客步、劳作登山步、俯身步等一系列动作。这和戏曲里的身段相对应,故称为彝剧基本身段。彝剧《掌火人》中,就是以“阿哥跳穿千层底,阿妹跳破绣花鞋”为主线,贯穿于一个彝家儿女爱情故事,以此表达彝族的特性。表演上,以彝族活动作为基础,借鉴其他剧种表演,根据不同形态演绎不同角色,如:彝剧《疯娘》里的阿石,借鉴越剧里的反串经典,女扮男装。《桂花表妹》里的阿香嫂借鉴戏曲里的摇旦,把汉族和彝族的媒婆相结合。大型现代彝剧《藏金贵》为了配合剧情所需,则是借鉴话剧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展现了低调别致的表演。

异于其他少数民族剧种,彝剧多了一个话剧的影子,例如台词中的抑扬顿挫和内心世界的丰盈。结合戏曲来看,彝剧程式而又感性。彝族是一个天性浑然豪爽且人情味厚重的民族,在大型彝剧《杨善洲》中,多次感人至深的群众场面给不少省内外观众留下深刻印象。2017年彝剧小戏《喝三秒》就以亲民为主题,入选参加由中宣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基层院团进京展演,曾获得专家们一致好评。

彝剧从彝族毕摩说唱、民间小演唱、方言并剧,发展到今天这样综合性的艺术形式、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剧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据1949年后民间文学普查,彝族已有创世史诗《梅葛》、《查姆》,叙事诗《儿月》等宝贵的民间文学财富。如今,彝剧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彝剧作为彝族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在全国戏剧百花园中它犹如从石缝中开出的小花,在彝族山乡广为流传,体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如何通过彝族这个载体继续以幽默风趣的表演对彝族生活中的真、善、美加以歌颂,对假、丑、恶的东西给予鞭挞,以彝剧的艺术形式展现彝州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反映这一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风貌、加深地方的对外交流,一直都是我们“彝剧人”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所以振兴彝剧,发展彝剧,我们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剧种彝族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小剧种大舞台
传统戏曲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