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问”的艺术
2019-09-10朱金莲
朱金莲
摘要:如何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问要目的明确,频率适中,精心设问,因势利导,换向提问,真正发挥教師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目的;频率;精心;换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是进行师生双边活动,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问要问得得法,讲究艺术性。巧妙的设问可以造成强烈的悬念,把学生牢牢地抓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直入佳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结合个人在地理教学中的体会,对此谈一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目的明确
目的是方向,有什么样的目的,就有什么样的讨论。如果课堂教学目的不明确,就会导致教师随意设计问题,没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获甚微。所以我们在在上课之前,首先要精心设计要提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而且这些问题应求难度设中,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
在讲授地球表面形态这一节时,先播放录像:丰富的地表形态,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平坦的太湖平原,富饶的四川盆地,美丽的江南茶园,请同学们讨论并总结地表形态有何特点?学生回答:地表有千姿百态的地形,主要地形有高原,盆地,丘陵,山地等。师:很好。地表形态真是丰富的,要那么这些地形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是永恒不变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
这样一开始目的很明确,学生就知道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一目了然。
二、频率适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犯这样一些错误:老师的问题过多过长,待答时间过短。问题刚刚提出来,让学生思考,可是学生还没有想出来,老师就已经公布了答案,然后又是下一个问题。总担心学生思考耽误了时间,课堂任务完成不了。一节课下来,老师讲的头头是道,口干舌燥,而学生一脸茫然。老师学生都很累,其效果可想而知。在讲到<<时区和区时>>时,我先指导学生阅读时区划分图提问:
1.全球共分为多少个时?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
2.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东京,纽约分别在哪个时区,从北京出发到伦敦的游客到达目的地时,怎样拨动手表,时钟才能使手表显示的时间与目的地的时间一致?
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4.北京时间和北京的地方时,有什么区别?二者相差多长时间?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最后总结学生回答情况,并分析区时计算的方法与步骤(与地方时的计算相同)。
计算公式:未知时区=已知区时+/-时区数×1小时。(已知区时:东+西-,经度差,同-异十)。
这样问题分步进行,层层递进,具有层次感,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本堂内容。
三、精心设问
问题是思考的源泉,是动力。好的问题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深刻领悟问题的本质,提高学习效率。去攸县一中听了肖仁和老师的公开课,讲的是《东北地区》,在讲到松花江时他指着其中的一段,对学生说“这一段有凌汛现象吧”?有学生还没缓过神来,他又说了一遍,并且说:“没错吧?说错了我可不负责任呀”!这时候有学生马上反应过来说这一段没有凌汛现象,因为凌汛现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河流有结冰期,二是由较低的纬度流向较高的纬度,而这一段虽然结冰,但是它的流向是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所以没有此现象。肖老师故意把这一段说错,乍看是无意的行为,实则有意让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敏感于行
我这里所说的行,指的是学生的言行。作为教师,我认为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言行要具有敏感性,因势利导,是完成教学的有利条件。提问又是课堂氛围调控的有效手段。傍晚时进入教室上晚自习,同学们一个个特别兴奋。问他们怎么了,他们说这傍晚的晚霞太美了!我就问学生晚霞为什么是红色的啊?学生们一下子议论纷纷,各种答案都有!最后我跟同学们讲到了我们刚学的知识《对流程大气的受热过程》,跟学生能分析这种现象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造成的。由于傍晚的空气质量差,空气当中的颗粒物较大,能散射波长较长的红光,所以天空就变成了红色。然后又跟学生解释了为什么信号灯是“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而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学生听完之后都连连点头。
五、换向提问
平时我们教师习惯了“我来问,你来答”,提问都是由老师严格有序的控制者着。是不是学生就没有疑难需要老师解答呢?我们经常说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可教学时,学生等待着老师的提问,老师用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探究意识,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答案。即便有学生提出异议,老师怕节外生枝,耽误了教学进度,甚至对于学生的问题假装没听见,怕给自己难堪。经常在课间听到有老师说某某同学在课堂上总喜欢问“为什么,”别人都听懂了,他还没听懂,耽误了课堂进度。对于以上情况,我认为我们老师应该转变过来。爱因斯坦曾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如何实现由老师提问为主导转向学生为主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允许百家争鸣,也许学生的问题很幼稚或者是别出心裁,老师应该给学生多一份鼓励和包容。
总之,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它是没有公式的,如果能在教学中科学的设计并提问就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是所谓的“问”的艺术吧。
参考文献:
[1]《高中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