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19-09-10黄永红
黄永红
摘要:写作能力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获得的基本技能,小学生的写作学习质量和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因此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学科教学效果,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体现内在写作思路和思维形成规律,为我们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提供了全新思路。因此笔者在下文着重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作文;运用
引言: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是表達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可以提升教学活动实效性,简化教学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手段之一。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大脑潜能,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拓展写作思路,因此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一、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理论依据
(一)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大脑发展
大脑的分工明确,左脑主要进行词汇、数学、逻辑方面的管理,而右脑则进行思维、图像、想象及整体意识等方面的管理。人进行采集活动都是右脑进行的,右脑会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识别有用的信息,因此右脑具有自主性,对小学写作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右脑的发展,提高想象力。大脑的工作形式是一种网状的图像结构,而思维导图是根据大脑的工作方式进行设计的,是大脑思维的外在表现。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主要阶段,在小学作文教学时采用思维导图,符合大脑发展的特点,使大脑得到充分的开发。
(二)有效的教学理论
相关的教学理论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投入,达到较高的教学成果,满足社会及个人的发展需要,所以,对小学作文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引导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进行《一个重要的人》的作文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人可以算作重要的人,把这个人的名称写在纸上。接着,通过提问让他们根据特定的人回忆事情。例如:爸爸曾经做过什么让你感动的事情?外婆平时在家里都负担什么家事?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对你有什么影响?以此引导学生产生丰富的回忆,并对重要的人身上发生的事情进行描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就形成了写作思路,还能对自己要写的人物感受更加深刻,写作时感情充沛。这种方法还能最大限度减低写作难度,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提高。
(二)运用思维导图初步形成构思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开头难——学生在知晓题目或者命题的之后,难以形成初步的写作思路,就导致作文开头难的问题形成[1]。如果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写作教学,则更利于学生遵循思维规律联想主题,收集写作素材,整理写作思路,为进一步的写作奠定基础。例如,以“冬天”为主体进行作文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冬天展开自由的联想。以“冬天”为中心,学生会联想到什么呢?可以根据冬天的特点,联想到颜色、活动和一系列与冬天相关的事物。冬天是白色,白色象征纯洁、浪漫;冬天是寒冷的,可以进行滑雪、冬泳、打雪仗等运动,人们会戴上围巾、帽子,会穿上羽绒服和保暖内衣……由此可衍生出冬天的内涵和各种实际情境。根据这些绘制出思维导图,学生能够顺利的写出作文开头,明确自己要写什么,提笔时自然胸有成竹。
(三)利用思维导图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为了实现创新写作和多元写作目标,小学生的参与写作过程中,尽量贴合实际生活寻找创新写作角度,避免所有学生写作思路雷同,无法体现创新教育理念,对小学生的写作思维培养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图形等不同的元素来呈现很多内容,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或者自主构建思维导图都是创新学习的过程,也能够从中获得不同的写作灵感[2]。例如,在对《假如我会克隆》的作文进行写作教学时,如果学生不了解克隆技术,那么就难以下笔。这时候,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克隆技术,并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关于克隆技术的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对于自己的一些写作元素和素材进行整理和组合,并且突破写作中的一些限制和问题,提升整体的写作效果。思路上的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加从容地面对其他不同文体的作文写作,这对于学生整体写作能力的提升和日后作文写作的学习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以“手机的自白”为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假设学生现在是一台手机,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父母”、“老师”、“同学”、“广告商”等几个角色,让学生扮演手机与这些人物通话,站在手机的角度进行想象,在情境中发挥创造力。角色扮演过后,提炼他们的对话用作关键词,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使其获得写作灵感[3]。随后让学生自己更换线索,寻找更多的写作素材,激发他们主动思考,从而获取更广阔的写作思路。
结束语:
综上,小学作文教学实践活动质量不高,导致这种现状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逻辑能力不强、且生活经验匮乏,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就难以获得有效素材,思路也比较局限,这不利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基于此,本研究依据实践教学研究结果,选择性分析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路径,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去构思作文,使学生以清晰的思路进行题材选择,最终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使思维导图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并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邓敏杰,李占伟,张豪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3,22(02): 165-166, 168-169.
[2]王海艳.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现代交际,2013,33(09):326-327,329.
[3]刘继芬.浅谈思维导图与小学作文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22(02):147-148,150.
[4]费秀芬,何万国.由一堂课引发的对小学语文作文讲评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32(05):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