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2019-09-10刘文苑
刘文苑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的启蒙时期,其各项能力发展的主要阶段,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是小学生全方位的成长.因此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逐渐开始注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但是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并能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它可以使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学习中提升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思维的达到的发展.并且朗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但是由于小学生比较小所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所以需要老师和家长一起去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课上和课下使学生将朗读变成习惯,最终提高朗读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其语文言表达能力就会有相应的提升,进而可以使小学生形成语文学科素养,推动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存在的问题
1.朗读内容过于单一、乏味。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还在延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注重应试教育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平时主要检查和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朗读教学,一般只是在开展全新的教学内容时,让学生进行朗读,往往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因为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所以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通常为选择学习能力、朗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进行朗读,以此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1],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会阻碍其他学生的发展,使他们对于朗读学习丧失兴趣,甚至会产生抵触感,最终会影响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成果。另外,小学时期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老师要能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对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参与度,从而使小学生去爱上朗读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老师并没有重视去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只是通过片面的朗读讲解,使学生无法体会到朗读学习的意义,无法更深刻的去理解所学的内容,最终提高不了学习能力,降低教学质量与效率。总之,当前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老师不重视朗读教学,所以导致朗读内容单一、乏味,无法提高学生对朗读学习的兴趣,最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朗读时间不够。小学语文教学还是以拼音、生字等基础知识为主,并且由于小学生是夯实学生基础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会花费大量时间,因此导致对学生的朗读教学的时间就非常有限了,更有甚者许多老师会将学生的朗读学习转移到课前和课下,让学生自主进行朗读学習,因此很多学生在课下的时候会敷衍性学习,最终会忽视朗读学习的重要性,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严重影响着朗读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措施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容易受到兴趣的影响,其行为都会受到兴趣的驱使。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创设出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更直观的去面对所朗读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于朗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葡萄沟》这一篇课文时,这是一篇讲述葡萄沟的风土人情的文章[2],因此在教学时老师可以用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去播放与葡萄沟有关的风景、事物,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直观地体会到作者的要表达的情感,提高学习能力。因此这种通过多媒体去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更愿意去参与到朗读课堂中,提高对于朗读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朗读能力的效果。
2.及时对学生的朗读学习进行评价。在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时,老师不仅仅要能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这还达不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效果。还需要老师去建立一定的评价体系,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朗读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能够根据老师对自己评价,及时改进自己的朗读方式,使自己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时,老师要先让学生进行朗读,然后根据学生平时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朗读学习的自信心,使其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3.不断创新朗读教学的方式。为了改变传统朗读教学的局限性,小学语文老师普遍在创新朗读教学的方式,以此实现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朗读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3],以此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例如,在教学《带刺的朋友》这一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在小组中交流探讨自己所了解的刺猬,促使学生基本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于刺猬的认识,更加理解课文要表达的内容,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加深对于课文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佚名.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 学周刊, 2018, 384(36):48-49.
[2]王志颖.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1):78-79.
[3]蓝玉红.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法探析[J]. 求知导刊, 2018(2):12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