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中写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9-09-10周昌莉
周昌莉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捷径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在2017年秋季新学期进入了语文课堂."部编本"在听说读写教学方面更加规范、科学,特别是注重对阅读与写作的连贯性的引导.名著阅读和写作现状,情况并不容乐观.因而,笔者抓住"部编本"这一契机, 结合自身相关的教学实践经验,思考了名著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衔接问题。从多个方面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寻求如何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初中生;名著阅读;写作教学
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学生想要尽快地提升自己的语文写作能力,就必须坚持阅读,而名著又是立意丰富,形似多样,同时囊括人文、历史、科技、地理等多学科知识,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够提升文学修养,还能在名著中的人文素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有效地利用部编本教材中的名著篇目的阅读,开展有效的阅读实践活动,既可以凸显名著阅读的价值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名著阅读+写作教学”的教学模式,激发名著阅读资源的利用成效。同时,基于本次名著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需要,以期于通过探究发现和提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新视角的提高,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做好写作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做一点自我的见解。
一、名著阅读对写作教学的借鉴性
一直以来,作文写作是深为学生所苦恼的,作文教学也让老师难以把握。学生觉得无活可说,无从表达。老师觉得面对众多的写作问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难以充分讲评,言不尽意;而且讲评并不是解决作文难的根本途径,面对着有限的生活范围,作文往往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部编本教材中对于学生的阅读量的增加:七年级4部必读篇目《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8部自主阅读篇目《湘行散记》《城南旧事》《镜花缘》《猎人笔记》《林家铺子》《创业史》《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八年级4部必读篇目2篇自读篇目,九年级4部必读篇目。这些都是经典名篇,同时名人大师们在作品中,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都是对孩子们思想和写作的一次次质的提升,孩子们写作过程就是一个模仿想,再创作的过程。那么名著的阅读就是写作教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借鉴手段。
总之, 在人类的奋斗历程中, 惟有名著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 庙宇和雕像在风雨中风化坍塌而名著则与世长存。加之,生命的短暂决定了个体实践的有限性, 而阅读名著犹如让人体悟一次生命的轮回,仿佛延伸生命的长度和厚度,通过常抓不懈的名著阅读教学,对于初中学生学习写作能力提升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名著阅读对写作教学的案例探讨
1、阅读《朝花夕拾》中学习鲁迅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依风景或环境,间接揭示出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鲁迅的《朝花夕拾》中运用白描手法,传神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了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旧学老先生寿镜吾“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睛”;《阿长与山海经》中农村朴素妇女阿长“她生得黄胖而矮”“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藤野先生》中教学严谨的藤野“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朝花夕拾中》鲁迅对于文中一个个人物可以说是描述的清晰可感,形象而生动。
在指导学生阅读此书的时候,我就给学生们布置了任务:找出人物并做勾画,同时思考这些人物的写作手法,通过带着目的的阅读,孩子们在感受人物的精彩的同时还带着趣味性去寻找。第二步我让孩子们把这些人物描写整理出来,或者绘出表格,或者运用漫画形式,这些人物在学生们的整理中清晰可感,这既加深了对名著阅读的理解性,同时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这个时候我顺理成章的安排了学生们一堂课,从《朝花夕拾》中学习鲁迅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刚好孩子们才上初中,对班上老师和同学刚刚认识不久,我就用白描手法对班主任董老师的描写试水范文,文中没出现董老师一词,孩子们读着一下就兴奋起来,因为这是他们喜欢的董老师,这个时候我就马上让孩子们用白描手法写班上同学和老师,然后让其他同学来猜猜写的是谁,孩子们几分钟就写出了一大段,而且白描手法运用的很到位。这可以说是我引导孩子们读名著学写作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
2、阅读《西游记》中学习吴承恩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西游记》是一篇文言白话文,孩子们从小看《西游记》电视,对于小说的中的人物是比较熟悉的,但是那只是看电视,是在头脑里面对小说人物有了一个别人给的形象(演员)而现在要让七年级的学生独立阅读《西游记》是有一些难度了,于是我又根据这个情况带动孩子们读,因为是长篇小说,篇幅比较长,剧情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于是,我给学生规定了系列,在孩子们开始读的时候,我又带着学生们读,读完来讲故事情節,通过这么引导,孩子们在一个月时间读完了第一遍《西游记》这个时候,孩子们还是对小说中一些具体的人物形象的描写没有太关注,于是我又用猜读法引导孩子们熟悉人物的描写。如第八回中“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蕙性爱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通过对人的猜读,再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在对学生们进行猜读引导分析人物形象时,我顺理成章的上了一堂“从《西游记》的人物描写中如何学习抓住人性性格特征来写”的作文课。
3、阅读《骆驼祥子》中学习老舍运用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烘托作用。在引导孩子们阅读《骆驼祥子》的时候,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布置孩子们假期阅读的,在布置的时候我就给学生提了注意勾画环境描写的段落章节,然后学习老舍的写作手法自然就上了一堂“从老舍的《骆驼祥子》中学习环境描写”
4、阅读《海底两万里》中学习凡尔纳神奇的想象,在这部科幻小说的指导阅读中,我自然结合地理、生物、物理各科知识引导孩子们上了一堂“带上我的眼睛”科幻小说写作课。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教师应明晰名著阅读之于作文教学的积极意义,通过合理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将作文教学与名著阅读融合在一起,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文学修养,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丰富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继而达到优化配置语文教育资源,完善作文教学体系,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重庆市渝北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文学鉴赏的本体回归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BJK201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