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9-09-10徐振兴
徐振兴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生素质教育课程,科技活动又是学生最喜爱的教学内容。科技活动中涉及大量的基础科学知识,对学生增长知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科技活动;小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驱动社会更好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成为综合型的人才,通过滿足小学生认知需求的科技活动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进步。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针对如何在小学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一番叙述,以供参考。
一、加强基础应用知识的指导
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要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将自己的知识经验运用在实际的问题上,获得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因此,在科技活动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基础应用知识的指导,让学生首先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理念,在此基础上展开创新实践。在基础应用知识的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兴趣、接受能力等关键因素,保证基础知识讲解的效率。
比如,在让学生进行机器人设计的科技活动时,我给学生具体讲述其中的必要元件——传感器的相关知识,首先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看机器人多么神奇!它没有眼睛,但是却可以自动地避开障碍物,没有耳朵,但是却可以根据声音来判断周围的环境……其实啊,机器人能够做到这些都要靠一个小小的物体,就是我手中的这些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感应各种信息的检测装置,比如水、光、声音、力等,能够感应不同信息的传感器也有不同的姓名,叫做光敏传感器、力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等等,下面我们先利用湿敏传感器来具体看看传感器是怎么使用、又能够发挥多大用途的吧!”接着就向学生展示了湿敏传感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这样,通过将相关的科学基础知识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拥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再去进行操作,有助于学生做到灵活运用,提升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注重科技活动的趣味性
小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因此,在科技活动的设计上,我们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保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实际的科技活动创设当中,教师应当善于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展开科技活动的创设,并且避免形式主义,让学生实际地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获得知识运用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比如,针对小学生都喜欢玩玩具、但是却不会动手的特点,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玩具DIY”活动,让学生学会利用简单的物体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玩具。在活动之前,我先向学生讲明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并且让学生在家中搜集各种有用的简单物品,如普通的包装纸、废旧娃娃、沙袋、易拉罐、坏掉的小汽车等。在活动的过程中,我首先将学生进行了分组,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利用手中的物品可能做成的玩具。为了防止学生出现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没有灵感的问题,我先给学生做了一个小示范,利用简单的线、瓶盖等物品做出了一个拨浪鼓,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的活动充满了开放性和趣味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灵活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展开自己的想像和创意,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
在开展科技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注意力集中到科技活动当中,教师应当注重活动氛围的构建,善于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拉近学生对活动之间的距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完全地融入进来,感受到科技活动的乐趣与成就感。因此,在实际的科技活动构建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在交流上的特点和需求,使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表达和沟通,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展示自己的想法,从而在交流当中实现学生思维上的碰撞,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要注重营造温馨平等的团体氛围。在实际的科技活动当中,教师要融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进行活动,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建议。并且,教师也要善用合作教学模式,合理地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组内交流。教师也要有效地使用教学评价,给与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激励,让学生从中收获满足,从而提升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四、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科学
不论是科学技术还是创新能力,最终都是要为生活所服务的,而生活也是一个源源不断的能量源泉,是学生创新意识不断涌现的重要动力。因此,在实际的科技活动创设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存在着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注重观察的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发展问题、提出问题当中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并且,只有深化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才能保持学生的思维时刻处于活跃的状态,在不断的思考当中获得更加有效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科技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生活科学小常识”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向学生讲述一些生活小常识。如针对人们都很喜欢吃的罐头,我向学生讲述了“为什么罐头里的食物不容易变质”的知识,让学生知道是因为罐头是密封的,在制作罐头的时候,人们会将里面的空气先抽离出去,接着再进行封口,这样罐头里的细菌就会很少,不容易发生变质;再比如,当学生在活动当中注意力不集中、犯困的时候,我因势利导,给学生讲述人会打哈欠的原理,让学生明白当人感到疲劳时,这个时候人体内已经积累了很多的二氧化碳,也因此,人体必须有足够的氧气来平衡身体的需求,而打哈欠就可以通过排除二氧化碳、吸收氧气来完成这一操作,并能起到消除疲劳的功能,等等。这样,通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各种趣味科学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思维活跃的年龄阶段,小学是落实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时期,在小学科技活动创设过程中,教师将要重心放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挖掘上,让学生学会将零散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问题当中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真正地发挥出科技活动的教育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卢文超.浅谈在科技活动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评论,2017,7:99-105.
[2]傅桦.科技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新课程,2017,10: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