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活动开展与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研究

2019-09-10朱明江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相关性

朱明江

摘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均衡发展,是学校体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和大学生体育活动开展作为高校体育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分别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情况、大学生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两者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活动;高水平运动队;相关性

前言: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和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开展十分广泛,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参与时间的充足性与场地设施的完善基本满足现有需求。全民健身的热潮带动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高校体育开展活动种类多样,除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等群众基础雄厚的项目外,武术、太极拳、毽球等项目则普遍带有民族特色。高校竞技体育项目虽然与国内国际大型运动会项目设置存在一定差距,但项目设置紧紧围绕当前发展形势和地方特色,以高校教育资源为保障,以学校体育资源为基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自己的强项。

1、体制因素影响下的相互促进和制约

1.1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培养后备体育人才的基地,也是协助国家完成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能够为国家输送体育精英后备人才,因此,高等学校建立高水平的运动队伍是其教育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提高知名度,实现学校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高等院积极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对于自身建设,对于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意义深远。《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明确出了要“不断优化项目结构,促进竞技体育均衡发展,突出重点,保持巩固优势项目。重视开发潜优势项目,使之成为新的金牌增长点。

1.2 通过改革训练管理体制、强化竞争机制、加强训练创新等手段,提升落后项目水平。加大对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集体球类项目和冬季项目的政策研究与投入,力争运动水平有所提高。支持和鼓励各地方、各行业重点发展符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运动项目,优化布局,提高效益,形成地方优势和行业特色。”国家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3我国在建国之初就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工作宗旨。半个多世纪以来,理论上的宗旨虽然没变,但实际上却本末倒置,政策实施过程中没有以全民健身为重点,而是以竞技体育为重点,以夺取金牌为目标,政府大部分的财力、精力投入到了占人口比重极少的专业运动员身上,目的是让他们“为国争光”,而忽视了受众广泛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推行“举国体制”的结果是“为国争光”了,全民体育却被忽视了。中国人及中国学校在校生现有体质,与我国的国力水平极不相称。 “举国體制”要坚持,也要要改造和完善。要转过来用“举国体制”搞全民体育,把全民体育牢牢抓在政府手里,把竞技体育交给市场。举国体制在力争金牌王国的同时造成国民体质逐渐明显下降,特别是中国青少年一代。

2、高水平运动队对高校发展的影响

2.1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主要目的首先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和丰富校园文化。

2.2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和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体育人才。经调查可知,校办高水平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本校体育专业在省内外的影响力,例如河南理工大学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除了为提高学校知名度和丰富校园文化外,还有一个目的是促进本校体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表1是对河南省部分高校办高水平队目的的调查表,数据表明:

3、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体育运动代表队在国内外高等院校中历来就有,它既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促进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扩大学校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作用①。

3.1经常性地开展校外、校内体育竞赛活动,能倡导一种拼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高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可以活跃高校的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体验同自己、同他人、同自然竞争的乐趣,弘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蔡清顺认为:运动竞赛是运动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学、训练成绩体现的唯一途径,是检验和提高训练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自身商品价值的途径,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3.2体育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体育精神能够成为学校的精神,根植于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这种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源,应成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鲜活教材。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高校中最引人瞩目的对象,其训练和比赛总是吸引众多学子前来观摩和欣赏。高水平运动员精湛的技艺、出色的表演是体育也是艺术,参与其中获得的是成就感,可丰富人生阅历,获得真实体验。观看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同样能获得艺术享受。平时有许多大学生和教职工,在不同的地点和场合,经常议论着学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经常学习和模仿运动员的技战术和行为方式,特别是校园运动员明星风采,校园运动明星的签名活动经常形成一种激励人心的轰动效应② 。

3.3 高水平运动队促进了大、中、小学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

3.3.1学校体育教育、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反映学校教学质量

学校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开展得好,能够直接带动全校师生自觉锻炼身体的积极性。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带动了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高校体育设施的改善。

3.3.2体育活动开展加强了校园文明建设

在运动场地、体育设施方面很多高校通过承办高水平运动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同时也发挥了高校原有的场地设施优势,为高水平运动队提供了较好的训练条件,在搞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和促进全民健身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3.3.3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带动了中小学课余训练活动的开展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为基层中小学课余训练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实现“一条龙”的训练提供了更有力的后盾。促进中小学体育师资和体育设施满足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需求,打破学生运动员只有进专业队或体育院校学习两条路的弊端,高水平运动队使课余训练中表现突出的中学优秀运动员,在系统学习了初、高中课程后,有了更多的选择,带动了基层体育课余训练的开展,调动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4、结束语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与学生体育活动开展存在着内在联系,属于高校体育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个方面,高水平运动队发展促进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扎实了高水平运动项目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厚民.影响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水平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2]刘海元.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2

[3]刘海元.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2

[4]廖小林.高水平运动队的构建与管理初探[J].体育科技,2004, 25(4): 53-56

注释:

①魏四成.论高校运动队的管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31(4):68-69.

②钟秉枢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的历史回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2):205-207.

猜你喜欢

相关性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的相关性
医学教育中基于蛋白质驱动的miRNA与疾病相关性研究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