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9-09-10许桂莲
许桂莲
摘要:在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早已不再仅仅地局限在课堂教学和课本教学上,则是要将侧重点更好地放置在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获取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也应抓住学科特点,不断地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生成和培养,使学科价值得到展现。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前言: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当中,语文学科都是特别重要的,特别是阅读能力的生成和培养,将直接决定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取,将对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语文教师也应承担起自己的重任,借助适当的方式方法,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生成与培养,使理想的教学成效得到实现。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足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上看,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思想和观点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教学实践当中,将过多的精力放置在知识和技能上,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予以忽视,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个现象。在这样的模式下,就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在发展中缺乏锻炼、受到阻碍等,使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存在困难和障碍,使培养成效得到降低。
(二)开展范围较小
在现阶段,在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下,虽然很多教师在实践教学当中,已经逐渐的意识到了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却依旧将学生的阅读范围仅仅地局限在课堂内部,开展范围非常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很难得到拓展,难以实现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使学生的阅读技能、能力难以得到锻炼和拓展,要想达到理想中的培养成效是非常难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对策
(一)加强情境创设,培养阅读能力
针对于小学生来说,在阅读能力的提升当中,课堂教学往往是主阵地,也是阅读能力在提升中的关键所在[1]。在这其中,教师应展现引导作用,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当中。在这一过程中,结合小学生实际的思维特点,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的方式,使阅读能力的培养得到实践。
例如,在讲解《长城》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增强,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的优势,来为学生播放长城的远景视频、航拍视频,使学生能借助这样的方式来对长城的整体面貌、雄伟壮观进行感知;而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城究竟是这样的风景吗?”“在长城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和精神呢?”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阅读,使学生对文章的重点字词进行细细的品味,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使教学成效得到达成。
(二)渗透学法指导,培养阅读能力
人们常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在锻炼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当中,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阅读效率和速度的提升,使学生在逐渐的锻炼当中获取到更多。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也应不断地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这其中掌握更多有效、关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实现对其阅读能力的生成。
例如,1.默读。在阅读中,教师可以选择默读,将自己全部的专注力投入到文本内容中,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入解析,对字词进行细细的品味,并不能读出声;2.跳读、略读。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加快速地从总体、整体上掌握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的主旨,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选择略读、跳读,抓住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实现快速的浏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3.精读。在文本的阅读中,对于一些语言比较精美、简练,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文本内容,也可以选择精读的方式,对文章中的内容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和解析,使学生更好地提升能力,掌握更多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强化课外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要想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课外阅读的开展也是非常必要的,能突破学生原有的知识禁锢,使学生将眼光放置得更加长远[3]。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也应适当地转变观念,使课外阅读得到强化,使阅读能力的培养得到实现。
例如,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是非常多的。在这其中,教师可以展现自己的引导作用,为学生进行相应的推荐,如《三毛流浪记》、《小兔子爱德华》、《鲁滨孙漂流记》、《十万个为什么》,能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使其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感知到人生百态,使学生深感阅读的价值和魅力,实现对学生阅读兴趣、能力的培养。
(四)实现读写结合,培养阅读能力
在語文教学当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在教学观念上出现偏差,使语文教学当中的阅读和写作相脱节,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生成十分不利。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为了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教师也可以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生成,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生成。
例如,在讲解《桂林山水》一课的过程当中,本篇文章的写作结构是非常鲜明的,那就是总—分—总,作者在进行桂林山水的景色描写当中,也运用到非常多的写作手法,使桂林山水的美景直观、鲜活的呈现在读者的脑海深处。因此,在进行完文本解析之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选景物进行仿写,实现写作方法的运用,借助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更好地感知到作者的情感思想、对文本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和品味,实现读和写的互相促进,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导向下,教师在教学当中一定要适当地转变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生成和培养等,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使学科价值得到展现。但在这其中,教师在进行实际培养的过程当中,也应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因材施教得到实现,以在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同时,也使教学水平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学周刊,2019(20):73.
[2]李兴乾.新课改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管见[J].学周刊,2019(20):74.
[3]滑少婷.浅谈反思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9(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