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
2019-09-10郭晓彤
郭晓彤
摘要:素质教育是贯彻执行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必由之路。通过素质教育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认识;素质目标;途径;实践
素质教育是贯彻执行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必由之路。他通过实践课的教学,让学生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养成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在实施“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轨的当今,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通过各个学科的协调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已成为今后教学的方向。素质教育以他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融为一体的独特优势,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素质教育的自身特点,素质教育能更好的体现出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出发,构建起“以自学为基础,以思维为主线,以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动脑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智力、审美的情感”由此看出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一、以提高认识为前提
在抓素质教育过程中,在部分教师和家长中存在着两种错误的认识,一种是认为孩子还小,正处于长身体阶段,实践操作是大人的事,等孩子长大了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因而出现了学生的实践由家长代劳的现象了;另一种是认为学生就是学习的,搞实践是多余的,长期下去会影响教学质量。面对学校、社会、家庭的偏见,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师和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使他们走出对素质教育的误区,这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前提。
动手操作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人类物质财富的重要来源。动手操作就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劳动情感、劳动技术、劳动认识、劳动习惯等方面的系统教育,通过素质教育使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优良的品质。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办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通过认真学习大纲和马列主义有关素质教育的教育学说,提高教师和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理解素质教育观念,体会教育的多功能性,明确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感,使全社会都注重素质教育。
二、以提高素质为目标
素质教育是教育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可偏废的一个方面。目前,学生中有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宠爱条件优越,几乎没有劳动知识和能力,更缺乏劳动实践。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不热爱劳动。所以,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通过素质教育,一方面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方面是利用素质教育的特点,通过学生动脑、动手、付出体力、发挥智慧、创造成果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实践意义的认识,培养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实践中发展智力,陶冶情感,磨练意志。简而言之,要寓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于素质教育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开设好实践课将推动学校整体育人功能。由此可见,上好实践课,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将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实践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立足于素质教育,发挥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三、以实践教学为途径
为了达到设计实践课的目的,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以实践教学为途径,发挥实践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我在实践教学中,对实践结构做了如下的构思与尝试。
1、激情导入,引入课题。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里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课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而又轻松地学习是实践课的良好开端。导入课题的方法很多,可因人因时因课而异,常见的有展示直观教具,创设问题情境,组织相关活动等方法,精心架设“兴趣”的桥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用展示直观教具的方法,在讲授之前把本次实践的实践成果展示给学生看,以此来激发学生参加实践的欲望,从而进入积极学习的状态。如在讲《西瓜育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同时出示切开的半个大西瓜,在初春的时节,农村学生看到又大又红的西瓜,精神都为之一振,惊喜的喊出:“西瓜!”接着我问:“同学们想不想学会自己种植早熟的西瓜呢?”学生们异口同声答道:“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瓜育苗》。
2、讲解示范,传授新知。实践课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的重要提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践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所以新知识的学习安排应该是从理论到实践。学生了解了实践的步骤和方法,但每步具体该怎样去做,还需要教师给做出样子。教师的示范操作一要具备规范性,即准确无误;二要具备可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如讲《西瓜育苗》时,为了让学生清楚的看到科学标准的操作过程,我在讲前认真练习多次,制成录像带并配有解说词,课堂上放出后,每步做什么,怎样做的,图文并茂,学生边听边看,效果非常好。
3、实践操作,掌握要领。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形成熟练技能的最佳途径。学生的实践操作要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进行,教师要巡视指导,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特别是重点部分更应多强调,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要领。
四、以社会实践为目的
素质教育是以实践为主的。离开了社会实践,即使教师讲得再透彻,学生听得再明白,不进行社会实践,要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也是一句空话。为此,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社会实践为目的。我认为应该做到三个结合。
1、劳动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以生产程序为序,安排授课内容,做到课堂学理论,基地搞实践。如在学习水稻田间管理的乡土教材时,从土壤分析,施肥,除草,上水到收割,在教师指导下,样样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基地的劳动技能。
2、劳动教育同科学实践相结合。在力求劳动课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實践相结合的同时,又要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实践相结合。根据本地特点,自然资源,农时变化和生产安排情况,不失时机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即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科技兴农的观念,由能变巧,即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也增加了能力。
3、课堂教学与开展社会活动相结合。社会是素质教育的大课堂,让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好形式。如春冬两季组织学生到蔬菜大棚,学习蔬菜管理技术。夏季参观大地庄稼长势,秋季组织学生做丰收成果的调查,进行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的教育。另外,班级与专业户挂钩,这样开阔视野,从小立下为家乡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志向。
总之,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校内外劳动,各种技术实践,学生的劳动技能及各方面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我们相信,只要常抓不懈,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素质必然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
[2]劳动部《关于加强劳动技术教育的文献》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