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语言形式,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2019-09-10张利娜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理解语言文字训练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来看,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描写说明类课文中,问题尤为突出。因此,现就此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三个課例的分析,找出原因,试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多形式语言思维训练的方式,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学生“骨感”的语言文字丰满起来。

关键词:语言文字;理解;运用;训练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也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索养。而就目前来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为学生干瘪的语言、骨感的语用而烦恼。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小学描写说明类课文教学的三个示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运用、思维训练的方式,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学生骨感的语言文字丰满起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描写说明类课文教学的三个教学课例

课例(一):三年级课文《秋天的雨》。

1、第二自然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的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田野像是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天里频频点头。”

(1)联系全段理解第一句话。

(2)比喻、拟人句修辞手法运用的作用、妙处。

(3)“总分”构段,有何作用。

(4)把这一段读得有感情。

(5)这一段的背诵也很有必要。

2、第三自然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常被那香味勾住!”

(1)“总分”构段式,有何作用。

(2)联系上下文,读懂“非常好闻”一词。

(3)语句运用的优美。

3、第四自然段:“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1)“总分总”构段式。作用与注意学习运用。

(2)拟人手法运用的妙处。

4、全文不仅“总分”构段,而且还有“总分总”构篇。

课例(二):三年级课文《花钟》。

什么是花钟?有人经过留心观察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还有人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得像钟面一样,组成了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本文就是介绍花钟是怎样形成的。全文只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经过留心观察,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第二自然段,介绍不同的花为什么开放的时间会有不同呢?说明其中的原因。第三自然段,一位植物学家据此种植了一个大大的花钟,人们只要看看什么花开放了,大致就能知道是几点钟了。这个花钟非常美,非常有趣。

1、第一自然段:“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同时写花开,却用词不同,避免重复,非常丰富,而且用词很美,值得我们学习。

(2)分号的作用,省略号的作用,给人什么感觉。

(3)课件展示各种花,学生欣赏, 学生觉得一定很美,让学生美美地朗读课文。

(4)把这一段背下来。

(5)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同类事物的方法,以及运用不同的词汇描写同类事物的方法。

2、第二自然段,介绍不同的植物为什么花开的时间不同。

如果去掉第二自然段,当然也可以,作者为什么又加上这一段,它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是:让人读了以后增加知识,更觉得这些花不仅开放的时间有趣,而且开放的原因也挺有意思,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也显得文章很有逻辑性。这对我们写作文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写文章要注意前因后果,顺理成章,让人读后觉得文章比较完整,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

3、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最后一句话:“这是不是很有趣?”

想象画面,想象钟面上陆续开放的花朵,体会花钟的美丽、有趣。可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抓住这一句话,没有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失去了一次想象思维训练的机会。

4、这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说明文,也让学生把课文读得非常有趣,津津有味。

课例(三):五年级课文《鲸》。

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是一个很大的动物;鲸的演变;鲸的分类;鲸的吃饭;鲸的呼吸;鲸的睡觉;鲸的出生与成长(胎生、吃奶、长大、寿命)。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2)介绍动物要抓住它们的主要特点,要抓住别人一般不易了解但是很有价值的知识,有意思的地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

(3)用词准确,生动,通俗易懂,也值得我们学习。

(4)学习写说明文,应该像这篇课文一样,篇幅不要太长,每段不要太大,语言简练,条理清晰,把事物说得清楚、明白,语言运用生动有趣。

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以上三个教学课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描写说明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很少有自己的独特发现。

由上面三个课例中,不难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表达方法。仅仅是简单地理解词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少有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与训练。不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比如作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教课文想不到作文,想不到口语交际。这就导致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也只是停留在最浅显的基础上,并没有上升到理解运用的认识和实践上。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没有意识到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教师在这一方面很少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因此,教师只能按照自己较为浅显的认知去讲解。学生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很少提出自己的要求。这就导致教师不讲,学生不学,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越来越薄弱的后果。

(二)教学中缺乏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环节。

在以上三个课例中不难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有专门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学习的实践环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只是泛泛地说,课文中有很多生动,准确,通俗易懂,语句优美的词句,值得我们学习。但并未针对典型的字句做詳细分析,也并没有让学生去运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文字去进一步探讨和表达运用,这就导致教师讲的这一句话,变为空话。学生根本体会不到语言文字运用的魅力所在,更不会在以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三)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思维的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语言思维的训练。只有语言思维有了,学生才能举一反三,由点扩充到面,语言文字能力才能不断提升。从课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够,学生朗读课文很不理想,使语文课堂少有浓浓的语文味。这就导致学生对语感的缺失,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大脑皮层没有任何思维烙印,也就更加不会迁移到其他实践中了。2、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学,不注重提高学生阅读思考、品味揣摩的能力。到目前为止,语文教学还没有一套固定的适合于学生的方法,这也是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固有的特质,因此,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感到很茫然无措。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方法不当,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教师往往会处于教学倦怠期。教师的倦怠,学生的不感兴趣,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语言思维训练,学生也没有想要进行语言思维训练的意识。

三、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

从以上课例中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教学中应该主要注重的是:理解语言文字意思;关注语言表达,体会表达作用;语言思维实践迁移。

(一)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学会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运用和建构;思维的提升和方法;审美情绪的培养和思考;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由此看来,最基础的是语言的运用和建构,其他三个不是独立独特的,是在语言的运用和建构中渗透的,所以说,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要求我们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走一个来回。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路径应该是: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学生最后收获的应该是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应该让学生应该留下许多美好的东西。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建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会运用,才能体会语言表达的魅力,才会迁移。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语言表达,体会表达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关注学生和自己的语言表达,应时刻要求自己语言表达要精确,要适合学生的年龄水平,心理水平和接受能力。也应对学生的准确表达给予表扬,以及易混淆的语言文字表达及时进行纠正和分析讲解,使学生能逐渐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讲解语言文字运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运用所表达的作用以及精妙之处,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以此对学习语言文字产生兴趣。

(三)语言思维实践迁移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由此可见,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教学,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还应加强语言文字的组织训练,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注重表达方法。让学生知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律,能够熟练地掌握并使用语言文字,进行语言思维实践达到迁移。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据单元教学的训练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点、考虑文本语言表达的特色点,来找准最具教学价值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让语言文字运用教学事半功倍,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总之,通过以上对描写说明类的课文教学的诊断和探讨。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想要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教师应重视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研读;重视对语文教材的研读;重视对学生的研读;要改变过去已有的教学习惯;重视读书学习。在小学的语文教学当中,首先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意思,从生活、文本中进行语言训练,然后运用所理解的语言文字进行语言思维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让学生骨感的语言文字丰满起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谷铁军.浅谈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教育创新学刊,2013(2).

[2]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上、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黄成沐.在品味表达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4(08).

[4]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M]. 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刘吉才.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着力点[J].教学管理, 2014(02).

[6]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7]孙维奇.语文教学应重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J].中学语文,2011(6).

[8]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9]叶圣陶.语文随笔:中华书局,2014(8):47.

[10]余文森.可以这样教作文: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26.

[11]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4]张倩.新课标下语文知识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张利娜,女,1989年2月,民族:汉,河北省邯郸市人,硕士学位,淮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理解语言文字训练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