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问题儿童教育方法初探

2019-09-10覃爱香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8期
关键词:留守教养性格

覃爱香

摘要:当前,留守儿童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个群体里,又有一些更值得我们共同关注的,那就是留守问题儿童,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是比较普遍的,比如情感淡漠、认知偏执、缺少基本的教养、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等。留守问题儿童的教育,必须对症下药、常抓不懈。

关键词:留守;问题儿童;教养;性格;情感

一、留守问题儿童教养缺失,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目前,留守问题儿童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缺乏基本的教养。这些孩子身上的优点、美德是父母给的;孩子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父母也难辞其咎。留守问题儿童的父母,要么是文化水平不高、本身教养不好,要么是缺乏对孩子的教育能力,要么是隔代教育导致孩子的教养缺失。教养缺失的孩子,在学校为所欲为。学生阿福,上课睡觉,就寝时间睡不着说话,老师批评教育他,他振振有词:在这个学校,说话也不得,睡觉也不得!学生逸飞,考试之中,故意多次进出考场,老师无奈,再一次他说要出去上卫生间的时候,老师说不能去,然后他就在教室的窗帘后面尿尿......这样的案例不胜枚数。这类孩子,其实就是教养缺失,导致了他们连最基本的是非美丑善恶观念都没有。一个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个人坏习惯坏观念的摈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对于一个已经半成年的孩子,“没有教养,没有学识,没有实践的,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田,这块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经耕耘和播种,也是结不出果实来的。”(格里美尔斯豪森,德国著名教育家,《痴儿西木传》),作为他的老师,我们既要动之以情,更要晓之以理,重塑他的生命。

二、留守问题儿童性格孤僻、自卑,需要热情打动、真诚处之。

孤僻性格的形成,跟他的成长环境有极大的关系,他们可能自小就离开父母的呵护,他们需要自己保护好自己。性格孤僻、自卑的孩子,除了得不到父母呵护以外,他本身也比较弱,可能是体力不如别人、可能是学习成绩不如别人、甚至可能是孩童之间的游戏能力不如别人。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许多留守问题儿童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交往,这样,减少接触,也就减少了伤害,久而久之,他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手机以外的都是远方,潜意识里,他会觉得“我不擅长交际,也没兴趣认识你”。对于这类学生,老师首先不能把他当成另类,其次,老师还需要用热情打动他,真诚与之相处。留守问题儿童,他们缺少的是父爱母爱给予他们的保护,那么,教师作为长者,作为他在学校最直接的保护人,应给予他更多的关怀更多的热情,让他感受到爱和温暖,让他把自我保护意识、戒备心理收起来,放开心情与其他孩子一样阳光的生活、学习。当然,营造健康向上的班风,让所有孩子都能友好相处,都能互敬互爱,这点也是扭转留守问题儿童的一个前提。孩子的世界是很单纯的,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热情、足够的真诚,他们很快就能融入到班集体里。

三、留守问题儿童认知偏执,需要正确引导、耐心教诲。

学生莉莉,在她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开她出远门打工,把她寄养在外婆家。在她十一岁那年,父母把一直带在身边的三岁弟弟也寄养在外婆家。對于父母,她本身就感到很陌生,在外婆家,每一次父母来电话,她都特别的渴望能跟父母聊几句,可是粗心的爸爸妈妈没有留意细节,电话里多是问小儿子怎么样。就这样,仇恨的种子悄然在这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在她心里,根深蒂固的认为,爸爸妈妈只爱弟弟!所以,从六年级开始,她不再跟父母说话,不再受父母管教,我行我素,上初中之后,她交往的圈子更大一些了,更不受父母管教约束了。除了要钱,其他时候都不会跟父母联系,父母打电话她不接,周末节假日她想回家就回,不想回家就在外面混,就算是回家,也不会跟父母多说半句话。

初一入学时,在所有的学生里,我并不感觉到她的与众不同。第一次交锋,是在期中考试前一晚上,班长跟我说:晚自习时,莉莉玩手机!新入学,我已经用一周时间他们明确在校三个不能触碰的底线:早恋、打架、手机。所以,我立马进教室,向她伸手,她也立马把手机交给了我,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然而,第二天一早刚到办公室,班长火急火燎的找到我,说莉莉想跳楼,说手机比她的生命更重要,手机里有她最重要的人云云。我找莉莉谈了谈,她没辩解没愤怒,脸上是波澜不惊的样子,因为马上就要考试,我没有多说,感觉情况稳定,就让她走了。万万没想到的是,八点多,考试前,班长又拿了莉莉写的一封信给我看,大致意思是,中午会从六楼飞下来,我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马上请示领导,领导说把手机给她,先稳住她,其他的教育过后再慢慢来。

在学生考试的时候,我电话联系莉莉的爸爸,才知道这个孩子心理出了问题。

我一直在思考对策。在我看来,这个偏执的孩子,其实她只是因为渴望得到爱。她之所以把父母拒之千里,是因为她没能感觉到父母的爱,甚至一味的觉得,父母对弟弟的爱深深的伤害她,所以她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手机上,说手机里有最重要的人,大概是因为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有人关心她,让她感觉到温暖。为了打破这个僵局,我从莉莉的爱好入手,她很爱打篮球,经常看到她在球场上肆意翻飞。我偶尔在放学的时候,不急于回家,坐在球场外面看她,帮她捡球,偶尔投篮,找机会跟她聊,慢慢拉近跟她的距离。后来这个孩子放下了戒备心,我开始扩大聊天的范围,聊她的外婆、父母、弟弟、聊她有什么好朋友,周末节假日都干些什么等等。当这个孩子敞开心扉之后,我就慢慢的渗透我的教育,让她毫无察觉的渗透,因为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是很反感说教的,更何况她是这样特殊的一个孩子。到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她慢慢的愿意接爸爸妈妈的电话,慢慢理解父母出门在外务工的不容易,父母打电话多关心弟弟那是因为弟弟太小让他们不放心,同时她也能理解为什么老师不给带手机来学校,知道生命、父母亲情、读书学习远比手机、比网络重要。

四、留守问题儿童情感淡漠,需要关爱有加、激发幸福感。

泰戈尔说过:你若爱她,让你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她,并且给她自由。留守儿童不缺少自由,他们缺少的是爱,缺少的是幸福感。成长路上的孩子,非常的敏感,他们看到自己生活状态与别人不一样,别人家孩子回家都有父母的陪伴,节假日里都有欢声笑语,唯独自己是孤独的,于是他们会向父母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回来陪伴自己。可能,父母外出务工,背井离乡,有多少的艰辛多少的无奈,往往是他们这个年龄所不能理解得到的。当父母一次次的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停住进城的脚步,这些孩子就偏执的以为,父母不再爱自己了。于是他们就抗拒父母对他的爱,觉得自己是那被抛弃了的没人疼没人爱的孩子,因而他也不再爱别人。对于这类留守问题儿童,教育者要做的是,给予他足够的爱和关怀,开导他去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辛酸和无奈。需要长期的持续的关爱他们,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同学的爱、父母的爱,只要他有了感受爱的能力,他一定会走出淡漠,学会爱人,获得幸福感。

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留守问题儿童,是每一个教育者共同关注的,留守儿童这个话题,也早就引起了社会共同关注。我们所努力所希望的,就是让每一个生命预见更好的自己,以至于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儿童教育心理学》(奥地利 阿德勒 中华工商联出版社)

[2]《正面管教》(美国 简·尼尔森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3]《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郑成华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陶行知教育论著选》(董宝良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留守教养性格
跟踪导练(三)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一只有教养的狼
农民工法律问题的研究
情暖“留守” 追梦同行
在城市“留守”的孩子
所谓教养,不过是细节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